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入購買【拉子時代】

串聯每部電影和每段感情的時空背景

自己寫作,自己出版

台灣第一本以自出版介紹「如何自出版」,看看三家電子書平台主管怎麼推薦

點入購買《卡麥蓉的錯誤教育指南》

一部拉子成長小說的啟發,從讀者、觀眾到意外的ex-gay專題研究

活著,就要繼續寫下去

希望保持一年一書的進度

2007/11/30

Elaine Cassidy in Taiwan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有位消息靈通人士捎來訊息:

「好消息~~公視在2008年元月18-21日晚上11點要播出Elaine Cassidy主演的A Room with A View」

我去看了公視網站,沒找到1/18-1/21的節目表,但是一想到EC居然可以那麼快出現在台灣的頻道,而且有可能會發行DVD,真為她高興,她在本地的影迷基礎,終於可以從小小眾變成小眾!但我真希望有朝一日,Fingersmith也能在公視播出.

補充:
A Room With A View已可在YouTube看到片段,以下為其中第一段:


另外,根據網友提供公視珍愛迷你影集的訊息,我們可以看到幾位"老朋友"的演出:

12/27-12/28 勸服:由Sally Hawkins演出,她就是Fingersmith裡的Sue
她曾在Little Britian大英國小人物出現過幾段,另外在<Vera Drake 天使薇拉卓克>亦有演出.

01/08-01/09 綠林蔭下:由Keeley Hawes演出,她就是Tipping The Velvet裡的Kitty
她還在錦繡佳人及現代版馬克白出現,她在台灣的能見度算是不差.

Jodie in Catchfire

茱蒂影迷對<Catchfire 赤面煞星(1990)>(又稱Backtrack) 的反應很兩極化,不是愛得要死,就是恨得要命.我是屬於後者,我認為這部片是茱蒂最不想回顧的作品中,排名第一的大爛片.茱蒂獲獎後,想要找一部商業電影來平衡,卻挑到一部最糟的.身兼導演及男主角的Dennis Hopper(丹尼斯霍柏)要負最大責任.

先說有些影迷喜歡的原因吧.茱蒂在片中有前所未見的軟調裸露,例如她二點全露的出浴鏡頭,身穿黑色吊帶絲襪的特寫......現代觀眾又不是沒看過裸露,這些鏡頭在劇情中並非必要,而且處理得很廉價,我對她的白白付出,感到痛心和不忍.(你別想要我把這段放到網路上來!)

Dennis Hopper曾經是位能演能寫能導的全才電影人.他與傳奇演員James Dean(詹姆斯狄恩)在<Rebel Without a Cause養子不教誰之過 >和<Giant 巨人>同片演出;曾導演過<Easy Rider 逍遙騎士 (1969)>、<The Last Movie 最後一場電影 (1971)>等60年代極富盛名的獨立製片.後來他偏重演藝事業,演出過<Apocalypse Now 現代啟示錄(1979)>、<Rumble Fish 鬥魚(1983)>、<Blue Velvet 藍絲絨(1986)>......就像茱蒂當年參與<Casotto / The Beach House (1977)>是為了與Catherine Deneuve(凱薩琳丹妮芙)同片演出,與影史人物Dennis Hopper共事是她拍本片的動機之一.

與茱蒂抱同樣想法的人還真不少,這部影片卡司陣容強大,永遠的黑幫老大Joe Pesci喬派西、恐怖片老牌天王Vincent Price、稍後以<Barton Fink 巴頓芬克>走紅的John Turturro(*他與茱蒂在<Five Corners 五角戀愛(1987)>曾合演).....還有當時正走紅的Charlie Sheen查理幸,客串茱蒂短命的男友.最令人驚訝的是Bob Dylan(鮑伯狄倫)客串一角.但是,這一切都救不了本片,反而讓它更名正言順榮登爛片之列.

Anne(茱蒂福斯特飾)的藝術創作,是把類似詩或廣告文案的文字,利用跑馬燈似的電子媒體呈現,所以它與一般平面文字不同,創作者與電影人一樣,掌控了觀眾閱讀的速度及頻率.女主角的職業很有趣,但此後就與影片情節無甚關聯.


