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入購買【拉子時代】

串聯每部電影和每段感情的時空背景

自己寫作,自己出版

台灣第一本以自出版介紹「如何自出版」,看看三家電子書平台主管怎麼推薦

點入購買《卡麥蓉的錯誤教育指南》

一部拉子成長小說的啟發,從讀者、觀眾到意外的ex-gay專題研究

活著,就要繼續寫下去

希望保持一年一書的進度

顯示具有 Transgender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Transgender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05/15

在主流電影通路看見跨性別的20部作品

台灣是華人世界相對開放的社會,一般人有機會在電影院、影帶租售通路看見多元化的作品。以下是至2017年為止,羅列20部知名度較高的跨性別電影,從早年的壞蛋保障名額,到獲得獎項肯定,再到票房肯定,逐步成為可以期待的電影主題。

  1. 《Dog Day Afternoon 熱天午後》(1975出品,在台禁演多年,直到90年代在有線電視台播放): Al Pacino(艾爾·帕西諾)的角色為了幫愛人伴侶籌湊變性手術費用挺而走險搶銀行。
    警方找Chris Sarandon的角色向艾爾·帕西諾溫情喊話

2015/01/08

走進跨性別的光譜


前一陣子看芬妮家的妹妹Elle Fanning(艾兒芬妮)演完《Maleficent 黑魔女:沉睡魔咒 》小公主,接著在《Three Generation》挑戰高難度的跨性別角色,由生理女性轉變為男性。從目前流傳的照片看來,她確實有抓到這份性別暖昧的味道。

2012/10/30

Cloud Atlas

距離明年農曆假期還很遙遠,但是我已打算屆時會進電影院觀賞《Cloud Atlas 雲圖 》。

這部電影在很多方面不太主流。其實電影目前剛在美國院線上映 (居然沒有在台灣同步上映),票房相當不理想,評價呈現兩極化。它吸引我的原因為它是Wachowski 華卓斯基雙人組的作品。

大部份的觀眾是從《駭客任務》系列開始認識華卓斯基,但是對拉子族群而言,可是從他們的處女作《Bound》就開始結緣了。華卓斯基雙人組原本是指Larry與Andy兄弟,但是Larry從2000年開始陸續進行變性手術,直到2012年正式以女性的Lana身份正名,於是兄弟檔變身為姊弟檔。

Lana過去極少公開露面,這次為了《Cloud Atlas 雲圖 》宣傳,大方地對媒體侃侃而談,特別提到電影劇本在不同時代、不同角色、不同性別之間的變換。國外許多LGBT媒體也對性別轉換這一點特別著墨。是什麼樣的故事如此神奇?

2012/01/13

The Skin I Live In

《La piel que habito (The Skin I Live In) 》(切膚慾謀)是阿莫多瓦少數改編自他人小說的電影,對原著不盡忠誠,但是他的電影完全顯示導演獨特的指紋。

性別裝扮與性別、性傾向之間,沒有絕對關係,常是若即若離地游移,把性別裝扮貼近到「皮膚表層」,倒是讓這個主題多了新鮮的說法。

我們在注意各個角色皮層顯示的故事之前,同時要注意片中人物分成視覺型與感受型兩種模式。除了青年Vicente 的母親和她的女友,這一對拉子伴侶之外,其他人好像都視而不見,喪失穿越皮相與距離的感受能力,視覺幻影導引出悲劇。

2011/02/02

Cross Dressing and Gender Bending

美國前30名賣座最好的跨性別電影

跨性別裝扮是美國喜劇常見的題材,以男扮女裝為主,用陽剛與陰柔的反差來製造笑點。男主角掩蓋身份的動機,與他的性傾向或是性癖好無關,早期多是為了躲避追逐,到了80年代,當女性不斷質疑職場上的性別平權,《Tootsie 窈窕淑男》首開風氣反向提出男人也是命苦。有趣的是,在千禧年後,男主角從躲避追逐轉變成臥底追查,扮成女性變成男警的辦案新技巧。《Mrs. Doubtfire 窈窕奶爸》似乎是跨性別裝扮的分水嶺,由於乳膠化裝技術的突破,1993年之後的跨性別角色,尤其是喜劇,大量採用新技術,不但可以改變性別,還能改變年紀和膚色。賣座前6名的影片,其中4部就使用乳膠化裝。當然隨著時代的開放,主流的跨性別裝扮影片逐漸觸及多元情慾性別,但是從票房紀錄而言,一般觀眾還是需時間來接納這類主題。

借用美國票房統計Boxoffice Mojo 的數據來看,這類材題銷售最好的前30部影片,我在下面整理出一份簡介。片名後的第一個數字是美國票房,第二是在美國上映日,第三個數字是全球票房(純供參考)。

為了便於分辦主題,用顏色區分為三種:
藍底:男扮女裝﹣主要劇情不涉及多元情慾性別
紅底:女扮男裝﹣主要劇情不涉及多元情慾性別
黃底:主要劇情涉及多元情慾性別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