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入購買【拉子時代】

串聯每部電影和每段感情的時空背景

自己寫作,自己出版

台灣第一本以自出版介紹「如何自出版」,看看三家電子書平台主管怎麼推薦

點入購買《卡麥蓉的錯誤教育指南》

一部拉子成長小說的啟發,從讀者、觀眾到意外的ex-gay專題研究

活著,就要繼續寫下去

希望保持一年一書的進度

2009/06/26

Françoise Sagan:Part 3

莎岡:I believe in passion. Nothing else.

50年代,一個才剛20出頭的年輕女性會聲稱自己只信奉激情?那是歲月累積出來的結果,不是在人生起點站就拿出來招搖的目標.

一場嚴重車禍(1957/4/14),讓人脆弱得想找個依靠.這可能解釋莎岡為什麼會嫁給年長她20歲的Guy Schoeller.他不是出版「商人」,他的工作一直都掛名editor,想來是主編、執編之類的主管位階.當年他是Hachette出版公司的編輯.

影片《Sagan》,Guy Schoeller就是那位隨侍在病床旁擄獲芳心的幸運男人.

但一場社交宴會下來,莎岡明顯和此君話不投機,這個男人又顯出吃在盤裡,看在盤外的色相.莎岡看在眼裡,一臉妒意,還沒有雙性皆戀的雅量.第一段婚姻兩年(1958~1960)就草草收場.

Schoeller本人有幾次婚姻紀錄,2001年去世.

莎岡沒多久就認識一位美國帥哥James Robert Westhoff.1962年下嫁.這次婚姻更短,一年就結束.生了個兒子Denis,算是她告別婚姻的最後禮物.

不曉得小孩是不是導致離婚的導火線,還是另有原因?莎岡曾在1993年的訪問中談到她對自由自在享受情慾的看法:
    "I had incredible luck because just when I grew up, the pill came along. When I was 18, I used to die with fear of being pregnant, but then it arrived, and love was free and without consequence for nearly 30 years. Then AIDS came. Those 30 years coincided with my adulthood, the age for having fun."

    我真的很幸運,我剛成年,避孕藥正好上市.18歲的時候,我一直擔心懷孕,怕得要死.避孕藥一來,幾乎三十年讓戀愛無憂無慮.後來才出現了AIDS.那三十年是我的壯年期,享受樂趣的階段.


關於Westhoff,我看到的資料非常混亂.除了說他是雕刻家,麥田出版社還說他是莎岡小說的英譯者?Wiki說他是個花花公子.但在電影中,雖然沒有字幕,卻見鏡頭將他描繪成男同志(雙性戀?).他和男友一起探望莎岡生子.後來在莎岡家中的聚會,他是和別的男子親蜜地搭肩而坐.

說到男同志,《Sagan》片中的男主角,不是莎岡的先生或是情人,而是Jacques Chazot(1928~1993).70年代他常在法國電視節目上表演舞蹈,而且是對外公開的男同志.他是莎岡多年好友,在電影中,更是她最重要的精神伴侶.

二段婚姻之後,莎岡的情史變得多采多姿.她的私生活或許是圈內公開的秘密,但一直到近幾年由其他作者纂寫的莎岡回憶錄及傳記出版後,社會大眾才從不同的角度了解作家的一生.

2002年10月,莎岡長年的貼身秘書Marie-Thérèse Bartoli,雙方很不愉快地結束16年的僱用關係之後,出版Chère Madame Sagan(親愛的莎岡女士),提到她與"partner" Peggy Roche的生活,與法國前總統密特朗的關係,還有她私底下大多不甚討喜的習性.這本書在莎岡生前即出版,似乎沒有引起太多的注意.