Anne目睹黑幫火併有警方人員涉案,深知自己必須逃離警局,於是在洗手間用錢與一位黑女人交換衣服及假髮.茱蒂當時的大捲髮造型,在某些角度竟然有點神似莎朗史東.



Anne的金色假髮、太陽眼鏡、黑色長風衣有沒有讓你似曾相識的感覺?<重慶森林>裡的林青霞!





Anne逃避到南方,有一段在路上遇見一位卡車上的傻大姐,由Katherine Keener飾.傻大姐可是非常熟悉女畫家Georgia O'Keefe的作品呢!(基本上,喜歡O'Keefe畫家,是有拉子傾向的嫌疑噢.)




Katherine Keener是我很欣賞的演員,她後來和Anne Heche(安海契)一起演出<Walking and Talking (1996)>,在<Your Friends & Neighbors(1998)>與Nastassja Kinski(娜塔莎金斯基)有段女女戀, 如果再聯結到娜塔莎金斯基曾在<The Hotel New Hampshire 故事 (1983)>與茱蒂也有段女女,她們三位的銀幕情緣竟巧妙地連結在一起.

女畫家Georgia O'Keefe最為知名的風格是把花蒂畫似女性的陰戶.由於她畫作女性意識強烈,竟然在<But I'm a Cheerleader (1999)>出現片中父母認為小女兒使用 O'Keefe花蒂畫作的枕頭套,而判定女兒有拉子傾向,要送去矯正.至於O'Keefe本人的性傾向,這篇文章則談及她的雙性戀傳聞.

Anne被Dennis Hopper飾演的殺手抓到.剛開始還怒目相視,甚至想反擊.沒多久便愛上殺手.沒辦法,這是Dennis Hopper的電影.




殺手喜愛Anne穿上情趣內衣.Anne起初覺得這是男人沒有想像力的無聊遊戲,百般不願.最後Anne穿上這些情趣內衣,意志上便也順服了殺手,成為他的情人......啊,寫不下去了,我非常討厭這個劇本.



有些影迷注意到在Anne與殺手的山居歲月,Anne拉著殺手從山壁中救出了一隻小羊.不少人覺得那是<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沈默的羔羊(1991)>巧合的前情提要.我看到時,也笑了一下,但除此之外,這部影片大部份的時間讓我不斷長噓短嘆.

參考:茱蒂福斯特作品列表

2007/11/27

Jodie in A Very Long Engagement

90年代之前,當茱蒂在片中的戲份不多時,我們稱她是配角;當她拿過二座奧斯卡之後,就要改稱為特別客串,或是友情演出.她一直嚮往法國電影,終於如願拍到一部叫好叫座的法國片.<A Very Long Engagement 未婚妻的漫長等待 (2004)>可能是她第一次不必再額外配音:因為這就是法語發音的影片.

當時院線宣傳的焦點都在女主角奧黛莉朵杜,當我在大銀幕上看到茱蒂和她原汁原味的法語,內心震撼,不亞於片中環繞音響營造的隆隆炮轟.

*片段擷取的品質僅供導覽.要看真正的電影,就要到設備好的戲院,至少是看原版的DVD.



外國人的體味較重,電影電視有時出現外國女人清理腋下的畫面.我覺得這種小細節很有意思.導演用這種安排,烘托出平凡人生,讓觀眾更貼近角色脆弱的一面.

我翻了一下自己的圖庫,原來Nikki在<Bad Girls>S2E06也有類似的鏡頭.


一位無法生育的丈夫,想以家有六個小孩為脫離兵役的合法藉口,荒唐地要求妻子與好友作愛求孕.Élodie Gordes (茱蒂福斯特飾)幾經掙扎,最後主動卸下外衣示意.

我被BBC制約後,看到這種上下身的襯衣襯褲,就覺得無力抵擋魅力.難怪巴士多才剛口口聲不要作愛,他看到這一幕後,只能跟著走進房裡.


她的異性戀情最佳演出有二部片,這是其中一部.原因並不在於她在片中的床戲有多寫實(的確是很寫實),而是她表現出沈浸在愛情中有多強烈.像她這個幸福甜蜜的笑容,不論把誰擺在她面前,你都要以為她是深愛著眼前那個角色.


這位法國演員是最能匹茱蒂的銀幕情侶.可惜,他的角色照例逃不過短命的宿命,死在法德交戰的三不管地帶.



