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入購買【拉子時代】

串聯每部電影和每段感情的時空背景

自己寫作,自己出版

台灣第一本以自出版介紹「如何自出版」,看看三家電子書平台主管怎麼推薦

點入購買《卡麥蓉的錯誤教育指南》

一部拉子成長小說的啟發,從讀者、觀眾到意外的ex-gay專題研究

活著,就要繼續寫下去

希望保持一年一書的進度

2011/12/31

Bye ,2011

剛與另一對couple共進晚餐,大家回顧多災多難的一年,關於事業的、家庭的、健康的,四面八方而來的問題和考驗。原來,人近中年就是這款模樣。

幸好,大家感情穩定,可以攜手一齊渡過,互相扶持,成為生命中最大的寬慰。

感謝自己,感謝身旁的人,努力生活過去的每—天,也希望我們以同樣的毅力面對未來的曰子。

新年快樂。


PS: 想起學姊寄給我這張圖片,多麼鼓舞人心啊!


2011/12/27

Same sex marriage debate

PS:補上12/28公視《有話好說》當天的對談節目「如何終止歧視?同志要問總統!」:


近日親民黨副總統候選人林瑞雄對於同志的不合宜言論引起同志社群憤慨,我們除了生氣之外,其實也應該靜下心思考,到底大眾對這個議題有什麼不一樣的看法,我們有可能改變或是拉近歧見的差距嗎?

    關於林瑞雄的「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其實我先前有篇「性不性,有關係?:有趣的性博物誌」的感想,有個較為開闊的想法,人類社會分工進化可以達到「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大家可以各司其職,生殖也能分工,不必拘泥在每個女性身上。

今年有部暢銷著作《正義:一場思辨之旅》,我買它的動機只是因為書中有個章節討論到同志婚姻。

台灣的教育過去很少鼓勵思考,也缺乏哲學的課程,八股的「公民與道德」和「中華文化倫理」被用來填充我們的道德養成教育。當我閱讀《正義:一場思辨之旅》,發現自己很貧瘠,除了拿出「尊重自由選擇」的大旗之外,並沒有足夠的論點去支持同志婚姻的道理,尤其在討論道德的層面時。

我們真的要讓道德論述中空,變成宗教人士獨佔的戰場嗎?作者提醒大家,道德論述並非宗教專屬,這個世界還有許多不同的方法來討論道德。既然是討論,此書及它所搭配的課堂影片,可以觀摩不同意見的對話。

2011/12/21

Tomboy

《Tomboy》可能是目前為止我所看過跨性別裝扮影片中,最中肯的作品之一。它很適合作為台灣性平教育的輔助教材,但主要對象不是學生,而是不知所措的家長和老師。

我一直好奇,為什麼Laure 洛兒(由Zoé Heran恰如其分地演出)會假冒男MikaelMichaël(米可)?

Lisa(麗莎)先注意到洛兒,主動搭訕,洛兒遲疑一下才自我介紹是米可。網路上的影評很少談及麗莎的凝視,我稍後會特別討論。倒是洛兒遲疑的原因,觀眾得從其他地方找線索。

洛兒的妹妹Jeanne (可愛的Malonn Lévana飾演)提到姊姊以前為了保護她會和其他小朋友打架,而且經常打贏,言下之意,非常肯定姊姊強者的形象。電影有時會營造出父母不在姊妹身旁的感覺,例如父親出差不在家,母親多躺在床上安胎,小孩獨自摸索家庭以外的世界。

2011/12/19

Just Henry and See Your Father

我的EC癮又來犯。

8月提到EC耶誕節將推出新作《Just Henry》,最近終於看到一張劇照和DVD封面。她在照片中下垂的眼袋讓我一驚,為了飾演母親,有必要如此扮老?

從DVD的人物大小就可以看出戲份多少。好可惜她才華傑出,最近星運不好。

2007/8提過她演出《And When Did You Last See Your Father?》,大概是去年吧,念她念著慌,我從Amazon UK買來DVD。EC戲份不多,演出年輕的侍女和少主發生一段情,後來扮老成中年婦女與長大後的少主(Colin Firth飾)續舊。故事重點不在EC,不過Jim Broadbent與Colin Firth精采的父子對手戲,結尾讓我大哭一場。

現在YouTube有全版影片可以觀賞,如果你只想看EC的演出,這裡有一小段可以快速解癮。

2011/12/16

Your vote, your right:part 3

Fran T. Y. Wu 特別傳給我一份「對性別不友善」的2012年立委侯選人名單,有同志朋友(不知原創者)針對立委有反對同性婚姻提案、反對同志教育、發表性別歧視言論者,提出反推薦。

我沒有一一查過事證,只檢視過管碧玲、陳淑慧的質詢錄影,確實有不友善之處。我想在這裡引用,是希望如果下面候選人屬於你的選區,請你能對他做些研究,分享給大家。

台北市:林郁方、費鴻泰、賴士葆
新北市:吳育昇、黃志雄、廖本煙、林德福、高建智、李慶華
基隆市:謝國樑
桃園縣:楊麗環
彰化縣:林滄敏
嘉義市:江義雄
高雄市:林岱樺、管碧玲(參考舉證
不分區:民進黨-22蔡同榮、31尹伶瑛
國民黨-6洪秀柱、15紀國棟、16陳淑慧(參考舉證
(王育敏是否也該列入這份名單?)

到底要怎麼研究立委過去的表現?我推薦看看身心障礙e能網,他們從身障的角度為這次選舉所做的專題整理:當一個聰明的選民,真讓我萬分佩服。

以下是他們參考的網路工具:
  • 歷屆「立法委員問政專輯」:立委的新聞、質詢、發言、提案等,另外可轉聯結到他的立法院資訊網,還能找到他的質詢錄影(我有時不相信書面紀錄,因為多少被文字修飾過)。
  • 立法院國會圖書館

我想提個經驗,我用立法院法律系統查詢性別平等教育法的「立法紀錄」,紀錄日期從民國92年至100年(2003﹣2011),可以看見從「兩性平等」轉變成「性別平等」的軌跡,但是立委似乎太專注於女性權力(例如這篇報告),還有性侵害、性騷擾等議題,很少立委意識到同志議題其實是包含在性別平等教育之中,縱使立委支持性平教育法案,但問及同志平權教育的立場,他們就彷彿變成另外一個人,這點是在判斷立委是否友善同志時,會產生的落差。

2011/12/13

Find me a song for December

耶誕節的氣息更濃了,岔個題,來聊一點80年代的回憶.

The Snowman是1982年在英國Channel 4播出的動畫,一直到80年代末期我才從LD影碟看到這部作品.我一直不能忘懷小男孩與雪人在空中自由飛翔配上插曲"Walking in the Air",對童真與想像力最美麗的描繪.而片尾的圍巾,既點出時光流逝的惆悵,也留下希望.


第三季Glee配合耶誕節翻唱"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我回頭找出1984年的原唱,記得那時音樂影帶在台灣還不流行,電台主持人余光介紹它有一堆當紅藝人助陣,快速登上流行排行榜.以我淺薄的音樂常識,到現在也只認出:Duran Duran, Paul Young, Boy George, George Michael, Sting, Bono, Phil Collins. 當時男歌手髮長濃密,不是同志的也像個同志.流行歌手為慈善目的合力出片,此似為濫觴.
.

對於這個節令,你有什麼特別意義的曲子可以和大家分享?

2011/12/08

Janet McTeer in Albert Nobbs

看過《Portrait of a Marriage》(1990)很難忘懷Janet McTeer的演出,她在Albert Nobbs雖然只是配角,我卻很想知就她在片中的表現。終於,有了她的劇照,以及她出現的電影片段。



2011/12/05

Alice Dreger: Is anatomy destiny?

我們前一陣子談到性別平等教育的理念是尊重多元性別,教育次長的解釋是因為不只有生理上的性別,還要顧及心理上的性別.事實上,生理性別並不是只有二分法如此簡單,它在二個性別構造之外,還有許多灰色空間,而且不只是電影《XXY》所提的狀況而已.