網路上有部份內容摘要.但因是法文,有興趣的人可以用Google Translate轉譯.我從支離破碎的英文句子,歸納出大意如下:
    隨著莎岡家人親友相繼離去,越來越難隨侍在她的身旁.她不想觸景生情,於是不斷地旅行遷居.我就像她的隨身行李,被拎著到處漂泊.身為秘書,我的工作除了安排約會、代為回信,還包含與銀行、律師、醫生、美容師、水電工....打交道,更別說幫她去汽車扣押場取車,甚至是下班後再回來幫她開門,只因莎岡忘了帶鑰匙--莎岡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

    莎岡完全不會作菜.有次她不得不煎個蛋餅,我得求她住手,免得它全毀.莎岡的廚藝應該只限於把酒斟滿,或是擺上一塊蛋糕.

    她身性邋塌,只消幾分鐘就能弄得天翻地覆.有些旅館把她視為拒絕往來戶.我們常得善後她掉在毯子裡未熄的煙蒂、滿地的煙灰、潑灑的茶漬.我讀不下她出版後的成品.因為作家的神秘感早已消磨在日常瑣碎事務中.

    外人都以為她很害羞,我一直認為她是用幼稚野蠻的態度吸引別人的注意和關愛.這似乎有點心機.有時她在路上被認出,簽幾個名是無妨,但她厭惡簽書會,要不是被迫打書,她會避之惟恐不及.

    莎岡愛旅行,和"partner" Peggy Roche (莎岡最知名的女友)去了許多地方:義大利、摩洛哥、塞席爾群島、蔚藍海岸,還有她在諾曼第唯一置產的房子.

    莎岡和法國前總統François Mitterrand(弗朗索瓦•密特朗,1981~1995擔任總統)非常友好,但我對他沒有什麼好感.莎岡對於雜誌封面刊登他們的合照感到洋洋得意,我卻不置可否.

    1982年,她第一次受邀到愛麗舍宮餐宴,是唱著歌走路去赴會,而且還遲到了.1986年,當密特朗來訪作客,莎岡可忙了,要大家整理家裡所有的書、雜誌、CD...此後密特朗常來作客,他們一起喝紅酒,就是不喝香檳.他們也一起出去旅行.不論莎岡有多少次爽約遲到,密特朗從不厭倦這個捉摸不定的女人.

    密特朗最後一次來訪是1995年7月,在他去世前6個月.那天是週六的一大早,我不在場.莎岡睡晚了,不想起床.既使門鈴一直作響,小狗不斷狂吠,她堅持不准佣人應門.事後她感到歉疚,寫信道歉.那是他們最後一次聯絡.

    我每次搭她的車都緊張的要命.她用眼角看到我緊抓著座位,就會帶著憐憫的微笑,而且每次都問:幹嘛要繫上安全帶?有次她喝醉,撞上前車,把引擎蓋壓扁.還有一次事故,雖然沒造成對方傷害,但是那兩位女士非常不高興.莎岡說:這沒什麼,我住在附近,先送我回家,我再簽支票給妳們.結果我被留在大太陽底下處理剩下的殘骸.

    有次是請司機載我們到機場.莎岡又手癢,要求司機換她來開車.她一路快車,嚇得司機抱怨:夫人,我是個父親,孩子還小,這太過份了.莎岡只是聳聳肩:又沒發生意外,這有什麼問題?最後雙方不歡而散.

    最後我離職時,才發現自已什麼福利都沒有,也沒有離職證明.莎岡素來不願和我簽署任何文件.我試圖和她討論,她都顧左右而言他,我只好找律師處理.她對此非常不滿,到處抱怨.不過法院判決她應支付我應得的權利.

    我們最後一次通話是交接一些事項.末了,一陣沈默後,莎岡突然開口:就我所知,妳對我很失望.....「失望」,莎岡女士,還不足以形容.

電影《Sagan》,秘書Marie-Thérèse Bartoli被描述成一個可憐的老好人,幫莎岡調換尿液檢體,試圖躲過緝毒組的調查.最後要她離職時,莎岡沒有顯露太多的感情.

莎岡於2004年過世,大眾重新注意到她的存在,接連出現傳記和回憶錄,揭開更多內幕.

