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21

Alison Bechdel家庭診斷書:深櫃裡的父親與舞台上的母親

艾莉森・貝克德爾第一部回憶錄Fun Home《 歡樂之家》曾於2008年由木馬出版,譯者為子玉。

2018年併同新作Are You My Mother? 《我和母親之間:一齣漫畫劇》一起發行, 改由臉譜出版。譯者分別為葉佳怡與劉文。





同樣的《 歡樂之家》,譯文風格不太一樣。舊版遵循原著配上類似手寫字體,貼近一般人認同的漫畫風格。

舊版開頭:
和許多人的父親一樣,我偶而能說服老爸陪我玩「飛機」。他撐著我起飛之後,我的重心落在他雙腳之間的肚子上。肚子雖然難受,我卻感覺值得,原因是我們父女之間少有肢體接觸,更因為翱翔在他上空時那份完美的平衡感。

新版語氣變得嚴謹,全本使用印刷字體,書後還新增135個註釋,點提作者引經據典的規模,讓閱讀感受成熟穩重起來。

新版開頭:
我爸跟其他老爸一樣,偶爾願意跟我玩「飛高高」。他會用腳頂著我的肚子,把我整個人抬離地面。雖然不太舒服,但我很享受難得與他肢體接觸的時光,以及不偏不倚懸在他正上方那一刻的完美平衡感。
英文版截圖

新版重新定位有其必要,因為《我和母親之間:一齣漫畫劇》自我精神分析的比重很大,內容不像《 歡樂之家》黑色幽默,調性憂鬱沈重。

這次兩書一起發行套書,似有意把風格推往成熟客群作為收藏級書目。

台灣少有關於女同的大型繪本,《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因改編電影而聲名大噪,是2014年熱門作品。《 歡樂之家》相形之下顯得冷清,幸而改編同名音樂劇獲得東尼獎廣增知名度,應該能吸引更多人試讀。

音樂劇原始成員

亞裔演員加入,有多元家庭味道

不得不說《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繪本情感糾結,但是對我而言原創故事過於青澀單薄,回甘平淡。電影版雖然失於床戲窺奇,但是導演確實幫劇中角色增加豐厚度。

艾莉森・貝克德爾是完全不一樣的情況,她漫畫裡的虛構角色長年見證著美國女同文化與歷史。她的真實人生正好處在同志最躍動突破的時代。她的回憶錄無可避免成為傳奇紀錄。

《 歡樂之家》跳躍式地敍述她的家庭生活和童年成長,貫穿全書的軸線是她父親的深櫃密秘,透過一段又一段的記憶,回溯密秘的成形與緩慢的死亡。

《 歡樂之家》有個特別的敍述方式,她常在圖框外加上註解,像是電影的畫外音,或是劇中人的內心獨白。有時是進一步解釋,有時是反諷。畫中出現的影視書刊都有註解作用,一個畫面交疊多層意義,引人一讀再讀反覆咀嚼。新版書後新增135個註釋,對於不熟悉美國文化的讀者真是一大福音。



到了《我和母親之間:一齣漫畫劇》,閱讀的難度往上增加不少,這本中譯頗為艱澀,讀來有點吃力。書後也有28個註釋,但是讀者大概會希望不妨再來一篇Donald Winnicott(唐諾・溫尼考特)精神分析理論簡介。

《我和母親之間》故事時間點是從艾莉森著手《 歡樂之家》開始,接著是準備《我和母親之間》的現在進行式,像是看著兩本書的幕後製作過程。不像《 歡樂之家》富於戲劇化的事件,《我和母親之間》的場景多半是夢境和心理治療室的沙發。

英文書名是Are You My Mother? 有誰會不認識自己的母親?這個問句代表反覆辯證的過程,釐清和母親之間的關係。透過了解與母親之間的關係,也就更認識自己。這並不是一本關於母親的回憶錄,不同於《 歡樂之家》充滿父親的記憶。這是艾莉森・貝克德爾千條萬縷意識流般的自我剖析。

Are You My Mother? 也是一本P. D. Eastman所寫的童書:鳥媽媽在孵蛋半途暫時離開,不巧雛鳥提早破殼而出。牠不會飛,只能在地上行走。一路上遇到許多動物和交通工具和動力機械。牠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判斷這些都不是母親,直到鳥媽媽最後回來相認。貝克德爾故意用作隱喻。

她深受遺傳性憂鬱症之苦,母親和外祖母都有憂鬱症病史。她長期接受心理治療,也對精神分析產生興趣,想要了解自己的病源。她的心理醫生,她祟拜的溫尼考特都被艾莉森視為理想的「母親」。

《我和母親之間》較《歡樂之家》新增許多佔滿整頁的大圖,強化畫面的張力

《 歡樂之家》的戲劇衝突是艾莉森的「坦白」對照父親的「隱瞞」,《我和母親之間》便是艾莉森的「公開」對照母親的「迴避」。

母親不解艾莉森書寫回憶錄曝露家醜,為什麼不改採虛構的小說?她不願意支持女兒的寫作,但也莫可奈何。倒是艾莉森三番兩次讓母親看稿,她的動機後來隱約提到,《 歡樂之家》對受到傷害的母親也是一種療癒。

這份母女療癒在《我和母親之間》相當隱晦。表面上從小母女關係疏離,成人後兩人經常不和。但是細讀內文裡溫尼考特理論,母親缺乏來自她父親應有的協助,沒辦法成為一個夠好的母親。為了保護「真我」,用順從妥協的方式生存。母親最大的興趣是上台演戲,演員無異成了「假我」的最佳身分。

就像書末再度出現「跛腳兒」的童年遊戲。演戲,或許是艾莉森最後母女和解方式。

英文版截圖

我也寫了一本自己的故事,有時不免對回憶錄的價值感到疑惑。《我和母親之間》201頁,艾莉森試圖解釋:

…That if you write minutely and rigorously enough about your own life…you can, you know, transcend your particular self?
「⋯⋯若是能夠詳細地並謹慎地書寫自己的生命⋯⋯也許就能,超越個人的經驗?」

超越個人的經驗,或許是吧。能夠進入別人的心理治療室看到一段複雜的母女親情、同性情感的內心劇場,在孤寂的時候可以感到有人陪伴的莫名安慰。

PS:艾莉森對溫尼考特用功頗深,2016年與別人合著Tea With Winnicott(與溫尼考特茶敍),負責內頁插畫。


0 意見: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