TED 另外一則有啟發性的演講:Alice Dreger: Is anatomy destiny? 身體結構決定命運?,傳統上認為有XY染色體能製造雄激素就會是男性,但是有些人身體沒辦法接收雄激素,無法發展出男性外部性徵,外觀看起來像一般的女子,但體內只有睾丸而無卵巢和子宮.

還有那些生理灰色空間?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流行文化中的雌雄同體與變性美女 ,文章末段列出許多情況.

然而Alice Dreger的演講其實是從生理的多元化衍生到社會和政治議題,用簡化的生理界線去決定不同個體的權利和義務,並不符合公平正義.例如古代君主制度以少數人的血統決定政治權力,上個世紀初的女性並不擁有投票權.對照到現代社會,有些不合理的生理界線依然存在,像是男性可以合法地與女性成婚,但是女性卻不能與女性結為伴侶.

到底現代社會有那些生理界線是不合理的?她沒有完整答案,但是我認為她在片中提到是否有儀器能測出品德高下,純是反諷之意,生理界線不該為特定的政治或社會目的所利用.

網路有節錄演講文字稿可參考:Alice Dreger:您不知道的性別差異



2011/11/30

Why we love and cheat

好了,該講點輕鬆的話題,免得我血壓升高。雖然是輕鬆話題,但可不是隨便說說,是科學研究的結果。我在TED.com看到Helen Fisher(海倫費雪)的演講。她掃描人類的大腦研究我們為什麼會墜入情網?既然相愛了,為什麼會出軌?

原來在大腦中有三個指揮系統與愛情相關:Sex性驅動、Romantic love浪漫愛情、Attachment依存感。每個人系統組織不一樣,有些人三者組合在一起,有些人則是各自獨立運作。

主講人很有文采,而且非常幽默,24分鐘完全沒有冷場。哇一可惜的是她都以異性戀的角度來說明,不過我覺得對同志而言,道理仍是相通的。

最後一個部份提到如何激發心儀的對象愛你:想辦法增加對方腦中的多巴胺,怎麼做?請看影片。

TED官網:Why we love and cheat

2011/11/29

Your vote, your right:part 2

為什我對這些立委的質詢這麼感興趣?一是我以前沒注意過他們,這次仔細看真令人大開眼界,原來是有這種素質的立委出現這種品質的問政。二是立委選舉快到了,該趁這次機會把對同志不友善的立委來次大清倉。因為我們下個戰場可能是比性平教育法更引起論戰的伴侶法。你想要成為合法的同志伴侶嗎?就不要選擇反同立委阻礙有益我們的法律和權益。

5月4日質詢性平教育教師手冊的立委,還有這位陳淑慧委員。管碧玲還懂得用「我很開放」來包裝自己,陳委員的言論一聽就很熟悉,有些是出自真愛聯盟的文宣。

她從6:30開始進入重點,認為性教育、情感教育、同志教育沒有在性平教育母法出現,怎麼可以教授這些內容,而且未與社會、家長對話溝通,怎麼五六年級學生被教育要定出自己的性傾向。(11:05)家長可不可以選擇不要被教?(這是真愛聯盟的文案)最後要求專門報告,進行一大堆事前事後影響評估,舉行公聽會後,再交由本委員會審核是否可行。

以前我認為官員面對立委都不敢力爭,這位次長很勇敢,在9:15開始試圖解釋,性別平等是友善校園重要的一環,以往性別平等只指生理上的性別,其實現代的意義還包括心理,所以性別特質、性別認同、性取向都在範圍內。因此要教育學生每個人生理心理(性別)是有差異,就像高矮不同,所以要尊重不同的(性別)差異。(很棒的解釋,拍拍手)

次長進一步說明同志教育於法有據,他試著要唸出法條,可是陳委員很不耐煩說時間不夠(突然很想把鞋子丟過去)沒讓次長再發言。我找出次長其實想引用的是:
    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細則「第13條:本法第十七條第二項所定性別平等教育相關課程,應涵蓋情感教育、性教育、同志教育等課程,以提昇學生之性別平等意識。
不管任何人心裡怎樣不爽同志教育,只要這條法令還有效,校園內就一定得教授同志教育。

'

如果看不到影片,請至立法委員影音資料查詢系統﹣陳淑慧第7屆第7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質詢

之前我陸陸續續寫了幾篇有關性平教育爭議的文章,請多加參考,如果你想快速入門,建議這篇:敦促教育部推行中小學多元性別教育

2011/11/28

Your vote, your right

前一子性平教育教師手冊被立委關切,最近我找到其中一位立委管碧玲把她的質詢內容錄影放在網路上,YouTube的說明如此寫著:
    20110504管碧玲質詢教育部國教司,對於今年8月即將實施的國中小學性別平等教育課綱,其教師手冊中,部分舉例及文義不妥之處,應儘速修正並廣納社會意見。管碧玲認­為歐洲長期的的人權/宗教、現代/傳統的知識拔河,給予社會整體足夠的思想厚度處理如性解放、婚前性行為、同志婚姻等課題,但台灣社會即使跳躍,也仍需要充分的社會過程處­理這些課題;現階段要將西歐的上述價值或論辯,直接植入國小五六年級的教師參考資料,應更為審慎。

看起來好像還好,但是仔細聽完她現場的言論.....覺得未來同志的地位仍舊一片黑暗。

她的論點聽起來反反覆覆,簡單來說:一、五六年級教授這些內容,太早了,最好到高中再教。二、政府不要太早選邊站,不宜用國家力量透過教育體系教授,應該等30、40年社會發展到一定地步,有了共識再實施。三、所謂不適宜的內容,一開始指的是多元性傾向、性別認同、多元情感。後來她聚焦在婚前性行為、同志婚姻、情/慾分離。

如果只是內容微調,甚至延到國中再教導,我覺得還可以勉強妥協,但是最令人擔憂得是他們的內心其實根本不願碰觸這些主題,「社會發展」變成一個不必實現的藉口。在民主社會什麼最能代表共識?不是媒體大亨,不是任期幾年的立法委員,是人民用選票決定誰能代表自己的意願。

請你聽完她的質詢,和我們分享你的看法吧!

2011/11/26

It's time for "I Do"

我對澳洲有個錯誤的印象,總以為以雪梨同志遊行聞名全球的國家早就認可同志伴侶,錯!原來他們只有某些地區接受同志伴侶(civil union)登記,像左圖黃色區域的地方政府並不提供登記。

Australian Marriage Equality的目標不只是爭取全國性的同志伴侶合法化,而且是全國性的同志婚姻合法化。他們的網站做得很精采,很值得參考。有理性的數據,有名人的聲援,還有小市民的真實故事。

這個活動與立法有關,需要動員大家向各自選區的議員民表達心聲,仔細看他們的代發email的設計,還分為一般人/母親/基督徒三種版本,可以想像在這場議題拉票的過程,規模之大,功夫之深。

除了理性訴求,他們先後推出兩個公益廣告進行感性訴求,下面這支把相識、相處到求婚的過程拍得動人心弦,而且以觀眾當成與片中主角互動的對象,不論觀眾是男是女,都很難否定主角求婚的正當性,因為你看得出來主角真心相愛。(我真希望他們也能拍一個拉子版)

2011/11/25

Love in the form of contract

傳統的愛情故事是一男一女相愛,步入禮堂結婚生子,然後恩愛幸福一輩子.但現實從來就不是如此樣板,尤其是女性在婚姻中易受到不平等的待遇,所以婦女團體不斷爭取,希望在婚姻架構中建立平等關係.除了修正不合時宜的法律之外,另外一個重點是女性必須要自己規劃她想要的婚姻關係.怎麼規劃呢?就是簽訂「婚前契約」.請參考該頁下方:現代婦女基金會﹣婚姻契約

我問周遭的女同事,沒有人簽過也很少人研究過,覺得這種契約是豪門婚姻的專利,平常人談契約,多傷感情啊!我現在會建議將要結婚的同事,你或許不必真的去簽約,但是要思考其中的問題,雙方要有一定的共識.就像把婚姻契約當成雙方觀念的試紙,找到兩人平常不易發現的差異點,在婚前作好溝通.

