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入購買【拉子時代】

串聯每部電影和每段感情的時空背景

自己寫作,自己出版

台灣第一本以自出版介紹「如何自出版」,看看三家電子書平台主管怎麼推薦

點入購買《卡麥蓉的錯誤教育指南》

一部拉子成長小說的啟發,從讀者、觀眾到意外的ex-gay專題研究

活著,就要繼續寫下去

希望保持一年一書的進度

顯示具有 Movi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Movi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03/11

The World To Come: 想像不曾離去的春閨夢裡人

小說與電影改編



原著裡,Tallie出場比較平淡。不曉得她什麼時候搬來,但是她的狗在1月8日先在鄰居來往道路吠聲引起注意。1月15日Tallie同樣是為了避開Finney殺豬氛圍,不經意拜訪Abigail。好像這段情事是意外地逐漸發生。

2020/01/24

Little Women 2019:雖有進步,但未放手一搏


2020年一月下旬,大家開始放假,《她們》下午場次中間位置幾乎全滿,絕大多數是女性觀眾。一個月前我看《燃燒女子的畫像》,大概十個觀眾包下早場。

其實這兩部電影不約而同觸及過去女性在男性主導社會的困境:經濟獨立、婚姻選擇、自主人生。巧的是兩部電影女主角都有裙子著火的情境。

2020/01/22

Portrait of a Lady on Fire-燃燒的電影團隊



《Portrait of a Lady on Fire 》(燃燒女子的畫像)是導演Céline Sciamma(瑟琳·席安瑪)晉身藝術殿堂的傑作,然而就像絕大部份的女性導演欠缺合理重視,可惜再加上語文限制,除了法國坎城影展之外,本片在英語系各大電影獎項競賽就是少了些氣勢,很令人扼腕,不曉得下一部由女性主導的女女傑作什麼時候才能獲得大幅肯定?

2019/08/23

Adam:跨性別電影燒出火熱爭議


巴西雨林正在發生大火,美國紐約LGBTQ社群內也有一場意見不合的大悶燒。其實從2014年漫畫家/作家Ariel Schrag發行小說Adam便開始燃起火苗。

 Ariel Schrag早期以自出版起家,作品取材自求學、家庭,也包含她與異性和同性的感情生活。大學文學系畢業後,進入The L Word第三季和第四季的編劇群,還在第四季掛名一次。

2019/07/17

艾莉莎與瑪榭拉,後來怎麼了?


Netflix發行西班牙影片《Elisa & Marcela 艾莉莎與瑪榭拉》經過少數院線上映,於2019年6月7日在平台播放。

電影倒敘1925年瑪榭拉的女兒造訪阿根廷,見證這對冒險假結婚的同性伴侶,費盡千辛萬苦終能白頭偕老⋯⋯

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故事,我們總會好奇排除多少真實,做了那些更動。

2019/07/12

Jacqueline Audry: 法國女導70年前Olivia重現情欲


二戰後,法國第一位獲得票房成功的女性導演當屬Jacqueline Audry (1908-1977)。2019年8月16日起紐約院線重新上映1951年《Olivia》修復版。

2019新版海報


《Olivia》或可歸入早期歐陸女子學校情欲覺醒三部曲。第一部當然是法國女作家Colette成名小說Claudine at School (1900),第二部是1931年德國由舞台劇改編的電影《Girls in Uniform》。《Olivia》改編自英國女作家Dorothy Bussy於1949年出版同名小說。

Dorothy Bussy雙性情史相當流動,她與夫婿在英國Bloomsbury Group藝文圈頗有淵源,這本小說便是透過維吉尼亞·吳爾芙夫婿經營出版社發行,再加上圈中友人推薦法文譯本,受到Jacqueline Audry青睞。

Jacqueline Audry偏好將文學作品改編成電影,常和她從事編劇的姊姊及夫婿一起合作。她一連將Colette三部作品搬上影幕,包含比好萊塢更早的《Gigi》非音樂劇版本。

左Julie(Edwige Feuillère 飾),右Cara(Simone Simon 飾)

《Olivia》描述英國貴族少女Olivia就讀巴黎近郊女子寄宿學校,由Julie(Edwige Feuillère 飾)與Cara(Simone Simon 飾)共同管理。園區女學生分成兩派粉絲,各自崇拜心儀女老師。兩位女老師也較勁爭取學生擁戴,Olivia馬上捲入雙方又愛又妒的旋渦之中。隨著Olivia觀察,其實Julie與Cara私下也有曖昧情愫。Cara感情太過強烈,最後吞藥自殺,換來Julie坦承最愛的是Cara。

當時對同性情欲欲言又止,劇情簡介看起來分散零碎。但從新版預告看來,那些眼神交錯和點到為止的碰觸,在50年代已經足夠擊中坐在黑暗劇院裡的知音。Edwige Feuillère還獲得提名英國影劇學院外語片最佳女主角。