搶得先機的是Annick Geille,70年代末法國花花公子主編,號稱是當時最年輕的主編.她於2007/10/24出版Un amour de Sagan (A love of Sagan).

早期的花花公子有些特立獨行,除了提供養眼美女圖片之外,他們確實找到不少知名作家來供稿.當時可能只有花花公子有這種手筆請得動大作家.當年Annick Geille為花花公子向莎岡邀稿,據說莎岡肆意引誘她,灌上一堆烈酒.不過Annick Geille自已也有意,沒多久就在莎岡位於Alésia的處所,擁有一個房間,早上還穿著莎岡的睡袍.

但是那間房子不只有莎岡,還有莎岡兒子Denis,她最親密的朋友Peggy Roche,還有家裡的狗和貓Minou.誰說莎岡只相信激情?她或許多情,但是和Peggy Roche保持多年的關係是不爭的事實,別人的回憶錄不斷地提到這兩人.在電影《Sagan》,更顯出Peggy Roche在莎岡生命中的重要地位.

相形之下,Annick Geille與莎岡短暫的交集像是無足輕重的過場,沒有人提到這號人物.不過她提到Bernard Frank同是入幕之賓,讓這段三女一男的同居生活產生極大的新聞價值.連帶也幫Annick Geille其他作品拉抬知名度.

左圖是網路上找到的歷史留影,前排左邊是Annick Geille(近照則見此頁),前排中間男子就是還沒禿頭的Bernard Frank,最右邊是莎岡,後排左邊似乎是Peggy Roche,後排男子看起來像莎岡的兄弟.

Bernard Frank (1929/10/11~2006/11/3)的工作是記者和作家.莎岡與這位有婦之夫交往許久,彼此保持開放的關係.Annick Geille在書裡信誓旦旦,三個人互相分享.這時候,我就會懷疑Peggy Roche曾愛過Bernard Frank?Annick Geille?我看不到這種說明.好像在那段波希米式生活中,Peggy Roche一直是莎岡身旁最穩定的伴侶.

2008/1/10《解放報》記者Marie-Dominique Lelièvre(瑪麗-多明尼克‧勒列夫爾)於)出版莎岡傳記Sagan à toute allure (Sagan at full speed 《全速莎岡》)

瑪麗花了不少時間實地考據,遍訪莎岡周遭人物:最好的朋友Florence Malraux、舊情人Bernard Frank、秘書Marie-Thérèse Bartoli、兒子Denis、銀行財管、醫生、出版商、管家,和最後的伴侶.為了寫好傳記,瑪麗不只到莎岡的家中翻閱她的手稿、藏書、音樂,甚至看看她的衣櫃,並睡在她的床上.

瑪麗再度證明莎岡與Peggy Roche、Bernard Frank的關係.Peggy Roche的身份被進一步釐清,她不只是stylist,還是Elle雜誌的流行時尚編輯.但是完全沒提到Annick Geille.

我們要特別提到Florence Malraux,她早在16歲就認識莎岡,她們志趣相近,外貌相像,就像一對姊妹.Florence對電影懷有熱忱,曾經在François Truffaut(楚浮)作品擔任不掛名的副導,後來認識Alain Resnais(亞倫雷奈),兩人不只是工作上的搭擋,還在1969年結婚,直至80年代.
    Bernard Frank透過Florence Malraux介紹,很早就認識莎岡與.在他的著作《我生命中的街道:佛朗克的巴黎記憶》,有一段間接提到這兩位年輕女孩:
    ....姨婆一個叫珂拉麗絲(Clarisse),一個叫安潔拉(Angele),在一九五○年代,我還構思了一個關於她們的小說,但是終沒勇氣真正動筆。她們倆的名字、年紀(六十好幾)、外表模樣、某些說話的口吻都被我移花接木到我兩個才二十來歲的朋友身上:芙蘿倫絲‧馬樂侯(Florence Malraux)和芙朗索絲‧莎岡。瘦小像小老鼠的珂拉麗絲被轉嫁成芙蘿倫絲,戴著花俏白色、藍色假髮的安潔拉成了芙朗索絲;融合成一氣之後成為我小說人物的版本。我假想她們是一天到晚搭著遊艇旅行的富孀,我在一艘和「諾曼地號」一樣豪華的大遊艇環遊世界的途中和她們相遇....

