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入購買【拉子時代】

串聯每部電影和每段感情的時空背景

自己寫作,自己出版

台灣第一本以自出版介紹「如何自出版」,看看三家電子書平台主管怎麼推薦

點入購買《卡麥蓉的錯誤教育指南》

一部拉子成長小說的啟發,從讀者、觀眾到意外的ex-gay專題研究

活著,就要繼續寫下去

希望保持一年一書的進度

顯示具有 A-Z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A-Z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0/04/16

Baby Boom:part 3

French Twist (Gazon Maudit) (1994) - 我的心裡只有妳沒有他
這部法式瘋狂喜劇不是典型的酷兒影片,而是商業電影中挑選了一個反傳統家庭組合的故事。多虧法國人的幽默感,讓一般觀眾不會望而卻步。當年我在台北中興百貨的電影院看首輪放映。那一個地區曾是台北最具「知青架勢」的聚落,這部影片確有如魚得水之地利。

男主人花心在外,多才多藝的Uncle T趁虛迷住了女主人。男主人急急回防,為了挽回妻子竟答應三人共同生活.當然,男主人想辦法挑撥離間讓第三者不如歸去,但對方附帶條件是想生個小孩,於是兩人一起幻想著女主人辦事.過了一陣子,女主人找到她,發現離去的緣由和她即將臨盆,堅持將她和小孩帶回家.....於是三個大人和數個小孩一起組成大家庭.

這是商業電影中少數對雙性戀態度正面,不但女主人越來越顯強勢,連男主人最後找房子時都被俊俏的男屋主迷得神魂顛倒.

Being John Malkovich (1999) - 變腦
Charlie Kaufman是近年最突出的編劇,觀眾對他的電影劇本指名性還強過導演或大牌演員.故事很有原創性,傀儡師發現進入一棟大廈的怪門,可以在短時間進入「約翰·馬克維奇」的身體感官中.他向唯利是圖的Maxine(Catherine Keener飾)透露,她竟然將此門轉化成入場卷銷售給張三李四.傀儡師的妻子Lotte(卡麥蓉·狄亞飾)也進去一遊,發現自己喜歡成為男性的身體.而Maxine利用Lotte再度成為「約翰·馬克維奇」時,和這個身體發生關係,後來生下一個女娃.接下來還有很長的故事發展,但結尾是Maxine與Lotte兩人確認對彼此的愛意,決定帶著女娃一起共同生活.

我喜歡劇本的解構論點,人的性傾向是知覺與感官多重組合的結果.好萊塢拍過許多女變男,男變女的影片,但很少大膽越過雷池一步.

Chutney Popcorn (1999)
這是更另類的家庭組合.Reena是印度裔美國人,原本和女友Lisa快樂地生活.由於她的姊姊婚後無法懷孕,為了姐妹情,也為了取得保守母親的認同,她決定成為姊姊的代理孕母.當然這個舉動一開始將女友嚇跑,但是在喜劇的設定之下,最後一家和樂,連女友亦回心轉意.

我知道故事有點天方夜譚,但是在亞洲家庭傳宗接代的觀念中,什麼都會發生.只是我真得不敢相信她的女友會回心轉意.

Gaudi Afternoon (2001)
原著的趣味來自於性別模糊的曖昧,但由好萊塢知名演員演出,便完全失去意外驚喜.電影一開始是典型的撫養權之爭.「紅衣女郎」來到巴塞隆納找尋「逃夫」和被一起帶走的女兒.故事慢慢發展,「紅衣女郎」其實是由男人裝扮成女人,由Marcia Gay Harden「反串」.「逃夫」則是女人,由Lili Taylor戴上棒球帽,穿上棒球夾克扮Man.「逃夫」在巴塞隆納已經另有女友,家庭關係岌岌可危.但最後為了小孩的最高福祉,全家重新團圓.不是我不接受這種結局,而是電影處理得令人難以信服.

What Makes A Family (2001)
美國很喜歡拍攝各種撫養權爭議,這部是關於女同伴侶的子女.Janine(Brooke Shields 布魯克雪德絲,是的,就是以前的「漂亮寶貝」)與Sandy(Cherry Jones,已出櫃的女星)舉行公開的結婚儀式,婚後由Sandy人工受孕生下一女.很不幸地,數年後Sandy罹患重症去世,她的父母竟以血統為由,搶走小孩的撫養權.Janine開始打起官司爭取,還好Sandy生前有錄影留下遺言指定Janine為監護人,而且Sandy的父母住在養老院,生活環境並未優於Janine,終於爭回小孩.

布魯克雪德絲當年宣傳這部單元劇,接受The Advocate同志雜誌專訪,透露她是兩位男同志撫養長大.

