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入購買【拉子時代】

串聯每部電影和每段感情的時空背景

自己寫作,自己出版

台灣第一本以自出版介紹「如何自出版」,看看三家電子書平台主管怎麼推薦

點入購買《卡麥蓉的錯誤教育指南》

一部拉子成長小說的啟發,從讀者、觀眾到意外的ex-gay專題研究

活著,就要繼續寫下去

希望保持一年一書的進度

顯示具有 Affinity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Affinity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9/01/03

Affinity finally on ITV


<Affinity>終於在2008/12/28晚上9點在英國ITV頻道播出了!雖然大部份的死忠影迷不是早買了DVD,就是早完成影片下載,但是就推廣Sarah Waters作品的角度來看,在大眾媒體上公開播出,仍然是意義非凡的事件--雖然稍嫌晚了一點.英國人的開放真是令人敬佩,不像標榜清教徒的美國,老牌的無線電視網(TLW是在美國有線電視播出)對任何一點同志情節都要戒慎恐懼.

配合<Affinity>在電視上播出,英國媒體應景地刊出相關報導,其中一篇是Sarah Waters的專訪.除了她的新髮型令人新鮮之外,她在文中透露一些事情,例如書中的性場面是她的創作設定,嗯,不是作者個人的經驗:"That's part of the project, in a way: to set the stories at a period when lesbian desire, or all sorts of desire, is pretty subterranean, so ..... no, that's not my experience." 

好學不倦的華老師年輕時喜歡異性,但她一直覺得自己應該是個雙性戀者.她在大學時期才開始愛上同性.不過,她認為在那個時代,在那個環境,標榜同志身份,像是一種代表女性主義的政治宣言,不像現在,作為同志只是很個人的私事.

另外,她還提到今年夏天將要出版的作品,由於沒有女同的情節,已在同志圈引起一陣反彈,害她有點心理不太舒服.她倒是提出計劃,在這本之後的新書,將要重新納入女同角色:"The book after the next one, I'll come back to a lesbian story."

除這一篇華老師專訪,其他都是Zoë Tapper,似乎是為前些宣傳期受冷落進行平反.她第一次去試鏡,以為是為Margaret的角色.還好,不是由她來演.她與製作人員真的去找了靈媒見習.另外,Zoë Tapper剛在十一月份完婚.

2008/08/18

Sarah Waters and Anna Madeley attended Frameline 32 Opening Night

舊金山同志影展首映座談會

<Affinity>曾參加6月19日San Francisco International LGBT Film Festival(舊金山同志影展,又稱Frameline 32),邀為影展開幕影片.我們在6月30日的文章放過Anna Madeley出席首映會,在Castro Theatre前的照片.沒想到Sarah Waters也出席了!

由「AM之友協會」病入膏肓級會員:Lang阿朗提供她們兩位出席首映座談會的現場畫面.阿朗提醒大家注意2:40左右華老師逗得全場大笑:"The combination of the dark seances and dark prison and young girls being tied up, these are all sort of bubbling...I didn't have to do much to it, really"

我覺得畫面很有趣,Madeley的身高比華老師幾乎高了一個頭.  



8月19日是<Affinity>DVD正式發行日,Wolfe Video可能趁華老師到舊金山參展時,順便錄下一小段宣傳影片.好辛苦,既要打書,又要打片.

2008/08/15

Affinity premieres on Logo August 17


<Affinity>將於8月17日於美國Logo有線電視網首映

我心目中的<Affinity>電視首映指的是英國ITV電視頻道,差一點忘了還有美國Logo有線電視網.它將於(EST)8月17日週日晚上10點鐘播出.根據Logo的節目時間表,那一天幾乎是莎拉華特絲影集作品的馬拉松日.早上10:30起便播出<Fingersmith>,下午2:30播<Tipping The Velvet>,晚上6:00意猶未盡,再看一次<Fingersmith>,緊接著10:00開始<Affinity>.....啊,夢幻電視節目表!

2008/08/11

Affinity DVD Production Review

<Affinity>DVD將於8月19日上市.它在電視上播出的機率已經微乎其微了,準備要直接進入家用DVD的市場.目前網路上已有文章評介其DVD的製作.我不想說它是DVD Review,他們會對內容做出什麼評論,我已心知肚明,暫且擺到一邊去.倒是他們提到1區美版收錄的內容及製作評介,讓我對即將到來的DVD充滿期待.