下面這張照片於1956年攝於Saint Tropez,面對鏡頭左起依舊是Bernard Frank,莎岡, Jacques Quoirez,背對鏡頭右起是Florence Malraux, Michel Magne:


這本傳記的另一個賣點是暴出莎岡另一位女性情人Ava Gardner(艾娃嘉娜).其實這件事並不是由瑪麗發現,而是Lee Server早一步於2006/4/18出版艾娃嘉娜的傳記Love Is Nothing ,提到她有數段女女關係,其中一位就是莎岡.

艾娃嘉娜(1922/12/24~1990/1/25,下圖左一)曾是好萊塢第一美女,她嫁過Mickey Rooney(米蓋隆尼)、Frank Sinatra(法蘭克·辛納屈),還和Howard Hughes(霍華休斯)有段轟動一時的戀情.後來她移居至歐洲,感情生活更是多采多姿.至於她的女女關係從何開始?謠傳與她有牽扯的人包含:Lana Turner(拉娜透納,下圖左二)、Betty Grable(貝蒂葛萊寶,下圖左三),和英國女星Christine Norden(下圖左四).看來她在好萊塢就已是雙邊同吃.事實上,早期好萊塢是雙性戀大本營,外界根本想像不到他們的複雜關係.


莎岡曾為《日安憂鬱》宣傳造訪美國,在她婚後亦曾跟先生一同前往.我不清楚莎岡何時結識艾娃嘉娜,不過許多資料都提到,莎岡在美國有兩位好友:艾娃嘉娜與同志作家Truman Capote 柯波帝(1924~1984).艾娃嘉娜若曾引誘莎岡,似乎是應天時、地利、人和之便.
    柯波帝最有名的作品是《第凡內早餐》,而他的傳記影片《Capote》(柯波帝:冷血告白)還在2005年榮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我們拉拉雜雜地瀏覽莎岡的感情生活,每個人有自己的評價,我並不想多作批評,因為那是她對人生作的決定.莎岡在1980年的訪問早有她對感情的定見:
    "I think love is like an illness, an intoxication. Sometimes I've been intoxicated for three or four years, but never more. I think that people can be happy together for longer than I used to believe, but I still don't think it can be forever."
    我覺得愛情就像是一種疾病,一種吸毒狀態。有時候,可以為期三、四年,但不會更久。情侶們幸福相守的時間已比我預期地更久,但我始終不信永永遠遠。

2009/06/21

Françoise Sagan:Part 2

莎岡:La vitesse 速度


常人眼中「自殺式的快車」,莎岡卻認為速度是「幸福的衝動」.就像她熱愛的賭博,不論過程中輸掉幾倍家產,重點是:最後結算只輸了三百法郎,但享受一場心跳加速的激動歷程.莎岡經歷過一次嚴重車禍,一生不改開快車的習慣,不論出過幾次意外,她最終沒因車禍而死.

莎岡拿到首部作品的版稅,1955年買下一部Jaguar跑車.此後,我們常常看見她與這部車、那部車的留影,一派女性版Playboy的模樣.



畢竟開車承受不起真正的輸贏,她在1957發生一場嚴重車禍,多處骨折.這個事件為她的人生加入一些變數,例如她隔一年就嫁給年長22歲的出版商;因為止痛,迷上了毒品.