然而在未來同志伴侶合法化的時代,契約不只是個試紙,很有可能是法律上必經的流程,所以及早了解伴侶契約的內容應該要成為現有固定伴侶者的主要休閒娛樂.(你真的愛我嗎?從契約那一條看得出來?)

2011/11/21

Santana rules

觀賞Glee有時不能太計較它的劇情合理性,就好像看武俠片不能太執著俠客的飛行高度。

最近Glee第三季在美國最火紅的曲目是劇中Mercedes與Santana一起表演Adele兩首作品 "Rumour Has It/Someone Like You" 重組編曲。這部影集最受歡迎的曲子通常不是去比較和原作如何貼近,而是創新的詮釋角度和新注入的情感。Adele的表演已經非常飽滿,Santna還能唱出另一種境界真是令人讚歎。Santana那句:Don't forget me, I beg, I remember you said,從原版淡淡地哀怨變成高空墜落穿破胸口的巨刃(不過配舞看來有點不搭):


2011/11/18

Unhate

Benetton向來精於廣告創意,這次平面廣告以各國元首相吻為主題,非常搶眼,在這則影片中,每個人最後要相親相愛,包含一對光著上身的男同志和一對穆斯林拉子。

2011/11/16

Postcards Collection:OXFORD

這是發表「T寶寶」的Sharon寄來的名信片,景物是牛津。名信片上還記個帳,說我不喜歡《I can't think straight》


很久以前我也去過牛津,附上1997自家短片:I won't think straight

2011/11/15

What kind of tea are you?

網友Sharon提到國外雜誌The Curve亞洲旅遊專題介紹台北,寫到台北可以看到很多T。Sharon稱這些 tomboys為「T寶寶」 (tombabies)。我和Fruit討論起這件事。

2011/11/14

Single or Attached

話說麻瓜對光棍節有點敏感,我想來問問大家的感情狀態如何?問題在右邊欄,單選題,截止時間在11/20本週日。我沒有提供獎品,別灌票啊!


投票結果:總計投票數176
  • 不想談感情,自願單身:29 (16%)
  • 勉為其難單身中:49 (27%)
  • 身在曹營心在漢:7 (3%)
  • 進行式,還不知答案:9 (5%)
  • 單一固定伴侶:63 (35%)
  • 多邊關係:0 (0%)
  • 一言難盡(你就說說看吧):19 (10%)



2011/11/08

Topic and Issue

流行音樂的新MV剛好配上台灣近期的社會霸凌話題。我了解唱片公司的最終目的是在銷售音樂,不過...別想太多了,這比某喜餅廣告好多了,至少讓觀眾可以好好思考。

2011/11/04

New Clips

iMovie的模版不能常用,但我留下了一開頭Orange Cinema的片頭,再推出兩則舊片新剪:

昨天我剪輯出表妹在1999年婚禮的影片,當時姨丈還健在,等他們拿到影片光碟一定會很感慨.我母親看見自己在影片中指揮,她很驚訝自己很強勢,我們就笑她,不是只有那時強勢,而是一直都很強勢,只有妳自己沒看見.原來影片可以讓人反省.

2011/10/26

New Time Capsule

Pillow Talk 成立新單元 Time Capsule,目前已有兩部短片在線上,我會再陸陸續續發佈,但因多為過往的影片,我會把發佈時間還原到原始日期,FeedBurner不會抓取,故email不會自動及時更新。必要時,則以Google+, Twitter, Facebook 以及 Google Friend Connect的電子報另行通知。要不然就等我在首頁公佈了。

現有兩部短片:

2011/10/24

Queer Women in art 21 : Natalie Clifford Barney﹣part 3

娜塔莉的情史從1909年搬到沙龍新居起,進入新的階段.她的重要戀情,周期變長了,但是同時間多角發展的現象還是沒有改變,娜塔莉依然是愛情的過動兒.

娜塔莉擁有龐大的金錢自主權之後,首先登場的戀人是Elisabeth de Gramont (1875–1954),出身法國貴族,家族歷史可追溯至17世紀.兩人在1909年春天相識,直到1910年5月1日被標記為戀情的紀念日.我們不知道Elisabeth先前有沒有女同經歷,只曉得她當時已是Clermont-Tonnerre公爵夫人,而且育有兩女.

(右圖是Romaine Brooks繪於1924年)

2011/10/21

Chloë Grace Moretz as Taxi Driver's Iris

才說每個童星都想成為第二個Jodie Foster,接著就看到以《Kick-Ass 特攻聯盟》裡的Hit-Girl(超殺女)讓我們成為蘿莉控的Chloë Grace Moretz(柯蘿伊˙葛莉思˙摩雷茲),為BAZAAR雜誌的Martin Scorsese(馬丁史柯西斯)專題,以《計程車司機》角色重現.

大概是她現年才14歲,似乎更能掌握原來角色的神韻.

其實BAZAAR這次找了不少演員拍照,而且不只一部影片,網路上還有Emily Blunt扮演《Alice Doesn't Live Here Anymore再見愛麗絲》的女主角.

下圖是柯蘿伊和Keanu Reeves(基努李維)一起重現《計程車司機》:

2011/10/18

Dakota Fanning as Taxi Driver's Iris

今年「金馬國際影展」即將於10月22日起開始劃位。《計程車司機》以經典重現的姿態再度出現於大銀幕。勞勃狄尼洛想當年的代表作品,對應他近期的表現,只能感慨每個人階段性目標並不一樣。相形之下,茱蒂佛斯特因為這部電影開了演技的竅門,如今看來,她仍然堅持著一些原則。
  • 要看《計程車司機》之前,先看這篇Jodie in Taxi Driver。這篇寫於2007年,她當時還沒出櫃,有網友還問我為什麼要寫她的作品:)
相信每位好萊塢童星都期望能擁有像她一樣的電影成就,至少樣子很像。不知怎地找到Dakota Fanning雜誌照片,以茱蒂佛斯特在《計程車司機》的造型為藍本拍攝,我們常稱此為homage致敬。


Dakota Fanning

說到想師法茱蒂佛斯特的童星,曾演過她女兒的Kristen Stewart更是當仁不讓。在這場少女組競爭還沒變得場面難看之前,我是很喜歡她們相親相愛的樣子。這一摟的確有達到很多人的期望。

Dakota Fanning

2011/10/14

Albert Nobbs'Trailer

謝謝Han通知Albert Nobbs預告已出現,沒想到另一位配角,高大的Janet McTeer繼《Portrait of a Marriage》(1990)後,在片中再度以男裝出現.

Generation Gap

最近忙著處理些雜事,碰到代溝的障礙。代溝的成因,不完全由年齡造成,絕大部份是因為成見。

談一點公事吧。長期以來,我的工作偏向於產品行銷,依賴below the line直效媒體,最近大半年,轉向於媒體廣告,除了玩不起電視媒體廣告之外,其他型式的媒體,多多少少都走了一兩遍,其中我最有感觸的是網路行銷。

我本是網路行銷的門外漢,既然不懂,就請廠商一個一個來做說明,透過幾段實驗成功,才慢慢擴大操作規模。高層主管剛剛開始很「嫌惡」我們的提案,因為他常採用的那家外商廣告公司從沒有把網路行銷的效益證明出來(我看過結案報告,好像只是來撈媒體佣金)。

我們是從網路廣告前端整合到後端,可以一路追蹤到交易結果,能夠很明確地結算投資報酬率,所以提案要預算,幾乎沒有一個核轉單位敢說不。或許高層主管認為傳統的廣告就該形式美觀,被大眾注目,對網路行銷態度勉強。這樣的事情還不只一樁。

我使用智慧手機不過兩個多月,每天都在注意網路行銷行動化的方式。我們的中階主管使用手機超過一年以上,可是當我們提到要在平面媒體使用早已流行的QR Code,他先是不清楚那是什麼東西,接著批評那沒有用,讓我們啼笑皆非。接著我們提到要另外製作手機版網頁,他很緊張說不要花大錢去做APP。我們得解釋,不必用APP,手機版網頁就能直接瀏覽,它只是需要QR Code或手機廣告直接導入。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只能找機會不斷教育主管,讓他們儘快跟上時代的腳步。