  • The Making of Affinity 幕後故事:長度六分鐘,由導演Tim Fywell及製片Adrian Bate現身說法.(被人批評訪問結束過於突兀)

  • Bonus scene 加贈片段:"Selina and Mrs. Lewis" (一說是Deleted scene 未收錄片段:一段一分半的畫面)

  • Interviews 訪問:共有四段訪問
    1)作者Sarah Waters (10分鐘)
    2)編劇 Andrew Davies (5分半)
    3)Zoë Tapper (飾演Selina,6分鐘)
    4)Anna Madeley (飾演Margaret,5分鐘)

  • Affinity Trailer 電影預告片
    Logo電視網其他6個節目節選:如"The Big Gay Sketch Show", "Two of Julie Goldman’s Celesbian Interviews".等

  • Logo其他DVD商品介紹:如"Exes & Ohs", "AfterEllen.com", "The Big Gay Sketch Show", "Rick & Steve".等


關於影音品質,我選取二位不同評論者的意見如下:

Video Quality 畫質:我們目前只看到監獄黑黑藍藍一片,在DVD卻呈現意想不到的層次和細膩度. 

Matt Hough:
Though the box art claims the movie is full frame, the film is actually presented in a 1.78:1 anamorphic transfer that is very well executed. Colors are a shade desaturated to add a bit of ambiance to the Gothic trappings of the story, but sharpness is very good and black levels nicely delivered. The image gains a goodly amount of grain in the lowest lit portions of the prison, so there has obviously been no digital scrubbing applied to this transfer. The film has been divided into 14 chapters.

John J. Puccio:
The director purposely chose black, blue, and iron-gray tints to establish a cold, hard look for the film, especially effective in presenting the prison as a stark, dismal place, but effective, too, in suggesting the stark rigidity of the Victorian era. Because of the film's bleak appearance, then, one has to understand that the film is not necessarily going to reveal a wealth of inner detail. Nevertheless, for a movie of its kind, it is quite good, actually, with reasonably sharp object delineation. The image is somewhat overly smooth and soft in facial close-ups, yet a fine film grain accompanies everything, adding a realistic depth and texture to the picture. Dim interior shots are murky, to be sure, but the director probably intended them to look that way.


Audio Quality 音質:我早就提過,應該要買這部DVD來聽.它一點都不像一部低成本製作.專家公認在獄中的音效頗為驚奇.

Matt Hough:
The Dolby Digital 2.0 stereo soundtrack is a nice mixture of dialog in the center channel, and music and infrequent effects in the others. Though the music levels tend to be louder than necessary, they still never drown out what the actors have to say. The mix does betray the low budget of the enterprise, however, as a complete surround mix could have worked wonders with the séance sequences and some other moments that would have gained greatly from a fuller immersion in sound.

John J. Puccio:
Although the audio engineers reproduce the soundtrack in an ordinary Dolby Digital 2.0 stereo, it does have some atmospheric nuances going for it, noticeable in the opening prison scenes. Indeed, the whole first half of the movie conveys a sense of quiet foreboding, thanks in no small measure to the sound. One finds the front-channel stereo amply wide; small, subtle sounds distinctly audible; and rear-channel musical bloom sufficient, depending on one's playback system. What one will not find is much or any surround activity beyond the musical ambience, much of a frequency spread, or much in the way of dynamic range or dynamic punch.

2008/07/19

Around the Corner

第一次親身感受熱潮的起伏.之前看<Tipping The Velvet>,已經是美版DVD成型.看<Fingersmith>,只是一個人悶著頭,不知道外面的同好有多少.這一次追<Affinity>,從它選角、期待ITV上映落空、DVD預定發行日朝三暮四、看它不斷參展.....直到近日意外有種子提前下載.以及,就在今早Lang阿朗完成了字幕中譯,快手趕製時間線.這一切就像一場沈默而盛大的年度盛事.

我極其有幸恭逢其時,可以在電腦前參與自已的首映.

海上有明月,天涯共此時.

Affinity:back to basic

莎拉華特絲之秘密、欺騙、背叛/救贖、操控


    (註:為了讓觀點更多元、內容更紮實,這一篇文章同時併入Lang阿朗的看法,談到那裡,就加到那裡,本文近期可能隨時更新)

讀者對Affinity原著的評價很兩極化,我不想從單一作品來看它,而傾向從Sarah Waters的作品比較著手,之前在Reading The Night Watch一文,請大家注意莎拉華特絲在Affinity敘事觀點和敘事時間軸的自我突破.