莎岡到底開得多快?我找到一段短片,一個英國的旅遊節目Sky Travel (官網),在80年代製作專題Postcards from Paris,其中一次名人帶路,邀請可能已是五十出頭的莎岡親自開車載主持人兜一圈.她雖然不再開著跑車,但在鏡頭中,依舊身手俐落,在市區窄小的街道快速穿梭,車輪快轉在地面上磨出煙來,擠出刺耳的煞車聲.她用英語描述當年車禍,他們為她合上雙眼,在她胸前劃十,一副可以直接昇天的意思.她曾經死裡逃生,不過中年凸肚的主持人在旁白中暗自緊張,擔心再度開到天堂門口.影片的尾聲,莎岡好像撞到別人(手上的東西?),不過她聳聳肩,繞過了車陣,只留給巴黎揚長而去的背影,和主持人什麼都沒看到的遺憾.


2009/06/20

Françoise Sagan:Part 1

Françoise Sagan 莎岡 (1935/6/21~2004/9/24)

台灣為這位18歲就以首部作品Bonjour Tristess名滿天下的法國女作家取了個美麗的中文名字:「莎岡」,比「薩岡」念起來要多點憐香惜玉.這本成名作也有個文藝十足的譯名《日安,憂鬱》,如果當時是用《你好,憂鬱》,天才少女的架勢可能就完全走味.

六月份,莎岡的二部作品突然出現在書店新書架上,正式預告台灣出版業又開始復古莎岡熱.如果你不熟悉這位活躍在50~60年代的叛逆青年,只要你看到新書封面上的照片:短短捲髮、格子衫,和帶點男孩似的眼神,拉子們的gaydar可能會默默起動,不由自主地拿起書來. (雖然這兩本書並沒有符合那種期望的內容)

我懷疑這是出版社盤算,故意捨去莎岡比較女性化的照片.莎岡一生,有時陽剛,有時陰柔,不同的切片取樣呈現不同的風貌.畢竟.....怎麼說呢?作家的感情世界被稱作是雙性戀.但我相信她的眼中沒有性別,只有激情.
  • 阿髮(可能是出版社成員)過來留言,解釋他們只是因為資源和預算有限,再加上編排的需要,來決定照片.....啊,我多疑了嗎?




我不是莎岡的書迷,不想深究她的文學評價(所以我只讀了《我最美好的回憶》(1984)).就一位雙性戀名人,我確實好奇她的私生活.她牽連的男男女女戀情,比她的小說更多采多姿.她的一生(和作品)引起兩極化的評價:羨慕她少年得志,凡事為所欲為,享受難得的生活體驗;感慨她放縱生命,沈溺煙酒、毒品、情慾、賭博,和自殺式的快車.

有關她的生平及作品,大陸網站有不少現成資料,這裡推薦以下正體中文資源,供入門者隨興起步:

法國在2008年6月11日推出她的傳記影片《Sagan》,由Sylvie Testud扮演莎岡.它原本是上下二集(90分鐘x 2=180分鐘)迷你影集,但製片Luc Besson決定先把它濃縮成117分鐘的電影版推出.大陸有些城市影展已放映過這部影片.DVD剛在去年底於法國發行.不過,如果你很有耐心,線上可當(約156分鐘版本),不過沒有字幕.

很多人說Sylvie Testud神似莎岡,但我不滿意她的眼神過於單薄,好像承受不起莎岡的激情和專注.下面是《Sagan》的電影預告,可以一窺Sylvie Testud的表現:


這是莎岡本人在1968/3/27接受訪問時的記錄片.這是禁煙年代前才會發生的情況:一邊抽煙,一邊接受訪問,而且連主持人都一起跟著抽煙.仔細看莎岡的眼睛,仍有她少女時期又大又圓的飽滿銳利.

2009/06/17

How do we get Sarah Water's books in Taiwan?

華老師的中文版是怎麼來的?

如果這裡有服務於出版業的網友,或許可以多提供一些訊息.

我偶然發現台灣一個外文書版權仲介公司:Big Apple,銷售正體中文及簡體中文版權.在他們的Publishing Industry Updates官方部落格,列著那些書(和一些電影)已售出版權的市場訊息.總公司在台北縣中和市,另外在上海及北京都設有聯絡處.有趣的是,網站中文全部使用簡體字,或許簡體中文版權的業務已成為這家台灣公司的大宗.商場上的順勢而為......