參考:茱蒂福斯特作品列表

2007/11/25

Jodie in Stealing Home

<Stealing Home 重振雄風 (1988)>是當時二位導演的處女作,但回顧他們這幾年的發展,不論在編劇還是表演領域都算是高不成低不就,除了再添一件茱蒂勇於和新人合作的實例,或許她也緊張自己怎麼如此星運不順,難怪她在接演下一部電影(<控訴>)時,便決定是最後一次機會.

電影劇本鬆散,故事老套,但因電影原聲帶由80年代最紅的流行音樂製作人David Foster操刀,電影原聲帶比電影本身更受人歡迎.

Stealing Home是棒球術語,意指「盜回本壘」.由Mark Harmon(馬克漢蒙)飾演Billy,一個三流的棒球選手,人到中年,一事無成.因兒時曾照顧他的小姊姊同伴Katie(茱蒂佛斯特主演)自殺,遺言是要求他處理骨灰,而以倒敘引出故事.

Katie的角色某種程度傳承著茱蒂在70年代的銀幕形象,活躍而熱情.雖然不再像少女時期那麼中性,但絕不是傳統溫柔女子的樣貌,對影迷而言,像是在大銀幕上看到茱蒂的本尊.

這一段開頭,Billy回憶到:"Katie was so wild. And she hated rules. That's why she was the greatest baby sitter of all time. 凱蒂是如此狂野,她討厭循規蹈矩,這就是為什麼她是史上最棒的保姆. "

兩家父母要出門,留下Katie在家看顧Billy.Katie的表情一付就是大人不在家,隨時準備造反的模樣.她送給小男孩一條鏈子,小男生很擔心:"Is it too homo to wear around my neck? 掛在脖子上會不會很「娘」?" 我很想大笑.只要是茱蒂姊送的,就不會是「娘」的.

Katie開著拉風的紅色凱迪拉克,開始談起女孩:"I'll tell you what girls like. Girls like guys who make them laugh. And girls like guys who talk about something other than themselves. And girls like guys who don't break their heart. And you know what else? Girls like guys who smoke. Let's smoke. 我告訴你女孩喜歡什麼樣的人.女孩喜歡逗她們笑的男孩.喜歡不會老是談自己的男孩,以及不會傷她們心的男孩.還有呢?女孩喜歡會抽煙的男孩.所以我們來抽煙吧."

相信根據真正的茱蒂嘉言錄,除了「抽煙」之外,以上這段話中的「男孩」同樣可以用「女孩」來取代.



凱蒂與小比利的對手戲讓我想起<Little Man Tate 我的天才寶貝(1991)>的母子,甚至現實生活中,茱蒂與她兒子的相處.可能是我的偏見,我總覺得後來在電影中扮演茱蒂的子女,小男孩就比小女孩更適合與茱蒂對戲.



這一段我們見識Katie狂野的性格.她衝去做每件事.用快跑躍入海中,在堤防道上像鳥一樣的伸展雙臂飛奔.最後在路上,被大人發現抽煙、喝酒、無照駕車,她還能痞子到底,揮手示意.



小男孩在青少年階段遭逢父喪.Katie開著紅色的金龜車,帶他出去散心.她分享她排解不愉快的方式是潛到游泳池底摸到排水孔.如果能克服排水孔可能把她吸走的恐懼,那就沒有任何事是克服不了的.



這一段證明茱蒂早年的體能訓練紮實,一口氣跳入水中,潛入池底.難怪她到現在還有辨法演動作戲.





Katie告訴Billy準備結婚的消息.這裡的對手戲,照理像是準情侶互相吃醋.可是茱蒂把「哥兒們」之間的味道,下手重了一些.

她有段對話也是影迷認為很有年輕茱蒂的精神:"We're gonna go everywhere. We're gonna do everything. We're gonna go to Pamplona and run with the bulls. We'll go to Paris, smoke lots of hash and go to the opera. Hang out at the Left Bank and talk about existentialism and revolution. 我們要去很多地方,做很多事.我們要去西班牙和公牛賽跑.去巴黎,抽很多大麻和聽歌劇.在河左岸散步,談論存在主義和改革."