這一次則是探討作者最愛著墨的主題.在The South Bank Show電視專訪中,她解釋自己鍾愛描繪監獄、瘋人院的原因,除此之外,她還有幾項熱此不疲的主題:秘密、欺騙、背叛/救贖、控制.在維多利亞三部曲中,非常整齊的出現.我不喜歡將Affinity視作Fingersmith的習作,而是這些主題各有獨特的發展方式.The Night Watch雖然有傳承,但是它已跳出原有的模式之外,我目前能力不及無法觀得全貌.

秘密

莎拉華特絲的作品,常推演出人意表的故事,秘密是她常採用的主題.同性戀情是故事當時的禁忌,在維多利亞三部曲如此,在The Night Watch同樣也是,最適合成為故事中的秘密.但是只有一個秘密去支撐一本書便嫌情節單薄,所以一定會再搭配另一個秘密.「身份的虛實」,是秘密的最佳取材之一.於是Tipping The Velvet出現Nan街頭跨性別裝扮:是男是女?在Affinity中Selina的通靈能力,是真是假?在Fingersmith,誰是加害人,誰是被害者?而在The Night Watch,它不再提問who,而是追問why?我不得不承認,一開始對「追問why」,我是有點適應不良.

秘密除了埋在心中,通常會使用一些載具,而項鍊是其中最成功的物件,提供「看似如此,實則不然」的戲劇效果.在Affinity原著,Selina偶然發現Margaret衣領下懸的項鍊,Selina沒有將它取出,只是隔衣將它輕壓,似傾聽心跳.大家一直以為那是Margaret為紀念去世的父親,後來她才坦言裡頭是Helen給予一撮髮絲的愛戀信物.

電影版因為時間有限,Selina直接將它拿出.只可惜沒讓Selina多表現一些游移(像Maud為Sue整衣領).項鍊在一開場便出現曝了光,後續也沒有烘托,浪費一個可發揮的視覺元素.

其實原著中還有另一個項鍊:Selina要Margaret高繫在頸間的黑色絲絨項鍊(非常SM).這是Selina控制Margaret的象徵.可惜電影版也沒有納入.只能說戴老的情色觀,不像我那麼戀物癖.

Lang:
同意你的觀點,秘密是華老師的看家法寶之一。尤其在AffinityFingersmith裏,Tipping The Velvet中的秘密成份不算太高,因爲只有街頭賣藝(我們把那叫賣藝好不好)一段,而且富婆黛安娜一眼就看穿了,算不得要命,然而在另兩部小說裏,就生死攸關了。Affinity裏的秘密還不止一個,最重要的是Selina的通靈能力,Margaret的性傾向也是個秘密。但是,Selina的秘密幾乎所有人都不知答案,瑪姐姐的,儘管她拼了命守著,讀者們全知道,Selina還有她的「靈界朋友」也很快看出來。一個被人看穿了秘密的還不知道別人知道的人,真是赤手空拳,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至於說信物,呵,項鏈很經典。電影的處理我也覺太猴急,怎麽還沒見幾面呢,就把手伸到人家衣領去了?倒是那個SM十足的絲絨軟項圈,沒得上鏡可惜了,戀物癖你希望落空,我為你遺憾。墜子裝頭髮這樁事,意象太普通了,跟施法咒似的項圈,相去遠矣。


    *看看右圖<Tipping The Velvet>黑色絲絨項鍊的示範,戴老怎麼忘記如法炮製?

Fingersmith的項鍊是用作誤導.原著裡Maud總是拿著它又親又搓,內心卻充滿對母親的恨意.她以為那是母親的照片,後來才發現那是Sue的母親.電視版對這一個物件的處理沒有高明到那裡,但至少讓Maud在身份真相大白時,拿著它昏倒(當初我最不滿意增加這一段的昏倒).還好Elaine Cassidy的演技,讓Fingersmith的項鍊發揮一定的效果.

欺騙

欺騙是維多利亞三部曲製造戲劇衝突的方式.The Night Watch也有出現,但比重很輕,不是重點.欺騙主要源自「自由」與「財富」二項動機,反而不是因主角懷有的秘密.而是秘密讓欺騙的行為更加複雜.Nan在街頭跨性別裝扮,除了是變異的謀生方式,同時間也取得行為上的更大自由;Selina想要從獄中脫困,並且獲得資金能夠遠走高飛(只有自由是不夠的,Selina要同時等到自由與財富);Maud想要脫離莊園不自由的生活,Sue想要騙取大筆財富.