他們的書訊介紹The Little Stranger .天呀,書名直譯「小小陌生人」,一看就沒什麼賣相(或許譯名包裝是屬於出版公司的責任).不過,我真好奇華老師前四部作品的正體中文版權是他們賣出的嗎?

2009/06/13

2008 Annual Traffic Report

2008全年流量報告

最近除了寫寫Bad Girls,就在整理老照片,想把以前的底片都送出去掃瞄成電子檔.這個懷舊情緒讓我想起,又該整理網站每半年流量報告.翻回以前的文章,才發現去年底因為開刀修養,根本忘了去年該做個總結.所以,先補個歷史回顧.

去年第一季,Jodie Foster是重心,一直到五月份,她鬧出婚變,再加上川震,我像突然洩了氣提不起筆來.二月份多了新專題「古典藝術中的女女情」,從影視主題之外,擴展接觸面.四月份介紹Daphne及Patricia Highsmith.7月份Affnity的電影版已到處可見,首次與Lang阿朗合寫評論(去年單日流量最高峰在7/23:Affinity Back to Basic) .因為Affinity,我們又多一位焦點女星:Anna Madeley.6月10日,The Night Watch中譯版在台灣上市,於是我叨念著Sarah Waters,一路到了8月.不知何故,9月開始瘋狂寫起Lena Headey.好像預感有什麼事情將要發生,用來轉移不安的情緒.至於11月以後的事,你們都知道了.



統計時間:2008/1/1-2008/12/31
平均停留時間:3分37秒
平均瀏覽網頁:2.06頁

所有來源城市:
參考2008上半年流量報告,下面這張圖並沒什麼不同.不過,我可以預告2009年上半年,大陸地區的訪客幾乎是一片空白.


流量來源前10城市:
與2008上半年不同之處,是桃園下來,加入了上海.

1. 三重:23.20%
2. 台中:7.73%
3. 高雄:6.02%
4. 內湖:4.79%
5. 台南:4.74%
6. 台北:4.20%
7. (香港) 荃灣:2.97%%
8. 新竹:2.42%
9. (大陸) 上海:2.25%
10.(香港) 九龍:2.17%

流量來源前10地區:
與2008上半年相較,莫斯科的神秘訪客沒在前十,事實上此君不再出現,完全斷線了.

1. 台灣:63.68%
2. 香港:10.62%
3. 大陸:10.35%
4. 美國:7.09%
5. 加拿大:0.97%
6. 法國:0.88%
7. 澳洲:0.83%
8. 澳門:0.82%
9. 英國:0.71%
10.日本:0.66%

前10種流量來源:
來自搜尋引擎的比重比去年增加.Yahoo與Google的前10個關鍵字有一半相同(紅字表示),其他則大異其趣.

1. 直接流量:33.06%
2. Yahoo 搜尋:23.46%
3. Google 搜尋:14.46%
4. 伊甸園拉字至上 :3.63%
5. 薇珞與泰拉的魔法空間:3.51%
6. Blogger.com轉介:2.24%
7. Orange's TV Review轉介:2.11%
8. 豆瓣(九點) 轉介:1.64%
9. 豆瓣轉介: 1.53%
10. Google 轉介:1.19%

其中使用Yahoo 搜尋的前10個關鍵字:
1. orange review 4.09%
2. orange's review 2.82%
3. the l word 2.72%
4. elaine cassidy 1.87%
5. fingersmith 1.80%
6. sugar rush 1.79%
7. south of nowhere 1.50%
8. orange s review 1.28%
9. affinity 1.13%
10.sex 0.98% (使用這個字檢索進來的網友一定會很失望)

其中使用Google 搜尋的前10個關鍵字:
1. orange's review 4.73%
2. orange review 3.67%
3. love my life 3.58%
4. south of nowhere 2.56%
5. elaine cassidy 2.36%
6. 刺青 1.97%
7. sugar rush 1.87%
8. gray matters 1.39%
9. lena headey 1.39%
10. freaky friday 1.37%

