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入購買【拉子時代】

串聯每部電影和每段感情的時空背景

自己寫作,自己出版

台灣第一本以自出版介紹「如何自出版」,看看三家電子書平台主管怎麼推薦

點入購買《卡麥蓉的錯誤教育指南》

一部拉子成長小說的啟發,從讀者、觀眾到意外的ex-gay專題研究

活著,就要繼續寫下去

希望保持一年一書的進度

顯示具有 ACG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ACG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4/10/26

The artist formerly known as lesbian

牧村朝子(右)與法籍同志伴侶(左)

前言:

Looky是我加入Google+,社交圈草創時期萍水相逢的網友,當時她在日本生活,是位很有才氣的留學生。一路看著她從日本回到台灣,從Google+轉移到臉書,努力研究、翻譯工作、攝影、騎自行車、養貓、參加各種平權活動,以及經營幸福快樂的感情生活。

2014/06/30

Girl Power

不可否認美國通俗文化對全世界具有相當的影響力,他們在銀幕上塑造的女性形象,經過多年的市場歷練,漸漸地有些系統性的轉變。

雖然我們曾經見識過堅強的女英雄,但真是可遇不可求,有賴少數擁有強烈特質的女演員。迪士尼動畫是少數能積極擁抱女性銀幕新形象的公司,而且它站在很有市場利基的位置:年輕女性。它還有個優勢,它不需要找到合適的女演員,只要找到合適的故事,就能呈現出來。

迪士尼早期的動畫不缺以女性為主的故事,但是她們都太軟弱,總是等待男性救援。直到《美女與野獸》開始,女主角終於有點可以相抗衡的能耐,而且能和男主角經歷先友後婚的正常程序。到了《花木蘭》,女主角夠強悍了吧,但還是與代父從軍、拯救皇帝、找到如意郎君,這些以男性社會為中心的關係為主。片中其他的女性角色仍然只觀注女大當嫁的議題。



2012/08/20

Gender, to be or not to be

前幾天新聞報導烏克蘭禁播海棉寶寶,因為「它」與派大星之間的關係可疑,有鼓吹同志感情之嫌。新聞接著提到天線寶寶紫色的丁丁很久以前被美國保守人士強迫出櫃的舊聞,大家把這件事當成笑話,好像時代已經進步了。

沒想到今天看到另一則科技新聞,德國人研究受訪員對於機器人的外型和機器人功能之間的聯結,看起來好像還是有很深的性別刻板印象:長髮機器人做家事 "guarding a house.",短髮機器人修機器"repairing technical devices" 。

2009/08/24

Octave:these and those

《變調的旋律》有個很有趣的人物背景:過氣 + 藝人 + 同志.

演藝圈是個特殊的生態環境,同志分佈的比率不見得比其他行業要高,但是他們有一層需要被包裝設定的公眾形象,一旦私領域被揭露,外界常會驚訝於他們公私形象的分歧.

因為外界無法理解,有些藝人形成封閉的社交圈,更糟的是,扭曲成封閉的慾望圈.黃金時期的好萊塢即流傳著各式各樣的小道消息,儼然是雙性戀的大本營.大牌藝人還有些人脈資源去降低流言的傷害性,小牌和過氣藝人只能自求多福了.

就眾多藝人形式 (單人、團體),90’年代最引起同志社群熱烈討論的是「男孩團體」(Boy Band),很多同志雜誌曾經報導過男同歌迷對於「男孩團體」的喜好.「男孩團體」並非全是花拳繡腿,但不可否認,外型絕對是第一要務,比傳統上各司樂器的「樂團」要更注重門面.說是偶像團體,也不無道理.一群帥哥整天混在一起,提供男同歌迷莫大的想像樂趣.沒多久,「男孩團體」的成員有人出櫃,男同歌迷與「男孩團體」之間,遂有了雞生蛋、蛋生雞的微妙關係.

相形之下「女孩團體」(Girl Group)就淵遠流長,發展穩定.似乎經紀公司較易控制年輕女性,沒聽到有那個知名團員出櫃.社會對於「女同化包裝」是比較寬容,不是拉子的t.A.T.u就故意以此為訴求.

我不知道有少「少男少女團體」鎩羽而歸?印像中,日本的「少女團體」很像諾曼地登陸人肉戰場,不只是團體多、單位人數多、同一個名號團體還可以有好幾代成員.散彈打鳥的策略下,產生一堆不上不下的邊緣人.

