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導演Gus van Sant(葛斯范桑)並非單以同志主題影片知名,他針對主流市場的劇情片也很叫好叫座。最近由他監製,而非執導的影片《I am Michael》,還沒正式推出便引起同志圈內狐疑的聲浪,因為電影根據真人真事改編。主人翁是Michael Glatze,年輕時和男友創立同志雜誌協助青少年同志,但是他後來180度大轉彎變成基督徒,聲稱上帝讓他改為異性戀,並且娶妻進入婚姻體制。
Ivor Novello (1893 ~1951)多才多藝,他最知名的成就是作曲家,在一次大戰創作許多廣受歡迎的歌曲。他去世後由British Academy of Songwriters, Composers and Authors (BASCA英國作曲家協會)成立Ivor Novello Awards(英國作曲家協會音樂獎)為各種音樂類型,不論是古典還是流行,表揚傑出的音樂作品和創作人。
晚年面貌
除了音樂事業,他在20年代中期是英國電影界排名第二的俊美男演員,是英國用來抗衡Valentino范倫鐵諾的本土品牌。一開始是法國人在1919年找他拍片,合作的女演員讚美他"one of extreme beauty",後來製片的最大困擾是找不到和他一樣俊美的演員來對戲 "The problem was to find someone as beautiful as Ivor to play opposite him,"。
他的性傾向在當時是公開的秘密 "(he) never, on or off the set, especially shy about his homosexual life",20年代的環境對同志不至於風聲鶴唳,讓他能擴展事業觸角,甚至涉足編劇。
他演出希區考克兩部作品《Downhill》(1927)、《The Lodger》(1926)。他的明星光環壓過才剛起步的希區考克,他是《Downhill》的共同編劇之一,他對角色的主張強過導演,他的共同編劇記載:"I have endeavoured to preserve the hero's character, If he [Roddy Berwick 片中男主角] is to marry a clean girl, we must keep him as clean as possible. He can be foolish and quixotic but not unmanly."
狄鮑嘉與Forwood的伴侶關係並非一帆風順.狄鮑嘉第一次到好萊塢,演出鋼琴大師李斯特生平的《Song Without End 一曲相思情未了》(1960).電影劇本不佳,市場反應平平,他從此不再踏足好萊塢.但是他們在好萊塢期間,可能動過Lavender marriage「政治婚姻」的念頭,效法其他好萊塢明星的做法,以隱藏自己的性傾向.
卡波辛被謠傳是對女人多愛一點的雙性戀.她在1962年演出《Walk on the Wild Side 神女生涯原是夢》是研究60年代女同重要片單之一,美國主流影片第一次碰觸到女同議題.片中飾演氣勢凌人的女房東Barbara Stanwyck(芭拉史坦葳),被視為第一位扮演女同的大明星.卡波辛則飾演被芭拉史坦葳欺壓的小女人.
芭拉史坦葳本人的女女傳言更是甚囂塵上,她的兩任婚姻都被傳為Lavender marriage,她的第二位丈夫是英俊小生Robert Taylor(勞勃泰勒),難怪大家生疑.芭拉史坦葳晚年最為大家熟悉的角色是《The Thorn Birds刺鳥》(1983)暗戀年輕神父的富太太.巧的是,當年飾演年輕神父的Richard Chamberlain李察張伯倫在2003年的自傳Shattered Love出櫃.
不過,我找了一下相關資料,雙性戀的成份真的太單薄了!在AfterElton的報導:How The Matador's Bisexual Hit Man Missed the Gay Target,原來的劇本確實很具體地描繪殺手的同性傾向,但是皮爾斯布洛南擔心電影分級影響到票房,大量漂白同性傾向,在片中只保留一句暗示性的台詞:"Margaritas always taste better in Mexico. Margaritas and c**k. 在墨西哥,瑪格莉特硬是比較可口。瑪格莉特和陽具" 有人認為這暗示殺手在墨西哥有招男妓.....
在Amazon有位網友為本片註解:"Argentina has been called a "country of Spanish-speaking Italians who live in French houses and want to be English." This is even more so in the capital of Buenos Aires. A city with an identity crisis, and a people uncertain about the future and haunted by a past of corruption and terror.阿根廷人被稱為講西班牙文的義大利人,住在法國式的房子,卻想當英國人.這情形在首都布宜諾斯更為明顯.市民有著身份認同危機,對未來不充滿不確定,卻飽受腐敗及迫害的往事所苦.
Adrian既害怕Jack的身份,又害怕他會離開.Adrian對Jack有一句台詞,常被男同志提起:"I have to look at you and be sure. If that's a mask you're wearing, take it off now, or leave it on forever." 「面具」一語雙關到男同的身份與恐怕份子的身份.
建議參考這一篇富於感情的觀影心得:「零號殺手」.下面這段影迷自製MV非常特別,他不是剪輯影片,而是全部擷取靜照,配上馬友友演奏的探戈曲目,精確地抓住柯林弗斯的演出,片中細微的同志暗示,並突顯阿根廷獨特的氛圍: <Where The Truth Lies 赤裸真相>
加拿大名導Atom Egoya(艾騰伊格言)的作品都有個秘密,觀眾隨著影片,透過前後時空交錯,逐步揭開答案.但是重點永遠不在結果,而在過程:常常令人訝異、道德兩難的人性處境.