我母親則會想辦法學習跟上時代。

她參加過銀髮族電腦班,可是課堂上教授難用的Win 7,而且使用鍵盤、滑鼠、連接ADSL...對她而言太困難了,所以我買一台iPad,讓她能直接上網。她除了找找地圖,看看網路新網,缺乏足夠的使用動機。

我靈機一動,把她建個臉書帳號,加了很多照片和影片。除了她的孫女加入朋友之外,我必須要幫她多找朋友,她才會有上網的動力,我便想到了今年的家族聚會。

家族聚會每兩年舉辦,兩年前我錄下現場親友的動態,按照不同的家族分別剪輯短片。今年,除了錄影,我還打算上傳到網路上(會設定公開方式啦),讓親友隨時能看到。可惜,上一輩少有碰電腦的經驗,同輩親友有email的已不多,有臉書帳號不過一兩個,像我這種熟女且是3C重度使用者極為罕見,我只好把希望放在年輕一輩,當場用iPad收集十幾二十歲年輕人的email或帳號,還得註明他們的父母是誰。

結果,家庭聚會的形式引起路線之爭。

由於今年參加的人數較少,幾位主事者臨時圍坐開會,我是唯一被邀請入席的女性,一群男人不是頭髮比少,就是肚子比大。你要想像一下那個場面,一個熟女面對一桌更熟的老男人。他們的提議讓我傻眼,說是為了能繼續舉辦聚會,希望變成收取每月會費,而不是兩年出席才一次繳錢。

我反問這個組織的目的為何?他們說是為了增進親友認識,傳承家族的歷史。我反對這種剛性的「黨費制」,改建議柔性的「募款制」。

這個家族聚會很特別,不同於傳統的某姓氏宗親會,我們什麼姓氏都有。我會參加是因為我母親的姊妹和弟弟的子女都出席了,上一輩是我的阿姨們和舅舅,同輩是表兄弟姊妹們,很少有像我們以母系的觀點來舉辦宗親會。忘了提醒各位,我母親是花蓮原住民,我是半個原民,我們根本就不是漢人父權社會那套某姓氏宗親會。這個聚會是因為感情而結合,是因為阿姨們以前會互相照顧彼此的小孩,這些阿姨都是我另一個母親,以前表兄弟姊妹也會玩在一起,所以我們才會參加聚會,才會有人把嫁娶的外人也拉進我們的家族聚會中。

我指著旁邊打打鬧鬧的小女娃:你們指望她這個外姓氏的小孩下次會來參加幾次聚餐?如果這團體是因感情結合,我們應該平常就要努力認識對方,而不是到餐會時才在你看我,我看你。現在新生代會用臉書,我們可以增加網路聯繫,平時就能認識。突然有位頭髮最少的人很不高興地說:網路不是宗親會。我大聲反駁,你仔細看看這些小孩子吧,將來會願意繳「會費」嗎?。這不是經濟問題,是意願問題。

我轉頭對本屆掛名主辦人,擁有正統某姓氏的表弟,告訴他不要把宗親會想得太嚴重,如果新生代不願意來,這就是宗親會不得不接受的命運,千萬不要管理一大筆錢,攬著重責大任。有幾個表哥趕快附和打圓場,暫時化解場面。

想起在前往花蓮的火車上,我教母親臉書的基本用法,email的讀取與發送,我還示範了一段智慧手機帶來的影響。我用手機攝影功能拍下她在iPad寫字的樣子,接著立刻傳送到她的信箱,她打開郵件附檔,很訝異馬上看見自己的影片。我告訴她,親友就算在遠方,也能很快將他所見所聞傳送給妳。

接著我們就討論起她要在臉書上做什麼。我哥哥剛好給了她一支錄音筆,她決定要來口述家族的故事,我到時候可以協助配上老照片,這樣就能突破時空限制,「增進親友認識,傳承家族的歷史」,噯,這不就是他們想達到的目的?

我們到達花蓮,正下一場大雨,我發了一封簡訊告訴Fruit,可是我形容不出來雨勢有多大,於是拍下火車站出口的情形寄給她。以下的畫面就是我寄給她的短片:

2011/10/03

Anna Madeley in Private Lives

我一直很好奇Anna Madeley如何定位她的演藝事業?看來她把舞台劇當成重要的據點.最近她演出《Privates Lives》女配角,焦點全在另一位女主角 Kim Cattrall (曾演出《慾望城市》的莎曼珊).

本劇於1930年推出,伊莉莎白泰勒和理查波頓演出過舞台劇男女主角.故事很古典,男女主角原是戀人,各自和新的配偶度蜜月,正巧兩對住在相同旅館,兩人舊情復燃,該如何解決四角關係?

大概是故事太30年代,我猜想若是新銳導演重新搬上舞台,說不定會想更動人物的性別情慾.看看兩位女主角吧,都演過女女的戲碼了,怎麼沒有人想創新一下?

2011/09/27

Postcards Collection:Chicago

P.Y. Liao寄來這張芝加哥的明信片,令我百感交集,因為那個地方代表我上個戀情的正式結束。



當時兩人同意雙方的關係要回歸到朋友的狀態,但是仍然要以朋友的身份最後一次共同旅行,因為這是我們認識之初就做好的約定,只是沒想到竟是分手之旅。

原始影片是V8拍攝,後來我再轉錄,畫質難免有些流失。我重新剪輯過影片,我們都不會出現在畫面中,但是破例保留畫外音。旅行結束一年多後,我認識Fruit,沒多久對方也結婚了,雙方各有歸宿。我還拿V8拍攝她的婚禮,拍完之後,機器就報銷,之後便進入DV的時代。

要有結束,才會有開始。

Postcards Collection:Canada

以下這一組明信片都是加拿大的的風光。

過張是維多利亞省The Butchart Gardens(布查花園)。很多寄件人沒署名,我只好在這裡表達。我知道,你喜歡Pillow Talk,我最近會有篇小短文。


下面這三張是我的高中學姊寄來的。我們因為喜歡Sarah Waters而結識,進一步才知道兩人就讀同一所高中。她為部落格提供過不少文字,是這裡的匿名作者。不過她比我有成就多了,到過很多地方旅遊,而且不厭其煩一路上為我收集明信片,下次我還會特別為她做個英國專題。

這張明信片出現雙層巴士,但不是在倫敦,而是在加拿大維多利亞省,後面的建築物是她下榻的旅館。


很漂亮的溫哥華海灣。嗯,The L Word就在溫哥華拍攝,現在應該早己人去樓空。

2011/09/25

Postcards Collection:Slowpoke

Slowpoke曾是我們的舊金山特派員。我很欣賞她的攝影作品,感性細密。很高興她已經回到台灣,希望她能繼續發揮專長。

介紹過她之前寄來的明信片,接下來這三張都有她一貫的風格。

這張圖片是GLBT Historical Society 收藏1973 Gay Day 紀錄照Dykes on Bikes。


背面上方下圖是紐約The Stonewall Inn,下方是位於石牆酒吧前的Christopher park,George Segal作品“Gay Liberation”(1980),據說這是一件以同志平權為主題的公共藝術。


看過Milk(自由大道)就知道這位就是知名的Harvey Milk在1978 Gay Freedom Day Parade的歷史留影。


上方彩虹彩帶攝於華盛頓特區,下方豎立於費城的紀念碑文:Gay Rights Demonstrations July 4, 1965-1969. Annual public demonstrations for gay and lesbian equality were held at Independence Hall. These peaceful protests and New York's stonewall riots in 1969 & Pride Parade in 1970 transformed a small national campaign into a civil rights movements.


這套衣著看似不起眼,卻是同志時尚大師Alexander McQueen(1969-2010)的作品,請自行到網路上查本他的創作,令人目眩神迷。多虧這張明信片,讓我增長新知。


Orange 郵件地址:
10099 台北市台北郵政第276號信箱
P.O. Box 276 Taipei 10099, Taiwan, R.O.C.