有趣的是,Billy質疑Katie三心二意,便翻起舊帳說起那位長得像Montgomery Clift(蒙哥馬利克里夫特)的前男友.不知道為什麼要拿Montgomery為例子,因為他可是好萊塢出了名的櫃中同志.



這一段簡直是80年代典型的音樂MV.Katie在離去之前,與Billy共享最後的時光,所以有海邊黃昏景色,Katie穿著白色洋裝,浪漫燭光晚餐....所有老套戲碼,一應俱全.




通常茱蒂的銀幕情侶都很短命,但因她不是本片的主角,所以這次是她的角色自殺來結束配對.

有些人會質疑演員真實生活的同性傾向會影響在銀幕上詮釋異性戀情的可信度.其實主要變數不在此,而是劇本,導演的功力和演員的演技.茱蒂在這部影片的異性戀情,差強人意.我認為她的異性戀情最佳演出有二部,一個是<A Very Long Engagement 未婚妻的漫長等待 (2004)>以及意外驚喜:<Sommersby 男兒本色 (1993)>



參考:茱蒂福斯特作品列表

2007/11/24

Orange's Picks Part 2

橘色選片之二:導演篇

這一篇片單再度以導演為主軸.這些導演的成就已有相當的定論,我只是推薦個人較欣賞或是有歷史情感的作品.其中<銀翼殺手>是我最喜愛影片排名第四.在大師級作品中,我反而偏愛他們知名度稍低的小品,例如柯波拉的<鬥魚>,或史柯西斯的<下班後>.


Ridley Scott 雷利史考特


Alien 異形(1979)
Blade Runner 銀翼殺手(1982)
Thelma & Louise末路狂花 (1991)
Gladiator神鬼戰士 (2000)




Francis Ford Coppola 法蘭西斯柯波拉

The Godfather 教父(1972)
The Conversation 對話(1974)
The Godfather: Part II 教父II (1974)
Apocalypse Now 現代啟示錄(1979)
Rumble Fish 鬥魚(1983)
Peggy Sue Got Married 佩姬蘇要出嫁(1986)



Martin Scorsese 馬丁史柯西斯

Alice Doesn't Live Here Anymore再見愛麗絲(1974)
Taxi Driver計程車司機 (1976)
After Hours下班後 (1985)
The Age of Innocence純真年代 (1993)





Peter Weir 彼得威爾

Picnic at Hanging Rock懸崖上的野餐 (1975)
Gallipoli加里波底 (1981)
Witness證人 (1985)
The Truman Show楚門的世界 (1998)






George Lucas 喬治盧卡斯

THX 1138五百年後 (1971)
American Graffiti美國風情畫 (1973)
Star Wars 星際大戰(1977)






Robert Altman 勞勃阿特曼

Nashville (1975)
The Player超級大玩家 (1992)
Short Cuts銀色性男女 (1993)







David Lynch 大衛林區

Wild at Heart我心狂野 (1990)
Mulholland Dr. 穆荷蘭大道(2001)







Brian De Palma 布萊恩狄帕瑪

Carrie嘉莉 (1976)
Blow Out兇線 (1981)
Femme Fatale雙面驚悚 (2002)







Mike Nichols 麥可尼克斯

The Graduate畢業生 (1967)
Silkwood絲克伍事件 (1983)
Working Girl上班女郎 (1988)
Primary Colors風起雲湧 (1998)
"Angels in America" 美國天使(2003)
Closer偷情 (2004)



Stanley Kubrick 史丹利庫伯力克

Spartacus萬夫莫敵 (1960)
Dr. Strangelove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奇愛博士 (1964)
Barry Lyndon 亂世兒女(1975)
Eyes Wide Shut大開眼戒 (1999)

2007/11/22

Orange's Picks Part 1

橘色選片之一:導演篇

有人要求我推薦非關同志的電影片單,於是先整理出幾個導演的作品.這一篇推薦片單,口味較偏向天馬行空,看過我在網站上的完整簡介,可能注意到我最喜愛的三部影片,其中一部是<Brazil 巴西>.

我無法一一介紹每部影片,我喜愛它們的原因常常受看片時人事時地物的影響,都是些私密的歷史情感.推薦它們,希望你也能與這些影片結緣,找到自己的最愛.

