點入購買【拉子時代】

串聯每部電影和每段感情的時空背景

自己寫作,自己出版

台灣第一本以自出版介紹「如何自出版」,看看三家電子書平台主管怎麼推薦

點入購買《卡麥蓉的錯誤教育指南》

一部拉子成長小說的啟發,從讀者、觀眾到意外的ex-gay專題研究

活著,就要繼續寫下去

希望保持一年一書的進度

2006/09/29

Nina's Heavenly Delights

Nina's Heavenly Delights 蓮娜的甜美生活
如果真要用片名取作餐廳名字,我會把它取作「蓮娜的天堂美味坊」.看這部電影的過程有點曲折:第一次在YouTube斷簡殘篇看完故事,覺得劇情和表演都很勉強,只覺得就印裔相關的影片來看,DVD仍具有收藏價值;等到看完第一遍DVD,我對它的色彩和光線搭配感到意外驚喜.電影大部份時間沈浸在溫暖的紅黃色系,像酥口的印式咖哩,加上攝影打光細緻,每一個鏡頭都彷彿師承印度繁複精美的裝飾風格.雖然劇本和演員是敗筆,但看得出導演的企圖心,也就不忍苛責.

市場行銷模式
這部電影讓我有點小小的思考:同樣是同志影片,「亞裔電影」和「亞洲電影」各自發展出二套不同的創作方向和行銷策略.「亞裔電影」用英文發行到英美等國際市場,如<Saving Face面子>,有時「民族特色」是國際市場行銷的最大賣點,將「同志的少數族群」與「文化的少數族群」共治一爐,組合成minority and diversity議題,漸漸耕耘出安全的主題模式.<Nina's Heavenly Delights 蓮娜的甜美生活>也是循此路.但有時太強調「民族特色」時,常會僵化這個族裔的形象,例如把亞裔家庭都描述得非常保守傳統,偶而有看活體化石之感.

我所謂的「亞洲電影」則以當地市場為主,如<蝴蝶>或<刺青>,劇情偏重在當今社會的現代片段,沒有,也不必特別安排民族特色的包袱,劇中人有著全球化的西式風格,用著當地的語言發聲,但因為當地同志觀眾群有限,所以打入影展爭取國際市場,比「亞裔電影」變得更迫切.排除語言隔閡的弱勢,「亞洲電影」更得在劇本/製作/行銷下功夫.

典範在先
我相信編導Pratibha Parmar是很傑出的紀錄片工作者,也很努力地經營這部劇情片,但是有太多前人的陰影籠罩.很多影評把它比喻為"My Beautiful Restaurant"或是"My Beautiful Balti House",因為英國影片<My Beautiful Launderette 豪華洗衣店 (1985)>早早就提出發生在洗衣店的印英跨族裔男同志戀情.更別說<Chutney Popcorn>已有一對棕白拉子、<Bend It Like Beckham 我愛貝克漢>在異性戀的框架下操作棕白女孩同性相吸的曖昧.

就算是其中的民族料理,李安的<飲食男女>和墨西哥的<Like Water for Chocolate 巧克力情人>已有典範在先,後進想超越不免壓少沈重.或許,超越本來就不是製片目標,借用相提並論的機會以搭宣傳的順風車才是片商的重點.這沒什麼不好,只要編導不要假惺惺高談拍片理念,倒是樂觀其成.


本片的劇本架構,與前一陣子的<Kinky Boots 長靴妖姬>似曾相識.不知這是否英國編劇流傳的成功秘方?還是英國的產業真的都是依靠少數族群來找到利基市場?或是,LGBT觀眾是娛樂界急於擁抱的新市場?


父業子女承
片子的一開場,都是父親對小孩傳授獨門絕學,<長靴妖姬>講的是製鞋,<蓮娜的甜美生活>說的是烹調,鏡頭少不了就是如歌舞片流暢的生產製程,或是滿佈蒸汽和滾滾咖哩汁的景象.父親與小孩的互動,塑造劇情中很好的親情動力,但我很納悶為什麼很少見到傳授人是母親?

<長靴妖姬>傳授的動機大部份是為了歷史,因為百年鞋廠一向世襲;<蓮娜>較像是自由薰陶,所以父親並沒有只對兒子私塾傳授.