2011/09/23

Postcards Collection:Kris

Kris是位神秘客,我沒有線索可以聯結出他是何方神聖.他在2010年寄來三張明信片,三個地點天南地北,很好奇為什麼他要在短時間長途旅行.

第一張是加州的Joshua Tree National Park約書亞樹國家公園,他在初春時寄來,上面輕描淡寫,景觀不錯,但不適合夏天來訪,因為是沙漠地區,太熱了.


二個月後,第二張明信片自希臘南方小島寄來,透露一些訊息.他是來出差不是遊客.


再一個半月,我收到第三張來自葡萄牙里斯本的明信片.他這次用中文分享更多了,他覺得里斯本和舊金山很相似,一樣的緯度、氣候和跨海大橋,只是少了卡斯楚街,但很訝異半夜電視節目出現Ellen Show脫口秀.


之後我沒有收到Kris的第四張明信片,或許我收過,但不知道是他寄的.

Orange 郵件地址:
10099 台北市台北郵政第276號信箱
P.O. Box 276 Taipei 10099, Taiwan, R.O.C.

2011/09/22

Postcards Collection:Hei Hei

有些網友寄給我不只一張明信片,住在挪威的網友寄來兩張遙遠的祝福,每張開頭都是Hei Hei,因為挪威人打招呼都說嗨嗨。

我原本只是依稀記得,有一位留言過的讀者YC現居挪威,後來在臉書,偶然看到另一位網友Sharon提到她住挪威(奇怪,他們怎麼都互相認識?),我把寄件人、臉書、留言者全部聯結在一起。有了其他資訊輔助,她不再是個平面的「讀者」,挪威所代表的距離感變得更為具體,二張明信片越過千山萬水寄到台北。

當然,我默默地偷瞄那麼多人的動態,有時真為大家高興,你們都很努力地生活,雖然喜怒哀樂皆有,但將來回頭檢視,這些都會成為你難忘的軌跡。

很有趣的是我收到的來信通常不會只寫給我,而是寫給我和Fruit,希望我們一直給它幸福下去。我以前以為影評是重點,Pillow Talk是小菜,其實對很多人而言,Pillow Talk好像才是主菜,常獲得迴響,好像光是我們12年沒有分手,就值得當成稀有動物呵護。

我也想多帶她出去走走,我們才有遊記可以寫,不過最近時間不易安排。所以能收到大家寄來的明信片,算是另一種補償吧。


這一張是北極光,現場觀看一定很震撼。

這個圖像是挪威民間故事Troll,是指山怪,網路上可以找到不少cute版造型。她寄給我的版本是挪威插畫家Theodore Kittelsen(1857-1914)的作品,風格特殊。

Orange 郵件地址:
10099 台北市台北郵政第276號信箱
P.O. Box 276 Taipei 10099, Taiwan, R.O.C.

Closer and Quicker +

如果你有Google帳號,而且經常使用Google的服務,可以考慮使用Google+,它已經全面對外開放了,可以把我( orange169369@gmail.com ) 加入到你訊息圈名單中.如果你害羞,可以維持單向的追蹤,就像臉書最近推出的訂閱功能.

很多人把真實生活都放在臉書上,至於你要把臉書一樣搬到Google+,還是把Google+變成另一個網路身份,你有機會重新思考.我沒有人格分裂的問題,但是會儘量讓現實和網路做出區隔.

2011/09/20

Emmy Bits

我不輕易看影集,最近週末空閒時間觀看Glee,難得讓我對艾美獎產生一點興趣。這次主持人是Jane Lynch,這位在The L Word裡令人討厭的律師,怎麼都想不到她後來在《男人四十》展現喜劇身手,在Glee紅的發紫。I.C.真是很不會運用人才。

艾美獎頒獎前,電視台拍了一系列促銷廣告,Jane Lynch開起主持一姊Ellen DeGeneres的玩笑。有時候我們會嘲笑美國人太保守,但是拉子在電視圈的這般地位,著實令我另眼相看。真的,可以在電視看到兩位結婚的女同志,光明正大地中性打扮,而且主持大型節目,歷史意義不凡,不曉得後繼者還有那些人?


艾美獎開場有段主持人的個人季,在星際爭霸戰飾演尖耳朵史巴克的資深男星 Leonard Nimoy讚美她男女通吃,因為 "to men, you’re womanish. To women, you’re mannish.“對男性觀眾而言,妳是女性化,對女性觀眾而言,妳又是男性化。原來,這樣就可以省下兩人搭檔的費用了。

Jane興緻大發,決定要來段歌舞,對方一度懷疑:可是Glee都不讓妳唱呢?沒關係,我用對嘴。她一路經過許多電視節目場景,我依稀辨認出「我家也有大明星」、「實習醫生」、「流言終結者」。她在「廣告狂人」(其實我一集都沒看),出現時代差異的笑點。這些舊時代的男人要她倒咖啡,還建議她去學學打字,並且開除掉她的髮型師。Jane辯解,在她的時代女人可以和另一個女人結婚,順勢對戲中的Peggy拋了媚眼。Peggy倒是提了個問題,「是不是已不再需要和男人上床才能爬上高位?」Jane的答案很反諷,「妳還是得權宜運用」。

短片中的歌詞仔細聽來有點離經叛道:電視是仙境,別讀書,運動太傷身...希望這是某種我不太理解的美式幽默。



沒機會看全版轉播,就看英國衛報提供這段精采剪載版。1:49出現Jane本次典禮中最佳台詞: "A lot of people are very curious why I’m a lesbian. Ladies and gentlemen, the cast of Entourage."「我家也有大明星」的一班角色把人家逼彎的。

英國演員Ricky Gervais擔任金球獎主持人,把英式毒舌發揮到極致,他在預錄且被故意剪輯的短片中依然透露不曲不撓,真是又好氣又好笑。

6:12 Modern Family 上台致謝,提到有對同志伴侶表示感謝:你不只讓觀眾歡笑,也讓觀眾學會忍容。

2011/09/14

Oranges Are Not the Only Fruit

網友「麻瓜」寄給我一本近期上市的翻譯文學:《柳橙不是唯一的水果》,譯自Jeanette Winterson 的名作"Oranges Are Not the Only Fruit"。他一看到"Oranges"和"Fruit",就決定要送給我,祝福我們的愛情。

BBC曾將本書改編成迷你影集,是我早期收藏外國VHS的品項之一,我在台北Page One書店買到"Oranges Are Not the Only Fruit"原文書,可惜一直沒有時間讀完。我知道這部作品時,還不認識Fruit。我把自己的網路名稱取名為Orange,其實與這部作品一點關係也沒有。

這個故事大概提過幾次了,Orange本是Fruit的小名,她的朋友都這樣稱呼她。為了示愛((和宣告),於是我用她的名字作為部落格的命名。因為我沒辦法用她的名字為天上的星星命名,但用在部落格,事情就簡單多了。由於Orange被我佔用,她只好改用Fruit。

回到書吧。為什麼書名要談到「柳橙不是唯一的水果」?柳橙當然只是千萬種水果的一種,而它竟然可以變成「唯一」,因為它是種強制的選擇,根據女主角養母狹隘而絕對的宗教觀篩選而來。簡而言之,書中的柳橙象徵著「偏執」。

不是所有的教友會對別人強加偏執,但不可否認基督教會很容易陷入強勢主觀,放任凡人來決定「愛上帝」與「愛同性」必須擇一選擇。小說是四分之一個世紀之前出版的作品,看來猶如中古世紀的傳說,然而對照近期不斷有極端教會勢力反撲,顯見現代人雖然拿著smart phone,卻仍然身陷黑暗時代。

說到宗教和歷史,我推薦另一本80年代老書新譯:《讀歷史,我可以學會什麼?》(The Lessons of History)為歷史學家威爾杜蘭《世界文明史》的最終篇。其中一章,他認為宗教對社會安定有很大功能,因為「神最初是由恐懼而產生」,神職人員順勢利用宗教來支持某些道德規範和律法。其實大自然的勝敗與善惡無關,也與宗教無關.然而宗教會隨著時局變化而消長,不可能完全消失。宗教厲害之處是能為一般人帶來想像和希望,「只要貧窮存在,上帝也會存在」。我認為其中的「貧窮」是種代名詞,凡是對現狀無所適從者,容易向宗教尋求慰藉。

或許我們的人心在處於黑暗時代,這是因為事情本來就難以理解?還是有人抗拒理解?