有些人對《變調的旋律》宮下雪乃柔弱寡斷的性格表示不悅,我倒是覺得其情可憫.她很年輕,沒有完成高中學業,社會歷練不足,當然會有這些不成熟的反應.在okazu的評論,似乎對這樣背景的角色太苛責了.

另外一方面,我一直不解,為什麼不少日本動漫常常以柔弱寡斷的人物為主角,最後一定會配上果決、堅強、聰明…..的完美一方?我想到的理由是,這些動漫的讀者群以青少年為主,所以故事常發生在校園,這樣的結局可以滿足他們的願望.而且,按照肥皂劇的公式,強弱對比的人物才能製造戲劇衝突,讓讀者一集一集地追下去.

《變調的旋律》讓我想起三段式影片《20.30.40》.其中一段是李心潔飾演少女團體Sunday Sister的成員小潔,和另一位成員依童,離鄉背井追求星夢.兩個女孩擠在簡陋的宿舍,工作不定,未來充滿未知數,相依為命的生活讓她們衍生情愫.換個流行的說法,這叫「階段性情境式百合」.

我一向不喜歡張艾嘉處理女同題材,但是小潔最後在機場吻別依童,讓「階段性情境式百合」還算有個腰桿挺直的退場:謝謝妳曾經愛過我.

2009/08/22

Octave Chinese Edition

前一又陣子由網友entangled極力推薦的漫畫"オクターヴ" (Octave)目前已由東立出版社發行中譯本"變調的旋律"1-2集(是限制級).

出版社的簡介如下:
    曾身為偶像的宮下雪乃,在東京遇見了也曾身為偶像的岩井節子,在與節子共渡一夜後,心亂如麻的雪乃又看到自己同期的美香在演藝界嶄露頭角,雪乃該如何整理自己的心情呢?

    由於〝不紅的偶像〞這個過去,而始終無法抬頭挺胸的宮下雪乃,在她眼前出現了一位女性——以前曾為音樂人的岩井節子。兩人從相遇,到發展出肌膚之親,進而陷入愛河。由於被需要而付出自己所有的雪乃,與需要雪乃而變得坦率的節子—— 而這兩人,已沉溺在兩人的世界裡。

嗯,故事會怎麼往下發展?該不會像書名一樣"變調"吧!

變調的旋律(1)變調的旋律(2)

2009/08/01

Aoi Hana

我們在談Last Friends時,網友entangled和巴黎街頭藝人都推薦 "青い花" (Blue flowers)的漫畫及動畫,還有"オクターヴ" (Octave)的漫畫.我對漫畫沒有研究,不過"青い花"的動畫目前引起火熱討論,連AfterEllen都提到它了,大家不妨找來看一看.

2008/10/08

Another World

打個比方吧,電影是我們的主菜,ACG是點心.

雖然是點心,但是動畫DVD和漫畫還是佔了我們家不少空間,前二個星期我們在客廳又加了個開放式大書架,全部是Fruit的館藏.她喜歡的作品比較「普級」、可愛,不像我那麼堅持女女相關.

之前消化過一些百合動畫作品,我可是擁有正版的<神無月巫女>!我家唯一懸掛的影視海報是這套DVD附送的大海報.你看過正版DVD內側的附圖嗎?真令人噴鼻血 (不適宜放在這裡).難怪有人要將它歸類為GL.

壁壘分明是我對百合影迷的印象,他們追求純粹的感情,好像保存永遠美好的17歲.我已過了純情世代,像「瑪利亞的凝望」這樣頂級百合的作品,一部就夠讓我滿足了.至於<My-HiME>夏樹x靜留,難免令我狐疑,為什麼觀眾要那麼大驚小怪?上映時曾標榜百合大戲的<Strawberry Panic (驚暴草莓)>劇情粗糙地使人以為市場開始出現譁眾取寵的大型爛芭樂.

後來我寧願回歸到精緻小品的路線,例如<草莓棉花糖>(右圖).它的百合味道清淡,卻是我特別著迷的作品,甚至收集起周邊的大小公仔.但是就ACG的週邊商品,我還是遠不如Fruit的館藏,佔掉另一個展示櫃.(我好可憐,常常像老媽子一樣,操心這些東西要怎麼安置整理)

最近,我終於注意到這部<Candy Boy>(居然看不到一個男生),異卵雙生姊妹,賣點就是平日卡哇伊的打打鬧鬧,一旦表白起來,我都想翻字典確認劇中人提到的纏綿愛意是那一種愛意?它發行的速度很慢,現在追不是問題.下面是它公開流通的片段: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