Terry Gilliam

Brazil 巴西(1985)
The Adventures of Baron Munchausen 終極天將(1988)
The Fisher King 奇幻城市(1991)
Twelve Monkeys未來總動員(1995)

Joel Coen and Ethan Coen 柯恩兄弟

Blood Simple.血迷宮(1984)
Raising Arizona撫養亞歷桑那(1987)
Miller's Crossing 黑幫龍虎鬥(1990)
Barton Fink巴頓芬克 (1991)
Fargo冰血暴(1996)
The Big Lebowski 謀殺綠姆指(1998)
The Ladykillers快閃殺手(2004)


Jonathan Demme 強納森德米

Something Wild散彈露露 (1986)
Married to the Mob烏龍密探擺黑幫 (1988)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沈默的羔羊 (1991)





Tim Burton 提姆波頓

Beetle Juice陰間大法師 (1988)
Edward Scissorhands 剪刀手愛德華(1990)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 聖誕夜驚魂 (1993)
Ed Wood艾得伍德 (1994)
Corpse Bride 地獄新娘 (2005)




Luc Besson 盧貝松

Subway地下鐵 (1985)
Nikita霹靂煞 (1990)
Léon終極追殺令 (1994)
The Fifth Element第五元素 (1997)
The 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聖女貞德 (1999)

2007/11/19

Jodie in The Accused

<The Accused 控訴 (1989)>宣傳的標題是:"The first scream was for help. The second is for justice. 第一聲呼喊是求救,第二聲是要求正義." 本片是根據1983年發生在麻州,震驚全美的真實強暴案件"Big Dan's rape"改編成電影劇本.受害人Cheryl Araujo在審訊的過程中遭到反指控的歧視,彷彿受害者是自取其辱.幸好最後勝訴,再次向世人澄清觀念:不論對方言行舉止如何,都不可以將「強加他人之暴力」合理化.

這部電影是美國主流電影中,第一部嚴肅探討強暴罪行的影片,茱蒂成功的詮釋一位粗俗的藍領階級,身心嚴重受創,但要求的是正義,而不是憐憫.她以優異的表演,獲得當年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電影一開始,Sarah Tobias(茱蒂福斯特飾)遍體鱗傷逃出酒吧,在醫院中接受檢察官詢問,她說道:「我聽到有人尖叫,我才發現那是我自己.」

這不是一部輕鬆的電影,我僅在當年院線發映時看過那場強暴戲一次,再也沒有看過第二次.這次寫導引,我沒有快轉過場,根本是跳過不看,對我而言,記憶足矣.但我建議沒看過此片的成年觀眾至少要看一次全版電影.你或許會產生一點心理衝擊,但是那總比一些恐怖片產生的衝擊,要有附加價值.

這次我想把重點改放在影片中的感情表達.本篇放了多段兩位主角的對手戲.如果導演Jonathan Kaplan要代為否認茱蒂-凱莉的流言 (*請參考本站另一篇專文:茱蒂與凱莉),那麼Kaplan就該負擔引起流言的責任,因為是他把兩位主角的對手戲拍得像愛苗滋長.當然他會辯解那只是「女性情誼」.如果把檢察官換成男演員,就更可以看出那個味道出來.畢竟,好萊塢不是最喜歡在片中讓兩位主角激發愛意嗎?

請注意片段中常出現的「門」與「占星術」.社會階級,是Sarah Tobias一開始質問正義公平性的感觸,其實也是兩位主角「情誼」發展的初期障礙.門裡門外,門進門出成為明顯的場景象徵.而Sarah從頭到尾的占星話題,卻不斷被檢察官回絕,在我看來像是Sarah堅持自我的「追求」話術.最後,檢察官Kathryn Murphy(Kelly McGillis飾)表達對占星的興趣,請Sarah簽名,表示完全接納,兩位到此才有算有完美的平等關係.

這一個片段,Sarah Tobias經過醫院驗傷,警檢陪同回酒吧指認出一位嫌犯之後,檢察官Kathryn Murphy開車送她回家.車頭燈照亮一個像是畫了個大叉的禁制號誌.