"Oranges Are Not the Only Fruit"電視版女主角是Charlotte Coleman,她最知名的作品可能是《Four Weddings and a Funeral》 (妳是我今生的新娘,1994),飾演休格蘭的妹妹,愛頂著一頭彩色短髮.很可惜她在2001年因病去世.

電視版的養母由Geraldine McEwan飾演,後來她演出陳可辛在美執導的《The Love Letter》(情有千千結,1999),片中令人芳心大亂的情書其實出自Geraldine McEwan的角色。

關於《The Love Letter》,請參考我之前的文章:

2011/09/11

The Moon Represents My Heart

中秋佳節愉快

2011/09/06

The Marridge in Your Mind



最近注意到伊莎貝爾喜餅推出三支系列電視廣告:「結婚其實還不錯」。這三支都以女性為目標,訴求婚姻能解決女人居住和工作的困擾,因為提議結婚的男性是最好的避風港。

先描述一下廣告情節吧。故事一:女主角在廚房拯救漏水的水龍頭,向惡劣的包租婆求救.包租婆推諉是女主角自己弄壞,女主角想起男朋友向她求婚,要她離開那間爛房子,於是她鬆手讓水龍頭狂噴,留給包租婆處理。

故事二:女主角面對發脾氣的老闆,老闆大罵倒完咖啡就滾,她索性把咖啡全倒完滿溢在老闆的桌上,因為男朋友剛向她求婚,何必工作那麼辛苦,他一個人承擔就好了。

故事三:女主角在高檔藝品店受到店員奚落,那個妳買不起,她卻叫店員留下買不起的那一件,其他全部打包結帳,因為男朋友向她求婚,由她佈置未來的新家吧。

這些廣告如果沒有男朋友求婚的前提,這些女人的反應會讓我拍案叫絕,但所有的動機歸究於結婚,讓人涼了半截,這樣的性別刻板印象至少倒退了十年,女孩們仍是經濟和態度的弱勢族群,沒有男人撐腰,那來這些為所欲為。

站在男性同胞立場來看,他們說不定只能勉強苦笑,因為年輕男子根本沒辦法獨力負擔家計.爛房子?如果便宜,可能就變成兩個人一起住了。

廣告公司自以為創造了結婚話題,卻是個很糟的話題.婚姻很難成為解決問題的答案,有時它本身就是另外一個問題.或許廣告公司只需訴求兩人共患難同享福的依存就好了,不須把女人的幸福建立在男人的痛苦上。

台灣的廣告公司(還有廣告主)可以再開放一點,喜餅定位不一定限於表現結婚的甜蜜,可延伸為所有二個主體之間的「承諾」都能用喜餅表示(只要重新包裝),例如兩家公司合併,客戶買下長期的保險....或許有一天,廣告就會看到一對同志伴侶拿出喜餅宴客,畫外音出現:某某喜餅,見證天長地久。

國外以女同婚禮表現的廣告就以Johnnie Walker這支知名度最高,酒商以「走自己的路」為主題,讚揚這對新人不落俗套,對照台灣廣告還在讓女人用結婚逃避困難,證實我們太需要性別平等教育。


同場加映,這是新娘在受詛咒的婚禮上臨時轉彎:

2011/08/31

You are free to inquire

臉書上的朋友提出開放式問卷,我想部落上的朋友也有興趣知道這些事.

■ 開 始 這 封 的 時 間 : 2011/08/31
■ 你 的 全 名 : Orange (網路身份)
■ 你 現 在 正 在 聽 誰 的 歌 : 不能聽音樂 (這是嚴肅的工作環境)
■ 你 在 哪 裡 讀 書 / 工 作 : 台北
■ 上 一 次 生 日 蛋 糕 上 蠟 燭 的 數 目: 一根問號
■ 你 吹 蠟 燭 的 日 期 :二年前的十二月 (在Fruit和我原來的愛的小窩)
■ 你 們 家 養 過 什 麼 寵 物 : 狗 (現在沒有)
■ 有 幾 多 耳 洞 : 無
■ 你 有 刺 青 嗎 : 無
■ 你 喜 歡 你 目 前 的 生 活 嗎 : 截至目前為止,人生最順遂的階段
■ 暗 戀 過 幾 個 人 : 無 (因為我都會表白,所以沒有暗戀,但被拒絕過兩次)
■ 會懐念初戀嗎 ? : 不值得懷念
■ 有 向 人 告 白 的 經 驗 嗎 : 至少7次,5次成功,2次失敗
■ 不 敢 吃 的 東 西 : 過於具象的食物,如豬蹄雞爪
■ 最 喜 歡 吃 什 麼 東 西 : 義大利麵、日本料理、媽媽的菜 (排不出"最喜歡")
■ 最 喜 歡 喝 什 麼 : 自己煮的咖啡
■ 最 喜 歡 的 數 字 : 7
■ 喜 歡 看 哪 一 種 電 影 類 型 : 不設限
■ 最 喜 歡 的 品 牌 : 常喜新厭舊
■ 最 懷 念 的 日 子 : 小學三年級以前,我家經營新世界戲院的販賣部,從早到晚免費看電影
■ 最 傷 心 的 事 情 : 父親去世
■ 最 想 講 對 不 起 的 人 : 應該都及時道歉了
■ 最 後 悔 的 事 : 就忘了吧
■ 最 喜 歡 星 期 幾 : 六
■ 最 喜 歡 春 夏 秋 冬 哪 一 季 節 : 秋
■ 喜 歡 的 花 : 向日葵 
■ 喜 歡 的 運 動 : 瑜珈
■ 比 過 哪 些 比 賽 有 得 獎 : 數學科展佳作
■ 喜 歡 的 冰 淇 淋 種 類 : 明治藍莓口味
■ 討 厭 做 的 事 : 沒有目標,沒有建設性的事
■ 討 厭 別 人 做 什 麼 :打噴嚏,吐痰
■ 擅 長 的 事 : 收納和歸納
■ 有 想 過 要 自 殺 嗎 : 沒有
■ 以 後 想 做 什 麼 職 業 : 收納達人
■ 你 信 有 鬼 嗎 : 有不可知的超自然力量存在,無法用神鬼名之
■ 你 覺 得 自 己 十 年 後 會 在 哪 裡 : 可能四處去演講
■ 無 聊 的 時 候 你 大 多 做 些 什 麼 : 沒有無聊的時候
■ 世 界 上 最 惱 人 的 事 :嘴巴講的與心裡想的不一樣
■ 覺 得 同 性 戀 呢 : 像是硬要分析一束光,就是光波和別人不一樣吧,但是亮度相同,一樣能照亮黑暗
■ 如 果 有 人 誤 會 你 : 常會生氣
■ 有 想 過 要 怎 麼 對 付 你 討 厭 的 人 嗎 : 走著瞧,但後來都忘了
■ 你 認 為 你 的 另 一 半 幫 你 付 錢 是 理 所 當 然 嗎 :只要對方沒有壓力
■ 你 介 意 替 你 另 一 半 付 錢 嗎 : 必須要有建設性
■ 通 常 幾 點 上 床 睡 覺 : 23:00
■ 現 在 心 裡 最 想 見 的 人 是 誰 : 我要享受獨處的時間
■ 你 想 幾 歲 結 婚 : 等到有法律保障的時候
■ 今 天 心 情 好 嗎 : 平淡
■ 最 希 望 誰 會 回 信 : 沒有特定對象

Our Glee Moment

近兩年很怕看影集,擔心時間有限,沒有辦法跟下去。前一陣子Fruit和我心血來潮看起《Glee歡樂合唱團》(進度很慢)。她不愧是流行音樂社團指導老師,每次都很快答出歌名,我則在部份音樂劇佔上風,尤其是看過改編電影的歌舞片,幫助頗大。