點閱次數最高前10項內容:
1. 首頁:27.19%
2. Orange's Review的女女片單 Movie and TV List:5.10%
3. Talking About A to Z: 1.71%
4. The L Word 圖說專題:1.39%
5. Fingersmith 影集/原著賞析:1.18%
6. Love My Life 愛我生活 影評: 1.17%
7. Bad Girls 第1季: 1.16%
8. 首頁 index: 1.09%
9. Bad Girls 第2季劇評: 0.97%
10. Jodie foster Filmography 茱蒂福斯特作品列表(及文章索引):0.90%


參考:過去流量報告

2009/06/12

Jodie Foster's missing speech

茱迪福斯特於2007年12月4日在Sherry Lansing Leadership Award頒獎典禮致詞時出櫃,我當時寫這件新聞,還找不到她致詞的現場畫面.最近偶然在YouTube看到那個典禮片段.茱迪一開始很輕鬆地感謝經紀人、公關(Pat Kingsley)、律師、母親,最後才是伴侶"my beautiful Cydney who sticks with me through all the rotten and the bliss 我美麗的辛妮,不論艱困或喜樂,都緊守在我身旁."

其中公關Pat Kingsley排在前面絕對是實至名歸.在網路上找找Pat Kingsley,就曉得她控制媒體的能耐.茱迪那麼多年來能維持名聲不墜,而且能夠優雅出櫃,將負面效應降到最低,若沒有Kingsley前後打點,恐怕我們不可能親耳聽到茱迪道出:my beautiful Cydney.

但是,沒多久就傳出茱迪移情別戀.我不得不懷疑,Kingsley是不是利用那次典禮出櫃為後來的事件打些預防針?



參考:茱蒂福斯特作品列表

2009/06/08

White Knot

同性婚姻平權運動
White Knot

你不得不贊賞民間運動永遠充滿熱情和創意.繼紅絲帶之後,各式衣著上的小飾物代表許多不同的活動概念.這次是White Knots,用來象徵同性婚姻平權運動.Levi是本次的主要活動贊助廠商,美國的連鎖店面櫥窗,都在模特兒身上裝飾白色小結:


Levi更同步推出一支gay friendly的廣告.可惜目前只看到男男版,還沒見到女女篇.如果要我挑毛病的話,我覺得「友同」的意思到了,但怎麼看,都沒有同性婚姻平權的味道.

2009/06/06

Gallup Poll:same-sex relations

Gallup Poll 美國蓋洛普民意調查網站有一個同性相關的系列調查結果,如果你關心他們社會不同階層對於各項同志議題的態度,這是一個絕佳的參考來源.

例如同志當兵:Conservatives Shift in Favor of Openly Gay Service Members,越來越多的保守人士贊同:就讓同志當兵吧(反正保守人士自己不一定願意去當兵).蓋洛普還描述出一個特定族群叫做"weekly churchgoers"(每週都上教堂的民眾)

例如認識越多同志越贊成同志婚姻:Knowing Someone Gay/Lesbian Affects Views of Gay Issues.這雖然是個理所當然的答案,但調查結果顯示自由派和保守派,就算認識同志,對同志婚姻支持的強度明顯不同.

我注意到其中一篇有關美國黑人選民對同志議題的態度:Blacks as Conservative as Republicans on Some Moral Issues.黑人選民大多深受宗教影響,普遍對同志議題持保留態度,既使是號稱民主黨的黑人選民,也只有31%認可同志婚姻,與共和黨(不分族群)30%認可同志婚姻相較,黑人選民在美國道德光譜上集中於保守端.這便解釋加州同志婚姻公投失利的原因,大量黑人選民幫助了歐巴馬,卻對公投沒有助益.