在黑暗的車廂中,Sarah一開始低哼著曲子,用沙啞受傷的聲音不斷地提問:妳上過大學?妳喜歡占星術嗎?妳結過婚嗎?我的臉看來很糟嗎?.....好像沒有聲音,就沒有辦法塞滿生活中可怕的空洞.接下來的情節,我們看到她常用隨身聽,或是開著大音量的收音機,要不然就是一直說話,說著占星術.這時候的占星術,就像在<Taxi Driver 計程車司機(1976)>,是一種虛幻的未來,或是安慰.

Sarah在自問自答中透露一句:「我媽結婚10年,可是我爸在我出生時就離開了.」這一台詞其實更像是茱蒂的自白,令人剎時分不清演員與角色.

我以前一直覺得凱莉詮釋的檢察官很呆滯,現在回頭來看,這位茱莉亞學院出身的演員有她詮釋的道理:Kathryn一開始對這個案子是抱著職業性的關心,就像醫院中的驗傷人員,雖然不冷漠,卻顯得保持距離,不太回應.她對占星術這種話題意興闌珊.

Kathryn表示要送Sarah進屋內,可是Sarah藉故會吵醒男友,逕自下車回家.她的家在夜色中難以辨識,一到白天可見傍著河邊,殘破零亂的廢車廂充當住屋.

檢察官高大的身影出現在Sarah的門口,當時流行的大墊肩,讓穿上長風衣的Kathryn,像是硬擠進小屋內.她坐在小狗剛讓位起身的沙發,和四周顯得格格不入.

在進門的右手邊牆面可以看見一張占星的大海報.

Sarah穿著東洋風的短袍,喝酒舒緩情緒.她不死心地繼續追問占星的問題,Kathryn無奈,只好搪塞一些個人資料.

檢察官很職業性地預告Sarah將會遭遇的非難.Sarah則認為這些人格指控根本不能磨滅她受到傷害的事實.


Sarah要求將罪犯關進牢獄,但是Kathryn只聽上文,沒聽到下文.在辦公室擺足姿態,和對方律師討價還價,最後用惡意傷害罪,換得罪犯入獄.但Sarah真正的意思是要求以強暴罪行令他們服監.


當Kathryn自以為功德圓滿,在她中產階級品味的家中下廚宴客時,Sarah闖入質問,為什麼沒有判定對方真實的刑責?

茱蒂咬牙切齒的控訴,讓這一段成為訪談節目引用的片段.在我眼中,這一段表演的爆發力確實討喜,卻不是本片的最佳演出.

Sarah受到案發當時一位鼓譟者的挑釁,氣憤之餘開車衝撞對方導致受傷住院.這一段處理方式很煽情,我並不欣賞.但是從感情發展的角度,它解釋了Kathryn態度上的轉變,對Sarah二度傷害 的景況我見猶憐,參雜了同情與自責,轉而決心要將當時鼓譟者一併繩之以法.

Kathryn再次扣門,卸下她大墊肩風衣,面容樸素地要求懇談.並且低聲下氣地請求原諒.

我不太相信真實的女性檢察官會這樣體恤民情,在這一部影片中,唯一能解釋的理由就是感情.

如果你仔細看DVD,凱莉的眼框泛著淚光,卻能緊鎖著沒落下一滴淚來.茱蒂曾經盛讚她的控制力:「要她哭,她會說,哭多少?那一隻眼?哪時候?」




以下是我最喜歡的片段.兩人第一次誤會冰釋,Sarah陪著朋友前來Kathryn的辦公室.她一邊講電話,一邊狀極輕鬆,帶著熱切的微笑回頭望著Sarah.我看到這一幕,像被射中心坎.包含這一段,Kathryn在片中至少有三次回頭望著Sarah.


Kathryn回頭望著Sarah,還不算是情節最「嚴重」.每一次回頭,導演就會接到Sarah的笑容,就像這一幕,Sarah最大的喜悅就是看到Kathryn.




Kathryn要聽取Sarah朋友的證詞,便請Sarah坐在門外等待.這一段鏡頭處理很精彩,她敏感地對著門內東張西望,後來索性戴上耳機與外界隔絕,旁人都好像變得面帶狐疑,例如那位不斷打字的秘書,她偶而飄來的眼光,或是路過的男性檢察官,他不解的打量......這些交會的眼神和門內不利的新證詞,累積了爆發力.