2011/08/23

Word Cloud

網友Hurley在臉書(這個平台傳播訊息確實很快)推薦「HTML5 文字雲﹣文章詞彙分析機」。文字雲不是沒見識過,但像這樣子讓你能夠「拍照留念」,挺有趣的。

下面這兩張是本部落格的彩照與X光片,以為出現最多的是「我」,沒想到是「我們」。不只是「Orange和Fruit」的「我們」,也是「Orange和各位讀者」的「我們」吧。


2011/08/22

Elaine Cassidy's home town

IMDB紀錄Elaine Cassidy的出生地在愛爾蘭Wicklow郡Kilcoole。我從來沒有想像過那是什麼隸的地方,謝謝lucinda提供的第一手照片,讓大家有機會見識EC的故鄉。

關於Kilcoole,lucinda還提供幾句註解:
    In Irish Gaelic, Kil is meant to "wood". 不曉得是否真指森林之外kilcoole .
    kilcoole面臨大海, 在山巒的另一邊. 由許多小社區組成. 主要幹道上幾家小酒吧.
    由 bray 轉車到newcastle路線的dublin bus 84,過了小火車站,進入kilcoole範圍. 有些火車班次不停kilcoole.
接下來,看看照片吧:

2011/08/17

The Night Watch Review:part 3

1947

「還戒」是重要的劇情推力,像雨過天青,引導最後結尾。但考量一般觀眾的習慣,電視版技巧性地做成半套結局,故意把球留在洞口,最後再補進。

電視中的每個角色都馬上面對抉擇,採取行動,原著則是四個悠悠的頓號,欲言又止。

電視版安排Vivian哭喪著臉決定不再接聽Reggie電話。然而原著裡的心情是完全不同,她對於離開Reggie感到很有成就感,甚至為這個想法不自覺地笑起來。這種情緒表達很高難度,電視版改打安全牌。我想舉出Anna Madeley在《Affinity》成功示範過這種驚喜的笑。

2011/08/14

The Little Stranger is currently being scripted by Lucinda Coxon

華老師的作品幾乎每一部都能改編成影像版啊!

看到一則最新消息,女性編劇Lucinda Coxon正在著手改編The Little Stranger成劇本。她最近一部劇本是《The Danish Girl》,就是Nicole Kidman一直想演出全球第一位透過手術由男變女的變性人Einar Wegener。

附帶一提,在片中飾演Einar Wegener妻子的女星已經換了好幾個,包含Charlize Theron、Gwyneth Paltrow,目前人選為Rachel Weisz。據說,Nicole Kidman已經試過男裝的造型化裝,製片認為效果還不錯。

2011/08/08

The Night Watch Review:part 2

Vivian站在櫥窗前塗上口紅,一看就是等待特別人物。窗後豎著「NO POTATOES 不供應馬鈴薯」的立牌,提醒觀眾戰後倫敦物資缺乏,民生凋蔽。旋即開來一部大車,男子(Reggie)看來頗為福泰,顯示此人經濟實力。

她的名字"Viv"第一次在劇中出現,男子還稱她是他的「救生艇」。

有人覺得電視版Vivian有時表情呆滯,在郊外幽會這場戲卻是適得其所。男子說著一連串甜言蜜語,Vivian幾乎不回話,她的呆滯轉變成疏離的意味。她為男子手淫,像是照章行事。

「為仇恨言論送終」快閃活動建議

上週發高燒到39.2度,躺在床上輾轉難以成眠。在陣陣頭痛的間隙,我竟然想到一個「為仇恨言論送終」快閃活動。

大家被「真愛聯盟」的言行氣到牙癢癢(這位齊明先生真是專職打手),但是又沒有美國時間和他們當面理論。我們雖有社群團體在公聽會對陣,但是對手是每週都會集會,還會有行前說明會、教戰手則的制式化團體,彼此資源不同。

【譴責真愛聯盟】當然我們會在網路上發表不平,或是嚮應【譴責真愛聯盟】串連貼紙。我另外建議可以仿效快閃活動,讓大家對這件事的看法可以更實體視覺化。

做法是:每個人可以用便利貼便條紙(Post-It Notes)寫上你認為最不合理的言論,在每個月7日的倍數日期,貼到各擬運站的垃圾桶外。

重點來了。


  • 為什麼用便利貼便條紙?因為它有黏性能固定,不會像一般傳單製造髒亂,同時好撕,好清理。如果別人要看,可以隨手拿去。
  • 為什麼要貼在垃圾桶外?第一是把這些不合理的言論類比為垃圾言論,第二是滿佈在垃圾桶外時,具有行動視覺的效果,第三是便於清潔人員善後,不要造成他們的過度的負擔。
  • 為什麼要在捷運站?人潮才會引起注意啊,但要避免違反在站內發傳單的規定。
  • 為什麼選7日的倍數日期?是取「頭七」的概念,可以進行7次,在8/14、8/21、8/28、9/7、9/14、9/21、9/28。最好有人架個臉書粉絲頁,可以上傳每次照片。


最重要的重點:參加的人,要好好看過他們的言論(請參考真相聯盟的整理),你要紀錄下來那些字句,是不符合普世價值,並且註明是誰講的。你要為這些仇恨言論送終,希望他們不要在「人間」破壞和平。

2011/08/02

Elaine Cassidy as mother in "Just Henry"

才說Lena Headey超齡演出,今天看到消息Elaine Cassidy將演出Michelle Magorian小說Just Henry改編的電視劇,預計於聖誕節播出。故事背景在1949年,主人翁是14歲的少年Henry,而EC竟然要扮演母親的角色!

目前沒有劇照,不過我很訝異,她怎麼那麼快就要演媽媽?就算Sally Hawkins演媽媽,她的小孩不過幾歲大,而EC的小孩就要14歲?

2011/08/01

Lena Headey in Dredd

席維斯史特龍在1995年演過的版本叫《Judge Dredd 超時空戰警 》,但我不記得有Madeline Madrigal這個角色。編劇描述此角:“a woman in her late fifties or early sixties with a big scar through her cheek and lip.” Lena Headey就是扮演這位壞女人,年紀並不顯老,但是臉上有疤,確實有點不計形象。她為什麼常要超齡演出,這是市場定位的策略嗎?


Love Lessons

寫在情人節之前

我最近工作忙,文章寫得慢,至於Twitter, Facebook, Google+只能快速瀏覽,無法一一回應.但愛情一直是大家常常出現的題目,失戀的心情寫得特別晦澀,像是喊不出口的求救,我只能在一旁看著,陪著.

Fruit常說我不會安慰,老是把事情講得更嚴重,讓心情跌到更谷底.悲苦的事情沒有特效藥,你只能從中穿越和經歷,但你可以選擇用什麼樣的態度面對.

我最喜歡講一個故事.有次失戀,那天週六早上特別痛苦,我沒準備行李便到松山機場,決定隨機搭乘最近班次的國內航班,於是我飛到了台東.下機後,租了一部車,心想就沿著花東海岸公路往花蓮開去.當時沒有GPS,沒有地圖,而且我不是很會開車.面對車況的壓力很快取代失戀的沮喪.我在爬險昇險降坡時 ,一直被後車按喇叭,簡直嚇到半死.尤其後來山路都黑了,我一直祈禱不要出事,我再也不敢做傻事了.

到達花蓮已是7點半,那時花蓮旅遊不像現在發達,我曾停在田埂邊的產業道路想搞清楚那裡可以找到飯店,後來瞎子摸象找到中信飯店.

那一晚我睡得很好,完全不曉得第二天行程一樣精采.

為了趕上回台北的班機(回程就不能太隨機,免得不能準時上班),一大早出發改走花東縱谷,這時候就比較能放寬心情欣賞風景.沒想到在池上遇到狀況.

我停在池上加油站略為休息,等到要離去打開車門時,車鑰竟斷在鎖孔變成兩段!

打電話給租車行老闆娘求救,她表示遠水救不了近火,要我自己去找鎖匠.我向加油站員工打聽,那位媽媽非常好心,除了告訴我方向,還把摩托車借給我:妳就騎過去找吧.