從逃避到接承中落家業
女主角Nina Shah (Shelley Conn 飾)從小在父親的薰陶下熟稔印度料理,父親的教導,除了食譜,便是"follow your heart"的箴言.這一句口號在講究個人主義的西方影片已被用濫,在此處的詮釋便有點風馬牛不相甘.Nina長大後竟因不願接受家中安排的婚事而逃婚到倫敦.<長靴妖姬>的男主角則有點鄙夷小鎮生活,又有點逃避責任,一直不太熱衷家族事業.

二片的主角都因為父親去世,不得不回到故鄉奔喪,他們都發現父親家業的秘密:女兒發現父親賭馬輸掉餐廳The New Taj一半的經營權,甚至招到被賣出的壓力,但同時發現餐廳入圍The Best of the West Curry Competition;<長靴妖姬>的男主角才了解父親的鞋廠早就賣不掉商品.

為了家族使命及親情招喚,主角們決定少康中興.

事業/愛情的新局面
在咖哩大賽奪標是餐廳起死回升的方法,Nina有二項任務:一是說服另一位合夥人贊同;二是鍛鍊烹飪的能力.在合作的過程中,不可免俗地要讓二個角色相愛.印度料理的最高原則是chemistry,所以烹飪的過程,是不太管火侯或是原料,只在意二個角色相愛的程度(好啦,我知道這只是電影的喻意)

<蓮娜>在說服合夥人的過程中,慢慢加入一些訊息以引導出女女相戀.一開始二人在把酒言歡時,便用同樣的開瓶動作蘊釀默契.接著發現Nina小時候在壁紙後面留下愛慕另一個女孩的留言,Nina一邊辯解一邊蓋回壁紙,性傾向已昭然若揭.


轉折處是舞廳一景.Nina的綺雲幻想進一步明白告訴觀眾她的慾望所在.關於「幻想」,我們常常在女同電影中看見這種手法,為什麼大家都愛用?是不是女女相戀其實一直都是種壓抑,或是深怕被拒絕的惡懼,只好先由幻想來宣洩?這種情緒確實存在,但我們下次能不能找到其他的詮釋方式?(*請參考我在<Loving Annabelle>Review提到幾部片子的「幻想」)


觀眾一直不了解,Lisa的雙眼從頭到尾跟著Nina轉,為什麼還與Nina的哥哥牽扯一起?原來Lisa只是她哥哥的煙霧彈.其實這種安排過於為了戲劇性而戲劇化.經過這個轉折,當然是二個主角的坦誠相對.導演對於親熱場面一直採用較安全的尺度,第一場情慾戲使用逆光剪影.


我對藍色系有一點意見,覺得太泠了.在<My Summer of Love>也有一場逆光剪影情慾戲(左圖),背景是熾熱的火焰,雖然流於俗氣,至少溫度是對的.


說到取景,我的比較癮要發作了.<蓮娜>真有些賞心悅目的畫面.例如倆個主角外出交心談話,由下往上仰視她們的取景.




與<My Summer of Love>左圖一景是否有異曲同工之妙?



還有一場她們到量販店買食材,把賣場拍得色彩斑斕,充滿炫麗風格.




同樣是賣場,<Imagine Me and You>(*Review)便用high key打光,抽離出色彩,視覺上只有深色與淺色的區別.



印式料理既然講求chemistry,在廚房培養默契的機率便加重.我們們看到她們不只是在烹調,還要互灑麵粉和玩起丟蔬果雜耍.唉,西式廚房講究寬大乾淨整齊,所以食慾色慾並列時,常可移至廚房續攤,在冰箱前扮演<愛妳九週半>.

說起廚房大戰,我很懷念同樣清純級的<Fried Green Tomatoes 油炸綠蕃茄 (1991)>,她們在廚房搞得越糟糕,便越覺得感情盡在不言中.



二位主角之間的來電程度chemistry,大家見仁見智,但不少影評用tepid(不熱絡)來形容她們的演出.她們確有改進的空間,但是導演絕對要負擔一部份的責任.至於最好看的情慾戲,我認為是Nina的母親在看電視上播放寶萊塢歌舞片,片中女主角如泣如訴的頌揚愛情,剪輯到Nina棕色的手臂在Lisa背後與她的白色手臂交錯,下一個畫面轉到Nina的背後,Lisa拉開後襟拉鍊,接著淡出....這段加上配樂真是饒有韻味,而且最有特色.聲音影像的特出,補強了表演的弱勢.