Kathryn接著責問Sarah為什麼沒有告知她與朋友事發前的對話, Kathryn氣得大罵:"No Secret !".我覺得這是一項充滿「弦外之音」的指責,檢察官怨Sarah沒坦白曾說出對那個大學生的性幻想,似乎Kathryn氣憤原因,情感上的被背叛,更甚於在案情上未被充分告知.

Sarah當下面子掛不住,負氣離開,Kathryn看著她的背影,火大關上門.其他人旁觀她們互飆,像不像在看一對情侶吵架?在好萊塢電影起承轉合的公式,男女主角一定要經過一些衝突,才顯得後面的和好彌足珍貴.這裡似乎是同樣的應用.



在這一個片段之後,有一小段劇情我沒有放進來.Sarah雖然負氣離開辨公室,卻沒有回家.她在外面一直等Kathryn下班,再快步到Kathryn車邊,敲著車窗,咬牙拉下身段,很簡短地向對方道歉.


鏡頭停留在半開的車窗,和Kathryn淺淺地微笑.我也跟著笑了.

我向來很注意門、窗戶在影片中的運用,請參看:Talking About : Window,你就知道我們為什麼要跟著微笑.



Sarah終於要出席法庭作證.Kathryn跟著另一個人 (好像是她的男友,曾出現在她家中聚餐) 已走進法庭內,但又走回來拉開門,回頭看了一眼Sarah.這是Kathryn在片中第二次回頭.那不只是安撫Sarah的情緒,更是強烈的情感牽掛.


導演照例把鏡頭接到Sarah甜美的笑容,仰望的眼神.

至於這場法庭戲,茱蒂早已駕輕就熟.我們在她於功夫影集的第一場法庭戲,就已列過她在<Mesmerized (1986)>、<The Accused 控訴(1988)>、<Sommersby 男兒本色 (1993)>、<Nell 大地的女兒(1994)>、<Contact 接觸未來(1997)>等的豐富經驗.


右圖這個片段,我沒有放進來.Sarah幾乎把Kathryn的辦公室當成另一個家,站在門口,揮手招呼,喜悅地送上咖啡.



Kathryn接受她殷勤,卻不表示會接受她的占星.當Sarah再度提出她排出來的命盤,才一開口,Kathryn便制止:Not Now! 不要現在提這個話題.Sarah只好低頭不語.這時候的占星開始有了另一層意義,那不再是一種虛幻的未來,而是Sarah用自己的方式(或是能力)對Kathryn的肯定,甚至可說是間接的取悅.



這個片段是當她們等待判決時,Sarah再度提出為Kathryn 排出來的命盤.Kathryn終於有閒情逸緻聽她陳述,可是當問起Sarah自己的命盤時,Sarah以「忘記了」來閃避回答.Kathryn很技巧地問起自己是不是同樣擁有Sarah的特質,引得Sarah興奮地在旁邊解說.這一幕是她們在電影中最靠近的一刻,堪稱是Talking About : Necking的遺珠之憾.

茱蒂在片中最動人的表演,便是 Kathryn請Sarah在命盤上簽名時,她內心悸動又得強忍住淚水.這個角色在這部影片中的多層次,幾乎可用這一段當做取樣代表.



在宣判前的一刻,Kathryn 從遙遠的前排座位,回頭穿過重重人牆,搜尋幾乎是坐在最後的Sarah.這是她在片中的第三次回顧(其實,她在這一段回頭二次).這樣濃烈的「女性情誼」是不是足以令人胡思亂想?


宣判勝訴時,整個肢體表演反而被壓抑住.Sarah迎上前去,露出燦爛的笑容.但沒有進一步的動作.



Kathryn只有意味深長的凝視.也沒有其他的行動.勝訴後會出現的擁抱、握手......通通沒有出現.




在下一個很短的鏡頭中,顯示原來兩人是牽著手.在她們四目交接時,是牽著手的.如果你沒仔細看,鏡頭便過去了.




當她們一起併肩走出法院大門外時,雖然不是牽著手,卻是一路側頭「深情」相望,直到記者拆散她們.如果你沒從記者的身影中仔細看,鏡頭便過去了.





我不禁要問,電影中的感情有比現實中的流言遜色嗎?





參考:茱蒂福斯特作品列表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