鎖匠很快趕來,他根據後車門的鎖孔打造一支車鑰,沒想到不能發動,他只好硬著頭皮拆下方向盤重新打造.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我開始擔心趕不上班機,還好新車鑰能順利上路,我一路狂飆(只是比來程快一點),趕回台東機場,搭機回台.

這麼多年以來,我已忘記當時失戀的痛苦,卻永遠記得另外找個事情可以轉換心思.後來我決定另外找尋春天,而且要避免過去的習慣:不要牡羊座,不要近水樓台,不要先入為主.....於是出現Fruit,很快樂地渡過12年,完全不像前四段舊戀情.

我很難說明什麼是堅持,什麼是偏執,如果你一直碰到瓶頸,就先想辦法轉換心情吧!

2011/07/28

The Night Watch Review:part 1

2011

通常我對文學改編的影視作品會特別寬容,儘量欣賞影像化的優點,但是對BBC改編的《The Night Watch》,讓我好幾次皺起眉頭。

我仍然會仔細評論,細究好壞,但開場先發點牢騷:BBC的小格局撐不出這部作品的歷史舞台。《The Night Watch》在華老師的作品之中有幾項明顯差異,這些差異點在改編成預算有限的電視作品,容易突顯影像的弱勢:

2011/07/27

A woman with a dream

今年一月介紹Glenn Close將她的舞台劇成名作改編影片“Albert Nobbs”,最新消息是本片將在9月於多倫多影展首映。下圖電影海報,簡潔有力。


氣質特別的新生代女星Mia Wasikowska打敗大眼妹Amanda Seyfried得到與天后同台對戲的機會。其實我想看的是另一位演員Janet McTeer,不曉得她在片中扮相如何?

2011/07/24

Wow! Gina Carano....

一開始,我以為是某部女打仔美國片。一看導演,不得了是以【天人交戰】得過奧斯卡獎最佳導演獎Steven Soderbergh(史蒂芬索德柏)。再看預告片,怎麼出現好多個知名男星,而這個不知名的女星Gina Carano身手不凡,不像是純演員。 一查之下,她竟然是全美女子格鬥冠軍,動作絕不含糊,我大概了解導演想嚐試新的類型。

其實我根本不知道故事內容,只覺得電影多些女英雄的角色是件好事,我真的很厭煩這個暑假還是一堆男性英雄拯救世界,打擊壞人。不是只有男生在放暑假好嗎?(哦,我已經很久沒有暑假了)

但是講到本片【Haywire即刻反擊】上映時間,美國要拖到明年一月,台灣還沒確定日期,片商則有簡單中文介紹,看來她是遭到龐大的男性體制背叛,女主角一個個來收拾。


2011/07/19

The next book of Sarah Waters

華老師可能為了配合電視宣傳,參加網路座談和讀者線上互動,全文在此:Live webchat: Sarah Waters

我特別注意她下一部作品的動態,各位,大好消息,故事發生在1920年代的倫敦,充滿拉子的愛恨情仇!(我最近在介紹20年代巴黎的拉子圈,算是誤打誤撞為華老師的新作預作功課.其實巴黎-倫敦兩地互有往來,巴黎故事告一段落,就要寫到倫敦)
    OK, the next book... I'm right in the middle of it at the moment, so it's very much in my head. It's set in London in the 1920s, and is full of lesbian passion and angst – great fun, especially after The Little Stranger ...

華老師會重讀20年代的《寂寞之井》
    The Well of Loneliness: I haven't read it for years, and must re-read it now that I'm working on the '20s

華老師的研究書單還包括維吉尼亞吳爾夫的小說、日記、信件,以及 Warwick Deeping,Robert Hichens筆下瀕臨崩潰的女人.(天呀,華老師要寫幾個神經質的拉子?)
    For research – I'm reading lots of Virginia Woolf, which is fabulous. Novels, diaries and letters – every observation so brutally perfect - she's got a mind like a skewer! But I'm also reading middlebrow fiction from the '10s and '20s – authors who were fantastically popular in their day but very unfashionable now, like Warwick Deeping, and Robert Hichens (who's unexpectedly rather wonderful, with lots of 'women on the edge of a nervous breakdown'-type female characters)

她也提到對於The Night Watch電視版的看法,唉,我就不提了,等到寫影評,我自己來一次痛痛快快的清算.

華老師最後提到對一些女同影視的印象,《Portrait of a Marriage》肯定是研究20年代拉子故事的參考資料之一.她沒看過《Candy Bar Girls》(我沒看過)但看過《Lip Service》,還覺得《Lip Service》不錯呢.
    TV-wise, Janet McTeer was pretty darn good as Vita S-W in Portrait of a Marriage. Gina Gershon was good in Bound. Fiction-wise - God, my mind's gone blank... Help me out, someone.
    I missed the Candy Bar thing. I fear it will make me feel Very Old. I did enjoy Lip Service, which was good when it was daft but really very good when it got less daft: I wish someone had seen that there was a rather brilliant drama in there, struggling to get out.
    The media - I just wish that lesbians and gay men would get represented in ordinary rather than sensational ways - in stories that aren't necessarily about sexuality at all.

2011/07/12

The Night Watch TV premiere

終於,The Night Watch在BBC2播映,我們很快就能看到了。這幾天BBC2拼命發消息稿,我從各大媒體收集到不少劇照,先來看看劇中的場景吧。

幕後的佈景設計發表這篇How we transformed Lark Rise's sets for The Night Watch,說明那些場景是借用另一部影集 Lark Rise To Candleford的拍攝場景。說到這一部古裝劇其中一位女主角就是演Sugar Rush裡那位迷戀同學的Kim。

2011/07/10

Back on track

前幾天,Fruit和我到日月潭渡假慶祝我們十二週年,一直沒時間處理網址不通的問題。我回來研究老半天,還回頭細看DNS設定,怎樣都看不出那裡出問題。後來想到前一陣子Google發信要我「搬到」Google App。我到現在還沒搞清楚那是什麼東西,索性就順著設定流程一一點選,沒想到竟然讓www.orange-review.com重新開通了。希望這次誤打誤撞解決問題,大家都能順利閱覽。

Fruit玩得很開心,答應要寫篇日月潭遊記,請大家耐心等特,看看這位嬌客如何評斷這次假期。

2011/07/08

12th Anniversary

2011/07/05

Bad Connection

(7/5 台北時間晚上8:47)目前www.orange-review.com無法接通,網址暫時導回http://orange-review.blogspot.com/

2011/07/04

Queer Women in art 20 : Natalie Clifford Barney﹣part 2

Liane de Pougy
在娜塔莉厚重的情史,第一個出現的重量級人物是巴黎高級名妓Liane de Pougy (1869–1950)。所有的資料都提到娜塔莉1899年愛上她,後來打扮成「侍童」的模樣(另一說,她穿得像王爾德筆下的Happy Prince),說自己是愛神差使而來,對她大獻慇虔。Liane見識過各方追求,竟喜歡上娜塔莉的表白,陷入熱戀。Liane還暱稱娜塔莉為moonlight(月光),取其銀白髮色。
    Liane de Pougy本名Anne Marie Chassaigne,出身小康家庭,16歲不願奉父母之命成婚,但不幸自己選擇私奔的對象是個打老婆的爛人,讓她一生帶著毒打造成的傷疤。她後來拋家棄子,學習琴棋書畫、舞蹈、表演,改頭換面,終於在巴黎打出名號。
兩人的戀情引起法國社會側目,娜塔莉受父親斥責,她被要求回到美國。娜塔莉雖然不理會父親的命令,但也沒完全偏向Liane,這個愛情過動兒很快就移情別戀。1899年11月,娜塔莉的新對象是女詩人Renée Vivien。

2011/06/28

You must be kidding !

我覺得好像看到網路異像。今晚右邊的訂閱人數突然變成603人!你可能平常沒注意,但以往的紀錄頂多是240人上下,到底發生什麼事,還是系統出了什麼問題,突然一下子爆增?



再對照FeedBurner內的統計,搞不懂問題在那裡?昨天我嘗試要設定Google的廣告,後來暫時打消念頭,難不成是促動了什麼設定?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