Under The Tuscan Sun (2003)-托斯卡尼艷陽下
理想的家庭組合與性別無關,與血統無涉.愛-才是家中的基石.這部影片的大家庭並不是從同志的角度出發,而是一位失婚的異性戀女子,建立一個關愛眾人的庇護所,同志單親媽媽更獲得加倍的關愛.

Sandra Oh因本片受到同志觀眾青睞,我卻想讚美Diane Lane(黛安蓮恩),把直同志的大愛表現得動人心弦.

Love My Life (2006)- 愛我生活
女同影片出現小孩已經越來越司空見慣,但是出現小孩長大之後也是同志一員,確實還不多見.日本的同志影片規模在亞洲市場不成氣候,但在眾多處於花樣年華發展情愫的女同影片,這一部主角的家庭背景卻意外地領先群雌.

不過我有點擔心保守人士會想歪,以後更不准同志生小孩,誤以為同志基因會遺傳.我對同志基因一事表示懷疑,因為同志只是後天的社群,不是天生的族群.誰是同志,都在大自然不可解的計劃中.

2010/04/07

Baby Boom:part 2

The L Word (2004~2009)
I.C.對影集中的許多題目處理得虎頭蛇尾,但對T&B與小孩的故事卻始終沒有鬆手過,所有可能發生的支節全都寫進劇本,是這同類劇情的百科範本.其實與小孩劇情有關者不只TB,Jenny在White Party遇見第二位同性情人,因為還不想生子安定下來而戀情告吹.Helena一出場就是在爭撫養權.最奇怪的是讓Max在性別的模糊地帶懷孕,弄得只有爭議,沒有誠意.

Saving Face (2004) - 面子
傳統的華人家庭好不容易接受了女女伴侶,但對傳宗接代卻一點也不放棄,Wil噴出的那一口酒絕對是戰慄一百,巧妙地隔海呼應《愛像一條魚》。

Hospital Central (Maca & Esther 劇情自2004~)
這部作品讓我意識到自己是電影觀眾而不是長期影集迷.Maca與Esther剛開始的二、三季確實很討喜,但影集久了失去彈性,編劇開始加料,不只是懷孕,二個角色還輪流發生外遇、意外傷害....

She Hate Me (2004)
很訝異Spike Lee會拍「直男的異想世界」這種令人倒胃的故事.直男因故失業,遇上轉隊變成女同志的前女友,因為金錢和過去情份,幫助她們懷孕生子.沒想到前女友異想天開,促使他變成妓男,並成為他的經紀人,專門引介給想生子的女同志.

Happy Endings (2005) - 完美結局
沒那麼有錢的女女伴侶,同樣是只要精子,不要共同監護.壞就壞在沒有事先說明,而是背對男同好友偷偷摸摸動手腳.東窗事發後,不但友情告吹,還傷及對方伴侶的感情,結局一點都不完美.

I Can't Think Straight(2007)
末段Lisa Ray的角色想要一堆小孩,完全擁抱主流影片多子多孫多福氣的傳統價值.


Tick Tock Lullaby 滴答搖籃曲(2008)
一群想要懷孕生子的人,包括一對夫妻,一對女同志和一位單身女子.或許伍迪艾倫式地辯證對白挽救了影片.但對我而言已經很疲乏了,如果沒有突出觀點,拜託別再拍這類求精生子的電影.

Baby Boom:part 1

女同影片在千禧年之後到達嶄新的發展階段,其中為數不少提到「女同生子」。這類劇情通常一開始是問道誰要負責生育,繼而是怎麼進行.小孩生下來,接下來又有撫養權的爭議.這樣的主題特別引人側目.並不是因為它叫好叫座,反而是一直都沒有深獲人心的作品出現,讓女同的角色能超脫傳統女性的範圍。

今年柏林影展泰迪熊獎由《The Kids Are All Right》勇奪,獲得大部份影評的讚賞。或許在這一個主題中終於出現了佳作。在等待它商業放映之前,我們可以回頭看看過去的影片,了解這些年來「女同生子」的故事是如何發展?