Lang:你覺得小杜什麼時候知道的瑪姐有錢?她可能也只是估計,瑪姐自己也是到後期才知道。

Fingersmith的欺騙過程,不只是二個主角旗鼓相當,而且一山還有一山高,劇情富於張力.Affinity的Margaret對Selina的理性質疑則是節節敗退.如果我們只是冷眼旁觀Margaret被Selina輕易的誘騙,這個故事就一點都不好看.莎拉華特絲目前為止最大的挑戰就是想辦法在故事中維持兩大模糊空間:靈異是否存在?Selina是否對Margaret動心?

Lang:
我認爲還有一個重點:資訊不對等。小杜有「神助」,幾乎知道瑪姐的一切,而瑪姐姐對她的秘密幾乎一無所知。因而她更顯得神秘,這份神秘又更吸引人。
眉清目秀,天賦異秉,身陷囹囫,案情迷離,人卻道是無情卻有情,這樣一個擺在你面前,動心期限一萬年也不為過,顛撲不破的。你我皆凡人。


現代人被教育不可迷信,因為有太多神棍騙人的案例.這個世界或許真有神力與靈異存在,但是它們存在的方式,可能像空氣中的薄紗,並沒有那麼強大而具像.有些異人確實在特定條件下,偶然有接收訊息的能力.其他人像鑽取原油般,希望源源不絕取用這些能量.當通靈成為標準商品之後,職業靈媒只好藉著「人工添加物」來補足貨源和美化包裝,於是產品虛實濃度不定.

Selina有沒有異能?我認為她有某個程度的能力,但是不足以提供劇場般的演示.她自認在幫助他人,在這個心理前提下,視「人工添加物」為理所當然,到最後甚至不清楚那些是原汁,那些是加水稀釋?她深信自己的信念,把20%的還原汁,當成100%原汁.在原著中,Selina對這種美化包裝還有些自以為是的堅持,但是電影版最後把她描繪成沉淪的黑心商人.

Lang:
我也傾向于小杜有些天賦,但遠未至讓靈魂現身的程度。其實小杜的通靈手段究竟如何,是原著中衆說紛紜的迷之一。這也是小說特別的吸引人之處。Ruth可能令小杜相信,他是Peter附身,因此小杜一直認爲,她並沒有作假,她真的引來了Peter,只不過Peter是附身於Ruth而現形。

我一直想知道她在Brink太太家搭的小黑幕帳裏到底做了些什麽,她有一段日記寫到「非常悶,非常熱,眼前突然綻放無數種色彩」,有可能她進行了自我催眠。催眠術也是很強的東西。


原著中,Selina對Margaret保持相當高調的距離,讀者一直搞不清Selina對Margaret有幾分真心?電影版的詮釋則直接明快加了二段.原著裡從沒出現相吻,電影版增加一段逃獄前夕的擁吻.

Selina吻後感慨,已預料明日之後的結果,不經意地向Margaret說聲道歉.在最接近的時刻,有人因著欺騙的壓力,充滿歉疚.

電影版在這一個節點的心情,與Fingersmith肌膚之親次晨,Sue閃躲Maud的好心情,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Lang:
哈哈,戴老手筆,我覺得他真是越來越香豔了。平心而論,這齣戲他還算是較為收斂的,感謝他沒加一場海倫和瑪歌麗特滾床單。你沒看《看得見風景的房間》(註:<A Room With A View 窗外有藍天>電視版),「去了另一邊」的EM福斯特只能啞巴吃黃連。Tipping The Velvet香豔沒所謂,輕歌曼舞夜宴狂歡陽具先生,香得上道,但Affinity是三部曲中的極盡克制的一部,還是荒涼冷峻些好。我認爲小杜和瑪姐姐之間保持距離是有必要的,小杜只是有時言語之間有所挑逗,瑪姐姐從頭忍到尾,不曾逾越半步,只在日記裏滿紙荒唐言,未到千般恨不消,收尾卻輕輕就成了泡影,輕得人難以承受,多麼厲害的反高潮。


    提到戴老的香豔處理,我最被嚇到的鏡頭是Selina在Margaret的夢境中半裸香肩.我可以接受相吻,但是此處裸露身體便過於直接.<Fingersmith>表現Maud的渴求,除了河邊作畫目不轉睛,Maud在當晚貪看Sue的胴體,是含蓄地用遠景處理Sue的裸背,再輔以Maud的眼神來詮釋.