事業與感情的關鍵轉折
故事的最大困境,不在技不如人,而在能不能坦然接受自己.Lisa是西方的邏輯,當然覺得該公開戀情;Nina受限於母親保守壓力,遲遲不敢坦白.

本片擁抱<Saving Face 面子>同樣的論述:每一個看似不能公開的感情,都有戀愛的自由和權利.Wil-Vivian之情,與老媽的姊弟戀和未婚生子相較,辛辣度頓減,最後互相取得諒解.這種類比,我們在<South of Nowhere>及<Sugar Rush>已看了不少劇中多個角色的老媽有外遇.

同樣的情境,到了本片便加料為小妹參加蘇格蘭舞蹈、哥哥自作主張在外偷偷娶妻、老媽坦承婚姻不幸福,愛的是別人...而且大家都在Nina比賽前大嗚大放,變成了come out競賽,大家互相取暖.







大家競相come out,反而增加Nina出櫃的壓力.以致於在會場,當Nina的前未婚夫故意挑釁她們戀情沒有未來,Lisa轉而要求Nina在全國電視上立刻/現在/馬上公開示愛.這個壓力比<Saving Face>Vivian在機場加諸於Wil的壓力要大多了

老實說,對方兇巴巴地要求,誰受得了,就算是再大膽的人,也不會熱臉去貼別人的冷屁股.要激公開示愛,千萬別用這招.



最後,如同<Saving Face>由母親鼓勵追求真愛,母女二人釋懷後,Nina仍然以快要燒焦的料理得到冠軍.成功想必是另一種強力春藥,Nina終於在電視上擁吻Lisa,公開她的愛意.



這是繼<Ellen>劇中人透過機場擴音器出櫃,近年來女同電影很特別的歷史傳承:不但要說.而且要大聲地說,公開地說.<Saving Face>的公開遨舞、<Imagine Me and You>車頂上的呼喊....我原來以為只是似曾相識,到了<Nina's Heavenly Delights>或許我們可以推論,她們是刻意的有志一同,對觀眾聲聲呼喚.


2006/9/29 電影正式發行
2007/1/22 UK版 DVD 推出

2006/09/08

Bad Girls Profile: Zandra Plackett

少女癮君子Zandra by Lang阿朗

Zandra是個在正邪間飄忽搖擺的人物,在獄中的表現時常判若兩人。世界上,她只要兩樣東西:藥,男朋友(後來男朋友讓位給兒子——那也是他的化身)。清醒的時候她也明白是非,只想好好服完刑,出去和好男人結婚,過正經日子;毒癮上來就什麽都不顧了,爲了搞到藥,或忍氣吞聲,或敲詐勒索,怎麽都行。

她死心塌地喜歡那個靠父母福蔭的男友,夢想和他結婚,把Dominic和Lorna耍了從醫院裏跑出去見他,可人家爹媽哪瞧得上她,把兒子許配給了門當戶對的姑娘,直到看到報上的結婚啓事她才死心。兒子生下來後男友又來跟她爭撫養權,她自然只有輸的份。在監獄裏戒毒很難,她爲了保住兒子,曾經嘗試。她慢慢和篤信上帝的Crystal成爲了朋友,也開始欣賞拘謹友善的獄官Dominic。她頭痛,整天到處要藥,摔鍋砸碗,歇斯底里,後來診出是腦瘤,沒多久就死了,死的時候才18歲,看上去象快30的人。

“Zandra是個悲劇”這句話聽來那麽陳詞濫調,但你能說她是別的什麽?Zandra是一個卑微的吸毒者,如果她出身富有家庭,吸毒或許沒啥大不了,也就是多花兩個錢,比如第三季那個議員之女,但她不是;或者如果她有很强的自制力,但她也不够,這就完了。Zandra不代表良正美好,她的常態是灰暗厭世,但也許她曾對良正美好心存過希望。我想看BG過的人都不會忘記Zandra。