除了美國當地議題,蓋洛普也有一項全球調查(2005-2007),那個地方最適合同志居住:Perceived Acceptance of Homosexuals Differs Around Globe.各大洲依最適合的順序是:美洲>歐洲>亞洲>非洲.美洲分數最高的是加拿大(75%);歐洲由荷蘭(83%)奪冠;亞洲是紐西蘭(70%)居首.但如果再加上社會福利指數的因素排序,紐西蘭反而後來居上,成為全球最適合同志居住的國家.

Jodie Foster's Latest News

早年演出《功夫》影集的美國演員大衛卡拉定於6月4日在泰國旅館自殺身亡,這裡的網路流量突然多了一些「甘貴成」的關鍵字檢索.不是因為我懷舊這個影集,而是茱迪福斯特小時候曾經演出一集.

想想,我們該關心她的近況......

今年5月10日,她為老牌卡通節目《The Simpsons》(辛普森家族)的成員Maggie Simpson配音,為她今年的演藝事業略作暖身.到了年底,她將在新片《Motherood》不掛名演出極小片段,客串一位名人帶著小孩,被狗仔隊跟蹤 (她還需要「演」嗎?)

接著是一連串的傳言,例如《Inside Man》要拍第二集,到底還有沒有茱迪的角色?大家都很懷疑,因為茱迪從沒演過續集.

說到續集,她在《沈默的羔羊》的老搭檔Anthony Hopkins(安東尼霍普金斯)又要演出Hannibal Lecter(漢尼拔).據說史達令探員這回改由Cate Blanchett(凱特布蘭琪)接手.

不論續集有幾部,《沈默的羔羊》仍是唯一獲獎肯定的作品,他們兩位為Empire magazine重新拍攝經典場景照,慶祝《沈默的羔羊》發行二十週年慶.


前一陣子盛傳Jim Carrey演出《The Beaver》,由茱迪執導.這兩位的搭配出人意料,但還在紙上談兵.

更早之前,據說Robert DeNir(勞勃狄尼洛)與茱迪再度於《Sugarland》合作,談著談著沒下文,突然多了個消息,《COCKEYED》要由茱迪執導.

倒是鴨子滑水許久的《Flora Plum》,確定由Evan Rachel Wood (伊雯瑞秋伍德)演出,茱迪身兼製片/導演/演員.預定在今年夏末在Orlando, Florida 開拍.


IMDB網站上一直顯示茱迪在籌劃Leni Riefenstahl(蘭妮萊芬斯坦)的傳記影片.我有預感,如果此片能成行,這將是她的導演代表作之一.但,我更忐忑不安此片可能胎死腹中.

今年四月台灣出版「蘭妮‧萊芬斯坦回憶錄」,建議大家可以拿來一讀.除能多認識一位女性電影人的不凡經歷,還能了解為什麼茱迪如此執著這個電影計劃.

2009/06/03

Orange Collection

不知怎麼開始的,我在現實生活中看到orange就會想起在網路的點點滴滴,想到我寫的文章,和一群素不相識卻常在這裡留下足跡的網友們.也不知怎麼開始,有人在現實生活中看到orange也會聯想到我,寄來他們所看到的orange景像.


去年12月底,我在豆瓣的朋友tutu寄給我這張 Prettig Kerstfeest(Merry Christmas) en Gelukkig Nieuwjaar!


去年的文章:Reward and Award ,提到網友Sandrakeey去法國旅行寄來當地電信業者用Orange命名.不巧,上個月Agnes寄來Orange在奧地利維也納的門市照片.


看來Orange在歐洲的營業區域比我們想像得更大.這張則是Agnes在Budapest(布達佩斯)拍到一位婦人背著印有Orange的袋子.


我看到iv透過手機繞過封網,在Cbox留言,川渝地區夏橙上市就想到我們.就算沒有看見橙子的照片,我可以想像iv看到的畫面.....我們真得很幸運能享有大家的關懷,你們真是一群可愛的朋友.



PS: 加一段"吃掉橘子" undress an orange的老廣告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