    Lang:太有同感了!我看著那個簡直頭皮發麻。

背叛與救贖

欺騙的終結,有背叛與救贖二種發展.莎拉華特絲在The Night Watch,還將背叛發展到報應.瞧瞧Helen的下場吧.我發現影像編劇則是有志一同同情女主角,讓她們在鏡頭前顯露人性.於是,<Affinity>的Selina可以在Margaret投河的一剎那,隔海心電感應,閉眼心頭一驚.

Lang:
華老師處理得決絕,半句廢話沒有,只是「今日大雪,今夜水涼」。看到這我總想到那句「白茫茫一片大地真乾淨」,九成九知道瑪姐姐是走投無路了,她卻再不肯寫出來。走了路的小杜關心與否,就更是任君想象了。加這一足,這樣的詮釋,我倒也接受,雖然有點老土,但是暖心。我猜你也是喜歡的吧。


<Fingersmith>中,Maud離開Sue的視線,再怎麼強要無情,也忍不住閉眼悔恨.但是FingersmithAffinity在這一段分道揚鏢.Selina不論有無悔意,她只能逃獄在外,永遠背負被叛的心罪.不也是從一個監牢更換另一個心牢.而Maud則是反轉救贖,成為傳奇角色.

Lang:
小杜今世做不到了,還有輪迴可以救贖。華老師說,Fingersmith is licking Affinity's wound(Fingersmith是療Affinity的傷)。想想吧,兩個主角,名字也是S和M,卻有了一個對換。前世S (Selina)欠下M (Margaret)的,終究會報答。在下世,S (Sue)變得不識字了,M (Maud)依然是小姐,困于幽谷,只等S到來。如果兩本書都沒看過的,我建議先看Affinity,再看Fingersmith,電視也一樣。


操控

主角執行欺騙,但是主謀者常另有他人.莎拉華特絲安排第二線主控操縱的角色向來不弱,Affinity的Ruth卻是戲分最少,但控制力卻是不成比例地巨大.她給予Selina的東西(成功秘訣、事業舞台、不離不棄、脫逃計劃、可能狂野的性愛...),絕對超出我們的想像,不能以老醜女人輕率視之.

我贊同電影版把「妳是誰的女孩」放在Selina出現二心的時刻,而不是原著臨行前提醒,把Ruth塑造更為強勢,讓Selina脆弱得引人同情.

Lang:
Ruth絕非等閒之輩。她和小杜之間沒有浮出水面的強大關係,你舉的那些全都可能,甚至更多。小杜願爲她俯首貼耳,她的能耐可想而知——小杜並不是一個輕易認低的人。也不排除戀母情結,她年幼喪母,可能在感情上需要一個mother figure。只不過,那邊有一個這麼好的姐姐在等你......

Fingersmith的Gentleman,除了使不上性愛的力量,倒是很努力地威脅利誘他的旗子.造成雙邊恐怖平衡是他的最佳策略.而Fingersmith最大快人心之處,便是脫離他的掌控,獲得最後的自由.



延伸閱讀:Affinity 文字與影像 (1)

2008/07/18

First Impression

Affinity 三言兩語

好吧,網路上已滿是下載的種子了....

我有很深的偏見,總是看著華老師作品好的部份.愛屋及烏,我也總看著影像編劇好的部份.要照本宣科很容易,但是敢提出自己的詮釋,是一種專業上的堅持(雖然有時完全曲解原意).第一印象有點失落,惦記的是缺點,從第二次之後的每一遍,越來越覺得戴老頗有另類趣味,把原著中的萬般壓抑,硬是偷渡熱情與肉慾(因為他的男性觀點?):於是Helen與Margaret相吻;Margaret與Selina相吻;Selina與Ruth相吻.而隱諱不清的Peter Quick事件,就露骨地像一場騙財騙色,靈肉合一SM.....

得暫時停筆,等較多人看完,再來細訴影像.但是可先舉一張圖片為例:Margaret初訪監獄,由上往下俯看,女犯圍著圈子行走,竟有歌舞片的影子,想想戴老在Tipping The Velvet的歌舞場面.而那環形構圖,常讀電影語言者,不陌生那常意喻女陰.....