Bad Girls Profile: Shell Dockley

瘋狂浪蕩者Shell By Lang阿朗

Shell這名字不知英國人碰巧還是故意,與中文“肉彈”對襯得剛剛好。此人本名Michelle Dockley,沒多少人記得,在監獄裏,人人稱她Shell。

Shell犯的事是虐待殺人,被判終身監禁。她一直是拉寇監獄的公敵。吓,監獄裏的公敵,不壞得有點水平是當不上的。豐乳肥臀的Shell,不過中人之姿,經常把自己塗得花紅柳綠,穿著小一號的衣服招搖過市,找利益,尋開心。廉耻誠信?呸!她一壞到底,拉幫結派,恃强淩弱,欺騙,威脅,嫁禍,落井下石,殺人放火,無惡不作。

她也無所謂做蕩婦,與獄官Fenner勾搭成奸,換取偏袒和保護;有時給同志少女Denny一點親昵,獲得後者的忠心。一到三季從頭到尾,Shell就沒做一樁好事除了插Fenner那一瓶子。這出戲的名字硬譯是“壞女人們”,正牌的壞女人,非Shell莫屬。更讓好人們生氣的是,她竟越獄成功,逍遙法外,還過河拆橋把Crystal弄了個二進宮。

Shell的强硬,在于她從不同情誰,也不信任誰,把自己裹在壞女人的銅墻鐵壁裏刀槍不入。旁人對她自然也沒有關心的,不是想撈點好處,就是蔑視。G區代理長官Karen曾嘗試通過心理醫生,接近她的內心,但是被她慌張地一閃,逃了開去。我們由此知道她幼時被父親性侵犯,幷一直與母親關係交惡。從Fenner那裏,她也許還有討得一點親情的奢望。

Shell是個頗爲扭曲的人物,扭曲得誇張。她無疑是拉寇監獄裏的注意力中心,爲這出監獄戲劇添上色彩。她身上有種邪惡的力量,但同時也是邪惡的受害者。也許Shell摻雜著編劇者的臆造,在潜意識中,她以惡制惡,成爲對現有社會秩序的另類反抗

2006/09/02

Puccini for Beginners

同性相吸與同好相吸?雙性戀的初學指南?

是不是紐約客最擅於將各種性取向的糾結給予皆大歡喜的快樂結局?<Kissing Jessica Stein 親吻潔西卡(2001)> (*Review) 輕鬆看待異女往同女領域探索的歷程;<Puccini for Beginners >讓同女在雙性戀的處境中,在不盡背負原罪的地雷區中,小心翼翼略抒己志.

編導Maria Maggenti,有一個不錯的議題,但是她的劇本先天不足,再加上導演功力從<Incredibly True Adventure of Two Girls in Love, The 雙姝奇戀(1995)>之後並無長進,對整體成績有加重扣分的影響.

導演當年在<雙姝奇戀>接受訪問時,曾表示不相信永恆的愛情,現在,她應該也不相信一輩子的性慾標籤.她想為雙性戀的銀幕形象平反,這確實是件好事.雙性戀在許多影片被描述為操縱人心的反派,荷爾蒙旺盛的縱慾人物,最糟的是--用情不專的牆頭草.

為了避免女主角Allegra陷入以上的僵局,讓她的雙性戀過程設定為不自知的巧合,她不再是加害者,反而因眾人追求而成為「受害者」.所以,Allegra只是先發出追求的訊號,由其他人完成追求的行動.Well, 你接受這個脫罪方式嗎?

電影開場就是倒敘,觀眾已知道這個第一眼相貌平平的女人同時和一男一女有牽扯(其實應是一男二女,還包括訂婚派對上的女主人).編導的責任是在接下來的故事中取得觀眾的諒解.我決定仔細地檢視編導要如何自圓其說.

關於倒敘,前面片頭有些無人空場景,既是預告,同時也是見證故事發生的地點.可對照<蝴蝶>在影片的尾聲,取多個無人空場景,表現時光流逝.






Allegra與現任女友 Samantha,前女友Nell,Nell的女友Vivian一起(拉子就是喜歡和舊情人做好朋友)觀賞歌劇杜蘭朵公主.只有Allegra自我沈醉在表演中(標題說她是"Oblivious"不以為意地),其他人都在受罪,Samantha更與磕睡蟲奮戰.