What's Cooking (2000)
四個家庭發生在感恩節的故事。一對女同志回家團圓,爸媽只是默認她們的關係,但不願大方擁抱。結果邀來作客的大嬸婆,不解緣由就是愛打破砂鍋問到底。Rachel(Kyra Sedgwick飾)被逼得當眾挑明,而且還坦言懷孕。爸爸一直沒有辦法接納女兒的女同身份,當然無法接納借精懷孕。女兒那一幕的委曲成為整部影片最心酸的時刻。

後來TLW在漫長的「女同生子」故事中,初期有一段是Bette和Tina與爸爸聚餐,提到Tina懷孕,這位老先生無情地認為與自家無關。

If These Walls Could Talk 2 (2000) - 為妳鍾情
由Anne Heche編劇及導演的片段,非常刻意地將劇情處理成誇張喜劇。Sharon Stone與Ellen DeGeneres合演富有的女女伴侶,對男同志好友開門見山的條件:只要精子,不要共同監護。後來她們從診所找到來源,Ellen拿著儲精桶回家預備授精儀式。我實在沒有辦法感受她們求子的欣喜,只覺得這段表演得很拙劣。不過從此開始,美國的「女同生子」幾乎不再走悲情路線。

Queer As Folk (2000~2005)
Melane and Lindsay向其中一位男同志借精生子.如果沒有這一層關係,編劇還真不知怎麼安排女同出場.

Kissing Jessica Stein (2001) - 親吻潔西卡 *Review
在傳統的猶太婚禮,女女伴侶仍然備受注目,但不再是負面的角度.三姑六婆圍著Helen,最關心的是誰要負責生小孩。



Goldfish Memory (2003)- 愛像一條魚
片中紛亂的愛情觀不見得廣為接受,但其中懷孕生子的女女伴侶最後是信守忠誠。Angie不小心懷了同志男友的小孩,引起女友分手危機,兩人坦然接受共度難關之後,女友也想生子,精子的來源轉到同志男友的男友身上....對方嚇得噴出一口酒。這個舉動成為我們對這類生小孩念頭的標準反應之一。

2009/03/07

Talking About:Bench

象徵美好關係的公園長椅

我已經注意拉片中的公園椅很長一段時間,由於<I Can't Think Straight>片尾再度出現同類場景,決定整理個小專題.

剛開始,以為大家對美景有志一同,到了<Puccini for Beginners>,我悟出可能是女同在公共空間中的PDA(Public display affection),有同志平權的意味.

I Can't Think Straight>(2007)

最後Tala(Lisa Ray)與Leyla(Sheetal Sheth)言歸於好,她們就像<Imagine Me And You>片尾,在英國的公園長椅相偎喝著咖啡.不過,Tala提到要換個更大的房間,為將來的子女作準備.Tala用一個吻來加強這份夢幻未來.我卻懷念起<Saving Face 面子>Wil對生小孩的反應:嚇得吐掉她口中的酒.對啊,為什麼家庭成員一定要有子女才算數?

Puccini for Beginners> (2006) *Review

女主角Allegra像個男人一般敞開雙臂與新任女友Grace坐在公園長椅上.Grace很遺憾,以前男友從沒這樣摟著她.Allegra不經意地回應她:下次一定要告訴下一任男友.Grace反應更絕:我現在就在告訴下一任"男友"啊.(我想到這一段就很同情Grace)

Allegra經歷雙性戀的冒險,最後還是與差一點要嫁作人婦的前女友 Samantha復合.於是電影再度以公園長椅作為結尾.





Imagine Me And You >(2005) - 四角關係/新娘向後跑 *Review

大家對公園長椅印象最深的一幕,就是片尾Luce與Rachel倆人坐在公園椅相偎喝咖啡.我甚至覺得我們應該開發這種小擺飾商品,象徵美好的拉子關係.



Saving Face>(2004) - 面子

片中也出現過長椅,不過是紐約長堤邊,不是在公園裡.Wil與Vivian在午間短暫的約會,倆人共享熱狗麵包,而不是喝咖啡,因為不是結尾的場景,氣氛並沒那麼浪漫,但很符合華人務實含蓄的性格.


<Tipping The Velvet> (2002)*Review

這裡所象徵的美好關係,範圍更廣大一些.Nan、Florance、她的哥哥、Florance心儀的Lilian,死後託孤之子.四個人組成特別的家庭,坐在風光明媚的公園,互相表達希望在天堂仍有彼此照料.這也是Florance第一次對Nan含蓄地表達好感.



參見:Talking About A to Z 主題索引

2008/10/27

Talking About:Hospital and Lab 1

日本的醫院制服癖,以女護士為目標,很少以代表醫生的白長袍為目標.嘿嘿,白長袍通常是「加害人」.不知為何,近期的拉片很喜歡女主角是穿白長袍的,大概Lang形容的「克己復禮」,是一種致命吸引力,或是戲劇張力.