下次影像細談,我會拿<Affinity>與<Fingersmith>大膽比較,你會意外發現,原來這兩部作品後面脈絡糾纏.有趣的是,這種情形不只是發生在文字原著上,連二個編劇部份自創的影像片段,都能兩相對映.我一直認為Affinity是Sarah Waters重要的轉捩點,覺得Affinity太弱或太無趣的讀者或觀眾,千萬不要低估這部作品承先啟後的重要性.

2008/07/11

Affinity in Philadelphia gay and lesbian Film Festival

<Affinity>目前正在美國各地同志影展參展.就在7月11日晚上,將於費城Wilma Theater放映.可以看看<Affinity>在費城同志影展官網的介紹.另外,我在google map找到電影院的地圖,還可看到附近街道的實境照片.既然看不到影片,就看看電影院的外面吧.

1)請按聯結:檢視地圖 (對不起,不知為何實境街道圖沒辦法在這裡顯示)
2)按圖左邊最上面Wilma Theater
3)圖右出現對話框,選擇「街道檢視」
4)若街圖是向北方,電影院是在右後方,在一樓屋簷上有Wilma Theater的綠色標示.(總之,不太像電影院)

後記
搜索一下<Affinity>參展紀錄,哇!截至目前為止:
5月3日:Miami gay and lesbian Film Festival
6月6日:New York LGBT Film Festival
6月19日:San Francisco International LGBT Film Festival
7月11日:Philadelphia gay and lesbian Film Festival
7月16日:OUTFEST:The Los Angeles Gay & Lesbian Film Festival
7月25日:Palm Springs• Cinema Diverse: The 2008 Gay & Lesbian Film Festival

2008/06/30

Anna Madeley goes to Castro Theatre

前一陣子說到<Affinity>是舊金山同志影展6月19日的開幕片.女主角Anna Madeley親自出席影展,這張照片是她到達Castro Theatre所攝.

2008/06/18

Anna Madeley

猜猜<Affinity>什麼時候會放映已成為一個折人的遊戲.5月28日,我幽幽地發現它參加6月19日舊金山同志影展開幕片,今天我發現AfterEllen所刊的Affinity影評,居然是作者早在5月3日於邁阿密同志影展看過它的公開放映.

Lang阿朗還通知我<Affinity>女主角Anna Madeley因劇獲得蒙地卡羅電視展Golden Nymph Award Winners其中Television Films Category(電視電影類)最佳女主角(全部得獎名單).等等,它連播都沒播過呢!

但是我誤打誤撞找到Anna Madeley在2005年成名的舞台劇作品:Coram Boy.她在劇中不是女扮男裝,而是扮演貨真價實的男孩--有歌唱天賦15歲的男孩(見下圖).這會不會對你想看<Affinity>的慾望有加分作用?很可惜,目前演出人員已換了一批班底.Anna Madeley目前到底在演出什麼劇目呢?6月時在Royal Court演出Contractions,oops... 只演到6月14日為止.



2008/06/09

Affinity DVD US version

我已經搞不清楚<Affinity>會不會上映?

Amazon已預告美版DVD將於8月19日銷售,右邊就是DVD封面,由Logo代理發行.可是Logo自家的網路購物卻沒看見預購的消息.之前已報導舊金山同志影展將於6月19日影展開幕日放映<Affinity>,接著我發現Amazon UK原本公告5月12日銷售,已經被修改為6月16日. 我再比照LOVEFilm.com的訊息,看來英國應該會在6月16日同步銷售.

(6月12日註:沒多久,Amazon UK再度修改成8月18日上市,讓訂購者氣急敗壞.但是,換個角度想,是不是就表示它可能在7月份會上映了?)


至於到底會不會在ITV播映?其中關鍵人物是Peter Fincham.他是ITV電視部門的新總監,5月份才剛上任,為了拯救ITV疲憊的收視率,所有節目表重新排過.看來他可能不認為<Affinity>能取得很好的收視率,一再的懸而未決,逼得製作公司只好排出DVD的銷售日期.Fincham原先在BBC,前一陣子因為剪輯女王的紀錄片,誤導觀眾認為女王在受訪中途憤而離席的新聞事件,讓他丟掉BBC的職位.他在ITV會有什麼大作為呢?這裡有一篇6月4日的訪問,感覺上ITV此刻正是群龍無首,難怪連個檔期都搞不定.