導演故意選杜蘭朵公主,因為她認為杜蘭朵沒有愛的能力(用殺戮男性來拒絕進入異性戀的婚姻嗎?).銀幕上剛好唱到"No man shall even possess me".真是不寒而慄.但是Allegra極力辯護劇中的愛情.

劇情很突兀地轉折,Samantha回家後突然要求分手.理由包含:兩人一直吵架、不喜歡歌劇、責怪Allegra交往九個月以來從沒說過我愛你(這是致命傷).最後總結:"I'm not a lesbian and you are not a right woman for me anyway."

性慾標籤是整部片子在討論的主題,我們一定要決定在那個陣營才能決定如何選擇愛人?到底是性傾向,還是對象才是重點?Samantha確實不是拉子.她認識Allegra時有男友,離開Allegra便決定走回異性戀的婚姻.最後又與Allegra修好.說她是雙性戀,似乎不為過.

Allegra獨自痛苦時,影片遐想周遭陌生人都在關心她的處境.有幾段有些笑點,但用多了便覺得疲乏.我唯一覺得日本料理店用日語談論主角的感情,這個安排比較有趣的.

日本師父暗稱她為Tuna girl.Tuna是拉子的代稱,在Sugar Rush 203,Saint問Kim要吃什麼口味的三明治,Kim選擇Tuna Sandwich,暗指口交,這也是個inside joke.

Allegra在派對上,因為酒醉和太陽眼鏡的矇蔽(多好的"blind" test)對哥大哲學系男教授Philip大力放電.他讀過Allegra的著作,同樣喜歡歌劇.同性相吸馬上改成同好相吸.

Philip這時還顧念著女友,不敢輕舉妄動.(大概是Justin Kirk演過<Angels in America 美國天使 (2003)>的AIDS病患,我較能接受他演搶走Allegra的男人)

Allegra在Screwball Comedy Festival(神經質喜劇影展)遇上另一位同好Grace.Allegra又開始放電了.只要Grace對她的拉子身份不感冒,她便能稱讚對方You have great hands,再把自己的失戀拿出來搏取同情:"People who break up with me usually earn my life long devotion. 通常我仍會一輩子愛著與我分手的人."

Grace的反應「很有意思」.她告訴Allegra在那個玻璃工藝場可以找到她,還主動留了電話請她再聯絡,最後給了Allegra一個擁抱.相較Philip於不敢輕舉妄動,Grace早就舖天蓋地留下進一步的邀請.難不成在六年無趣的異性關係裡,同女是她潛意識裡的好出路?

Allegra在電影院門口曾向Grace提到Katharine Hepburn凱瑟琳·赫本.這位氣質女星據說早年有不為人知的女女戀情.基本上,在30年代,許多知名女星都有類似的傳聞.

Allegra第二次在書店巧遇Philip,再度增強同好吸引力.在咖啡館時,她內心的慾望變成服務生的問話.接下來當然是二人發生關係.她事後有一句評論:"funny that body remembers but mind forgets." 所以,她是理智上愛女人,但身體慾望--男女不拘.可能有些人會不太高興.

她還順便批評了婚姻制度,大意是指:你們異性戀在一起最終就是為了結婚,所以男方會「叛逆地」認為那是進入牢籠.可是是美國政府卻禁止同志婚姻,輪到同志「叛逆地」去爭取政府認為是錯誤的事情.

Allegra的性慾標籤第一次受到衝擊,是受到朋友圈中的異女與同女批評.注意她們後來出現的位置,Allegra通常在中間,另位二邊是不同的性慾領地.



輪到Allegra第二次在雜貨店巧遇Grace.這個金髮小呆妹,直到與Philip分手,才能開始出招,可惜晚了一步.就算她對Allegra明示暗示I'm available.Allegra的表情就是:我再考慮看看.


Allegra原先與Philip約定的brief encounter短暫邂逅,不但發展成尾大不掉的男女關係, 還造成她對「同性戀神主牌」的信仰危機.她在餐廳幻想眾人的虛擬對話,促使她想要用外力來平衡.說難聽點,Grace是她誤以為的救生圈.從這個動機,我認為Allegra對Grace的愛,始終低於對Philip.

可憐的Grace以為主動示吻便能勾住對方,反遭冷淡以對.Allegra可能基於騎士精神,不忍心女人求歡未遂,硬著頭皮一路服務到床上.