Lanny(Kevin Bacon 凱文貝肯飾)與Vince(柯林佛斯飾)是50年代紅極一時的秀場搭擋,因為旅館浴缸出現女屍,因而事業中斷,銷聲匿跡.Karen(Alison Lohman飾)小時候曾經受到他們的救助,成為女記者後,出於崇拜,想要出版他們的故事.
原來,兇案並不是他們下手,但是他們文過是非的手段也非善類.凱文貝肯有他一貫開放的演出,他是最勇於挑戰酷兒角色的好萊塢男星,雖然大多是負面的角色:<JFK 誰殺了JFK (1991)>、<Sleepers 豪情四兄弟(1996)>、<Wild Things 野東西(1998)>.但真正算得上突破演出的人應該是柯林佛斯.看慣他的壓抑表演,突然見到他寬衣解帶,讓我大吃一驚.下面這段預告,號稱是R級尺度:
電影的案外案是Vince對Lanny的同志情感,解釋Vince的奉獻:在舞台上彰顯Lanny的活力與風趣(Lanny說:像男人與女人的搭配);私底下為Lanny受到猶太歧視,痛扁惡客.只有在藥物、酒精、慾望的掩護下,Vince才能在二男一女三人行的機會,藉機親近他最愛的夥伴.
但是同性感情在50年代是洪水猛獸,不論倆人肉體進展到什麼程度,Lanny都要對Vince再三強調他們的關係:" Get the fuck off me! We don't fuck, Vince! We're buddies, we're pals, we're partners, we're a duo. We love each other, but we don't fuck! We're fucking stars. We can-- we can travel together. We can hang out together. We can live together, but we can't be queers!"
Vince認為同性/雙性感情是洪水猛獸,他便如法炮製要脅女記者,拍攝她用藥後的女女情慾照片.
影片中有些男男女女情慾場面,當時在美國電檢分級時遭到特別對待.後來有一部紀錄片
<This Film Is Not Yet Rated (2006)>探討美國電檢分級的公平性,認為他們對酷兒影片有差別待遇,其中便舉出<赤裸真相>個案說明.以下便是紀錄片中的片段,便有一部份Lanny,Vince的爭議場面:
參考影評:安靜地,流動著:This Film Is Not Yet Rated
特別收錄<St. Trinian's 新烏龍女校>
我實在忍不住要提到這部低俗、惡搞、邪趣的英國喜劇(參見土豆網視頻).仔細一看,裡頭充滿同志趣味.事實上,柯林弗斯在片中並不算是酷兒角色,而是與Rupert Everett再續前緣,哦不,再度銀幕合作啦.
Rupert Everett一人飾兩角,分別為Fritton姊弟,一是反串女校長卡蜜拉,另一是壞心的男同Carnaby,想賣掉學校蓋建旅館.女校長的治校理念很異類("男生才是恐怖份子,女生是自由戰士"),校風離經判道,學生不是像搖滾龐克妹,就是一肚子惡女心腸,連老師都像黑道角色.女校長造型亦不甘示弱,有一段還穿著皇后裝,真正"Queen"啊.柯林弗斯則是正經八百的教育部長Geoffrey Thwaites,一心想用治獄的方法整頓這所學校.
原來女校長與教育部長在大學曾是戀人,兩人在片中第一次見面(21分左右),貓王情歌為襯底配樂,女校長意有所感:"Another time",教育部長接口:"Another country".這是男同文化的Inside Joke,因為兩人第一次合作就是拍攝<Another Country 他鄉異國>.Rupert Everett這次以反串身份,真的撲倒了柯林弗斯.下面這段影迷自製MV,就是擷取兩人在片中的段落(柯林弗斯和Rupert Everett親自演唱):
當然,片中也回收利用柯林弗斯的作品,例如<Pride and Prejudice> 1995的電視影集.女校長的寵物喚作達西先生.在兩校曲棍球賽後,柯林弗斯一手拿外套,白襯衫濕透走來的樣子是源自他在影集的經典鏡頭.學生為了解決學校的經濟危機,意想天開要竊取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源自柯林弗斯曾主演的<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2003)>.
那一幕女校長望著教育部長穿著濕襯衫走來,幕後配樂是Remi Nicole版本的Teenage Kicks:
Remi Nicole的女聲版本,把歌詞改成對男孩的渴望,用在Rupert Everett(女校長)對柯林弗斯(教育部長),還是很有同志的味道.不過,這首歌最有同志味道的運用方式是<Sugar Rush>採用Nouvelle Vague 的女聲版本,歌詞是對女孩的渴望(歌詞請見Sugar Rush S1E01):
<St. Trinian's>的女同樂趣也不少,例如:
■<Imagine Me and You>的Lena Headey也在片中出現,飾演古板的英文老師 Miss Dickinson;
■<Tipping The Velvet>飾演富婆的Anna Chancellor,在片中客串另一所學校的老師Miss Bagstock;
■<Lost and Delirious>、<Once and Again>、<The O.C.>的Mischa Barton友情演出學校前一任的大姊頭JJ Fren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