2008/05/28

Affinity goes to San Francisco

舊金山當地報紙報導:San Francisco International LGBT Film Festival 舊金山同志影展將於6月19日影展開幕日放映<Affinity>.

目前一直沒有Affinity播映的消息,開始讓人擔心,它會不會在一些影展出現,之後就直接發行DVD?

影展將於Roxie Cinema舉行.我找到它的地圖,且讓我們隔海遙望,乾過癮......


檢視較大的地圖

2008/04/03

Affinity DVD

在ITV的網站上仍然看不出Affinity播出的日期,原先在Amazon UK預告4月7日開始銷售DVD.但是今天Lang阿朗提供LOVEFilm.com的消息,DVD銷售日期改為 5月12日.總長度也改成93分鐘.

老實說,這給我不祥的感覺.我覺得這部作品的後製與宣傳、發行的時程很不踏實,好像很多事情沒有確定,或是還在趕工中.如果影集要在4月初推出,按照合理的宣傳時效,二三週前就該發動.現在看來一切都是未知數.

我和阿朗一起挑剔了DVD的封面照片:我覺得太現代感了,沒有維多利亞時期的感覺;阿朗更絕,指右邊的Selina怎麼看來像<Bad Girls>裡茱麗雙姝的矮茱?


本站關於Affinity所有文章

2008/03/09

ITV's Affinity

繼去年9月本站報導Sarah Waters第二部小說Affinity (台灣的中譯版書名為「華麗的邪惡」) 即將改編成電視影集,最近Lang阿朗再度提供最新消息:影集中飾演Margaret的Anna Madeley,她的劇照已經出現 (照片來源).

她在其他作品的劇照,雖然甜美,但看來沒什麼特色.但是這張照型頗下工夫,很能傳達原著的黑色神韻.

拍攝地點是在羅馬尼亞Bucharest,我在Panoramio網站看到這個美麗城市的照片,希望在這裡的取景能帶給影片特別的氛圍.

目前我還不清楚英國ITV電視台何時會播映,但是Amazon UK已在網站上打出DVD預售日是4月7日,長度是110分鐘,看來是上下二集的單元劇.

我在DIVA的網站看到一小段Sarah Waters的訪問,她照慣例會出現在影集中:當Margaret上樓至服飾店,華老師就像路人甲在下面經過.

在IMDB上的演職員,我發現先前的Julia McKenzie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Amanda Plummer飾演Miss Ridley.她的生父是老牌演員Christopher Plummer,就是<真善美>的男主角.他最近和茱蒂福斯特合演<Inside Man 臥底(2006)>,那位老銀行家.巧得是女兒也和茱蒂合演過<The Hotel New Hampshire 故事(1984)>.看來看去她反而是影集中知名度相對較高的演員.

大家都說她展露頭角的作品是<The Fish King 奇幻城市 (1991)>,我很喜愛那位導演,我怎會沒注意到她的表現.可是對我而言,她只是重覆在美國影集<L.A. Law 洛城法網>裡的角色性格.她的神經質演出倒是自成一格,早在1989便獲艾美獎提名戲劇類影集最佳女配角.

2007/09/19

Affinity Casting

Sarah Waters第二部小說Affinity(台灣的中譯版書名為華麗的邪惡),預計於2008年4月推出電視影集.根據Lang阿朗提供的消息,在Virago Press有一則簡短報導,目前選定的演員有下列幾位,我從網路借一些圖片來介紹.

Anna Massey (IMDB) : 1937年生.這位實力派的資深女星,最著名的電影作品都是驚悚片:希區考克的<Frenze 狂兇記(1972)>和<Peeping Tom (1960)>.光是這份演員的歷史淵源,便讓影集拍攝前,便蘊釀出山雨欲來.

Zoe Tapper (IMDB) : 新生代女星,照英國藝人的傳統,也是從劇場磨練出來.她曾在<HEX>出現過4集,大概就能猜測她會演出那一個角色了.



Julia McKenzie (IMDB) : 1941年生.她不只是劇場演員,還是劇場導演.她在<Notes on a Scandal 醜聞筆記 (2006)>演出一個小角色,在<Shirley Valentine第二春 (1989)>可是排名第三.





Anna Madeley (IMDB):1977年生.在劇場界評價頗有潛力.近期知名電視作品是<The Secret Life of Mrs Beeton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