我老是想起<Kissing Jessica Stein 親吻潔西卡(2001)>裡的初吻,最終有人要回到異性關係,為什麼Grace的女女初吻那麼苦澀.

我很不喜歡這段的詮釋.Allegra可以一直擺她心事重重的苦瓜臉,但是Grace不需要誇張地讚美第一次的女女性經驗.除非Grace是故意用此來掩飾失戀的不平(結尾講到去西班牙結婚,就有這個意味).

更氣人的是,這段常用作宣傳片段,讓人不僅對影片,還對女女床事有錯誤的期待.

如果Allegra對腳踏二條船有所內疚,或是試圖停止就罷,可是她沈醉其中,還真枉費Grace對她的一往情深,讓我們無法同情這個角色.

有人說Allegra很像是傳統花花公子的男性角色 .或許吧.為了不讓女人傷心,還會打電話哄哄Grace,直到最後逃不過「我愛你」的測驗.

好啦,Allegra有時會表現出愛Grace的樣子.例如,Grace很納悶:"You don't hate men. How can you become lesbian?妳不討厭男人,怎會變成拉子?" Allegra:"Because I love women. That's different. 因為我喜歡女人.這是兩碼子事." 哈,這同時是偷渡雙性戀的最好答案.

真正讓Allegra恐慌,並不是腳踏二條船的內疚,而是發現二條船本是情侶,她成為破壞關係的罪犯.這個道德判斷是很微妙的.她在這一刻才收手,但是地獄之門早已大開.


最後,所有的人都會出現在Jeff-Samantha的訂婚派對上.Philip與Grace互相膨脹分手的新戀情,更棒的性關係,更快的婚事.Grace吹噓要去西班牙舉行同志婚禮而取得口頭勝利.

來回味一下拉片中的同性婚禮吧.

Allegra幫忙朋友的外燴生意而巧遇Samantha.兩人懇談終生廝守的觀念差異.我懷疑這段是編劇的迎合之作,因為最不喜歡歌劇和詩詞的Samantha,卻講出來很漂亮的台詞.例如早先的 " Commitment is the end of high romance. It's the beginning of day to day closeness. 感情承諾只是激情的終點,卻是日日深情的起程."

在浴室會談,
Samantha更直言她不要女友,而是要終生伴侶.這種類似婚姻的關係,並不是奴役人心."It doesn't mean you have no yourself. You want to share yourself with someone else. 妳並不會失去自我,而是和別人來分享."

編劇安全地避開男生與女生的勝負.其實我認為Philip較Grace更得Allegra芳心;讓Allegra與Samantha重修舊好,讓一些拉子息怒.並非雙性戀有什麼不好,只是「同時」腳踏二條船,在主流的兩人關係中,被大部份的異性戀及同志同聲譴責.


Maria Maggenti很喜愛美國詩人的作品,在<雙姝奇戀>提到Walt Whitman惠特曼的 Leaves of Grass草葉集,本片引用Emily Dickinson愛蜜麗的The Heart is the Capital of the Mind (這兩位作家據說可能是同志):

The Heart is the Capital of the Mind —
The Mind is a single State —
The Heart and the Mind together make
A single Continent —

One — is the Population —
Numerous enough —
This ecstatic Nation
Seek — it is Yourself.

公共空間與PDA(Public display affection)
有人注意到,為什麼最近的影片都會出現兩人坐在公園長椅上?我剛開始以為這是對美景攝影的有志一同,後來發現,確實有點公共空間中,同志平權的意味.特別在本片,Allegra在公共場合中與女友多次的PDA.相形之下,有次與Philip排隊買小吃,Philip希望談到性慾的話題,能改用"Red"作代號.

德國女人似的魅力
Allegra的前女友Nell(Tina Benko),氣質不凡還會說德文.這種深得拉子喜愛的異國情調是有原因的.記得<High Art 高檔貨(1997)>裡的德國女演員 ?好萊塢30年代知名的德國女星Marlene Dietrich,她的雙性戀傳言,為德國女人樹立女性吸引力的形象.


推薦閱讀
這部片子到底那裡出錯,這一篇影評頗得我心:Not an Incredible New Adventure: Puccinni for Beginners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