Jacqueline Audry與同期的女導演,都有一套中性化穿著打扮。在Gettyimags有幾她穿著夾克和長褲的現場紀錄照片,與電影的戲劇性不相上下。


1954年她將存在主義大師Jean-Paul Sartre(尚-保羅·沙特)劇作拍成《Huis-clos》(No Exit)。三個人死後在一間只進不出的旅館房間等待被送進地獄。一個男子生前是記者,背叛法國反抗軍遭到處決。Estelle常以美色誘騙男子。 Inès是拉子,不是個正面角色,折磨伴侶導致兩人自毀。

左:Estelle;右:Inès


Inès試圖引誘Estelle,當然一定有記者居間作梗。 三人交談互相批判,所謂的地獄其實指別人的說三道四。

Jacqueline Audry導演事業在60年代末期漸趨暗淡。1977年因車禍喪命,眾人逐漸忘記她的作品。70年後因為《Olivia》,同志角色電影歷史再發現,我們有幸認識Jacqueline Audry在法國電影界的存在。

Would you, 願意請我看場電影?

2018/11/23

Hearts Beat Loud 怦然心動的節拍:銀幕上現代拉子的父親形象


好萊塢不乏以父女關係為主題的電影,溫情影片裡的父親多半是慈愛如母或是滿心不捨地挑剔未來女婿。一旦出現拉子女兒,我想不起來曾經看過正面形象的父親,倒是有幾個表示支持的母親。

2018/11/14

The Heiresses寂寞離航中:被看見的需要和欲望



我們少有機會看到電影描述滿佈皺紋、凸著小腹和雙下巴、臂膀垂墜的中年歐蕾。故事過了三分之一,這部電影超出預期地好看,根本不在意演員的年齡。劇場出身的女主角Ana Brun飾演Chela(琪拉),細膩動人的眼神表現晚熟的女性獨立覺醒,獲得柏林影展影后實至名歸。

2018/09/11

Tell It to the Bees多倫多影展大爆破:不算是快樂結局


昨晚隨手轉台看到《The Finest Hours絕命救援》。原本不想關注一大票男演員主演的海難電影,但是片中的兩位女演員吸引我的目光,讓我願意忍受Casey Affleck(凱西·艾佛列克)演技。

Rachel Brosnahan只是客串幾幕,自從她演出《紙牌屋》瑞秋,我可以很快地辨識出她的容貌。真正讓我守住螢幕的是Holliday Grainger,她就是《Tell It to the Bees》女主角Lydia。

2018/07/21

Marcela與Elisa:百年前西班牙曲折離奇的女女婚姻

劇照左:Natalia de Molina, 右:Greta Fernández

1901年西班牙教堂牧師不小心將結婚證書發給兩位女性,新聞傳遍歐洲,轟動一時。更離奇的是兩人逃出西班牙,逃往阿根廷從此消聲匿跡。

2018/07/12

Colette:法國傳奇女作家新片


西蒙波娃少女時代讀遍Colette小說,稱讚她是法國偉大的女作家。她的生平事蹟非常戲劇化,具有商業頭腦,全方位發展的作家藝人,男女不拘年齡不限的自由戀愛主義。找時間再來詳談她的故事。

電影版由Keira Knightley(綺拉·奈特莉)飾演Colette,Dominic West(多明尼克·魏斯特)飾演Colette貪心的老公Willy。


美國於2018年9月21日部份院線上映,意思就是電影公司想爭取入圍奧斯卡。


2018/07/10

The Favorite:宮廷版慧星美人預告已出

《The Favorite》安妮女王(Olivia Colman奧莉薇婭·柯爾曼飾)被描述成心智不健康全的瘋女人。她和公爵夫人(Rachel Weisz瑞秋·懷茲飾)是青梅竹馬兼秘密戀人。公爵夫人大權在握,暗地發號施令。

公爵夫人姪女Abigail(Emma Stone艾瑪·史東飾)進宮服侍女王,發現公爵夫人飛黃騰達的秘方,決定有樣學樣爭取女王的寵愛。本片號稱是宮廷版《All About Eve 慧星美人》。

我還不太確定是否能享受導演Yorgos Lanthimos(尤格藍西莫)處理方式。

美國預定2018年11月23日上映。


2018/06/19

Tell It to the Bees:50年代不是悲劇收場的愛情

《Tell It to the Bees》改編自同名小說。我看過原著,應該會是一部令人愉快的浪漫電影。



50年代英國小鎮年輕女醫生Jean Markham為小男孩Charlie看診,後來小男孩喜歡跟著醫生在花園照顧養蜂場,成為得力的小助手。男孩的父母親關係冷淡,父親Robert移情別戀甚少回家,母親Lydia在工廠工作獨立養家活口。由於小男孩的關係,兩個女主角儘管階級差異極大,卻能跨越層層障礙,最後不僅雙宿雙飛還可以擁有小孩監護權。

2018/04/15

Thelma:艾莎女王的表妹,魔女嘉莉的遠親


挪威深受注目的新銳導演Joachim Trier(尤沃金·提爾)從清冷寫實的《 Oslo, 31. augus 八月三十一日,我在奧斯陸》、《Louder Than Bombs 記憶乍響》轉變成炫目瑰麗的驚悚類型《Thelma 魔女席瑪》。不曉得過往支持他的文青觀眾是否能接受新的嚐試?

導演尤沃金·提爾和多年的編劇搭檔Eskil Vogt(艾斯基·佛格)表示他們這次想從形式主義著手,極力發揮影像風格。雖不同於以往的拍攝路徑,主題仍是一向關注失衡的家庭關係、周遭壓抑與個人意志拉扯。過去作品偏好男性主人翁,這次改為女主角。這點可能要歸功於編劇艾斯基·佛格。

2018/04/01

Lola Kirke連番酷兒演出:Gemini, AWOL


新生代演員越來越不忌諱演出酷兒角色。以前我會特別注意演過女女角色兩次以上的演員,現在快變成稀鬆平常之事。

Lola Kirke三月底在美國推出的新作《Gemini》,她演大明星(Zoë Kravitz飾)的貼身助理。大明星除了有男朋友,還有位韓裔女友。有天大明星死了,警探懷疑小助理涉嫌重大。

2018/03/24

30年後依舊是「閨蜜」死後託孤


好萊塢60年代之前受到Motion Picture Production Code(電影審查法規)管控,電影裡看不到同志。但是山不轉路轉,再加上同志是天生敏感的族群,我們會看得到別人沒注意的東西。就算表面上完全看不到同志情節,大家仍然可以「斷章取義」,重組絃外之音。

70年代年起Production Code不再有約束力,電影創作人直接面對票房殘酷挑戰。broader appeal 變成一句緊箍圈,既使在2015年《Carol》上映時,還有人用這個詞批評這部R級電影不夠「大眾取向」。如果三年前R級電影裡的女同志情節還被挑剔,三十年前同志觀看一般普遍級影片鐵定要具備高度的聯想力。

我最近發現一個隱藏版共同公式:「閨蜜」死後託孤。

2018/03/18

Wild Nights With Emily:Emily Dickinson喜感歷史翻案

1998年買了兩本格林文化精裝詩集,一本是《惠特曼.草葉集》,另一本是《愛蜜麗.花之歌》。這是我第一次閱讀英文詩,動機很可笑:國外的討論版有人提到,這兩位都是同志。顯然我買錯版本。兩本書介紹作者生平,完全沒提到任何同志線索。愛蜜麗(or艾蜜莉)還有三位男友呢。沒辦法,這是二十年前的環境。

2018/03/07

Revisit But I’m a Cheerleader


經歷90年代中期艾倫出櫃、女同電影大爆發、保守派瘋狂抗議杯葛⋯⋯1999年的女同電影市場顯得相對冷淡,話題大多轉移到電視節目。同年10月5日美國開始播映《Buffy The Vampire Slayer 魔法奇兵》第四季, 美國拉子在電視上看到Willow與Tara 展開長期戀愛,象徵新生代開放的指標。19年後的今天,「新生代」都接近中年了。

《But I’m a Cheerleader 戀戀模範生》從2000年中期出現在各大影展,當時採訪記者訪問女導演Jamie Babbit,提到Willow與Tara在螢幕上還無法出現接吻鏡頭。
Willow與Tara的螢幕首吻要等到2001年2月。

2018/03/02

Appropriate Behavior :笑中帶淚的追憶


《不當好女孩》2014年初在日舞影展推出後,馬上納入當年台灣酷兒影展的片單。

大概是酷兒影展過去總讓我覺得女同志片單太少,以及《Appropriate Behavior》的原版海報看起來像是Orphan Black的Felix,或是眼影妖豔之類的男主角,一時引不起我的關注。

Orphan Black的Felix

集編、導、演於一身的Desiree Akhavan(德西利·阿哈文)現在有了第二部作品《The Miseducation of Cameron Post》,我開始好奇她的說故事方式,於是在正版平台看了《不當好女孩》,馬上連看了兩次。

好久沒有看到令我不停狂笑的女女故事。

2018/02/02

2018年十部電影拉力爆發

Tully

1. Tully

美國4月20日上映。

Charlize Theron(莎莉·賽隆)再度擔任製作人,同時增重演出單親媽媽Marlo,她和哥哥請來幫忙的保姆Tully產生特別的交情。國外報導Marlo的角色是雙性戀,所以這份交情應該叫做感情。

Mackenzie Davis飾演Tully,她就是《Black Mirro黑鏡》影集〔San Junipero 〕尋獲真愛的眼鏡女Yorkie。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