最有趣的是拉片的心理醫生.通常她們在出師前或出師後,都躲不掉自己狂追對方,或被誘惑的命運.(本篇只談影片,影集角色另外再談)

<The Jane Austen Book Club 珍奧斯汀的戀愛教室 (2007)>
片中上山下海的拉子,一次攀岩墜地送醫院急救,馬上煞到華人葉醫師.白長袍沒有在此顯出作用,反而是對方拿起聽診器在醫生沒穿白長袍的身上打聽,最後索性跨上身來進行CPR.

<Four Minutes/Vier Minuten 情鍵四分鐘 (2006)>
我們可能只記得Traude Krüger 是上年紀的鋼琴老師,別忘了她年輕時與戀人都是護士.教堂權充醫院,到處都是渾身是血的傷兵.鏡頭隨著護士來到二樓,Traude在空檔中閉眼彈琴.對方併肩坐下,慢慢伸手圍住她的腰身,轉頭在她的頸間輕輕一吻:戰爭地獄裡的短暫天堂.

<Red doors (2005)>
王二小姐在片中還不是醫生,而是醫學生.狐媚的女演員邀酒,幾杯便迷倒白長袍.

Saving Face面子(2004)>
Wil穿手術服多於白長袍.她可以在手術台上大膽揮刀,但是面對感情,卻是雙手環抱,退後一步

<Producing Adults (2004) >*Review
兩人是醫院的同事,看到她身著白袍,叉手一站,我馬上能理解她的魅力何在.

Laurel Canyon月桂谷 (2002)>*Review
Alex(Kate Beckinsale凱特貝琴賽)沒穿白袍,她是研究果蠅的準博士.戴上眼鏡的科學家,與愛上搞搖滾樂的嬉皮婆婆,真是高反差的戲院張力.

<Amour de Femme/A Woman's Love (2001)>
中途轉彎的少婦,跳舞是休閒嗜好,正職是整脊師.

Being John Malkovich變腦(1999)>
研究靈長類的學者(Cameron Diaz扮醜演出),偶然透過神秘通道,體驗從男人的眼光來看女人--Maxine也愛這個味,從此對她愛到不能自己.

It's in the Water (1996)>
原本是同學,在家鄉的醫院再度重逢.不知金髮少婦以前有沒有喜歡過黑髮同學?此番重逢,可能白袍有一點推波助瀾的效果.

Serving in Silence沈默的處罰 (1994)>
Margarethe Cammermeyer不穿白袍,她是軍中高階護理長官.她的魅力不是傳統的「克己復禮」,而是鐵與血的毅力.

Three of Hearts獵愛高手(1993)>
我記得她是護理人員,不是醫生.沒關係,穿上白袍,態度就柔軟多了,較她一開場穿著皮衣的酷樣,完全轉變.

<Basic Instinct 第六感追緝令(1992)>
Catherine Tramell(Sharon Stone飾)既是作家亦是不執業的心理學家.Dr. Beth Garner(Jeanne Tripplehorn飾)是警方的心理醫生,亦是男主角的前女友.劇本扯到最後,怎麼Catherine與Dr. Beth在學校還有一段理不斷的感情紀錄.

The Hunger 千年血后 (1983)>*Review
另一位研究靈長類的學者,完全抗拒不了Miriam(凱薩琳丹尼芙飾)利用琴聲隔空引誘.

2008/10/14

Talking about : Love Letter

女女情書的力量,無遠弗屆

<V For Vendetta V怪客 (2006)>

一頁女同的自傳,激發女主角艾薇自由平等的革命意識.故事其實只是Valerie從她懞懂的少女初戀到她人生三年最美好的女女關係.卻因為戰爭壯大「偉大政府」的權力,與眾不同成為危險的事,同志再度成為需要鏟除的異己.Valerie的自傳不只是她自己的故事,也成為傳承給艾薇不朽精神的情書:我不認識妳,但我愛妳,希望世界會變得更美好.

The Love Letter 情有千千結(1999)>*Review
幾十年前,二個年輕女子的秘密戀語,重新出土成為眾人的愛情靈藥.因為愛情的感染力,是不分性別、年齡!




Aimee & Jaguar (1999)>
如果以為上述的情書都是虛構,真正的情書才沒有那麼大的影響力,那就看看這部真人真事.Aimee 與 Jaguar是二次大戰期間兩個女子互通情書的暱稱.兩人的身份猶如水火不容的世仇:納粹軍人妻子/情婦 Lily、猶太裔女間諜 Felice.

Felice之後被抓入集中營,Lily想盡方法要救她,始終沒有成功.Lily便守著她的書信、照片和無盡的思念,等到白髮蒼蒼.後來她的故事被出版,被改編成影片,讓後人得以見識真實版女女情比金堅.

2007/09/10

Talking About : Window

可能是羅密歐與茱麗葉窗台夜會的浪漫影響,很多影片不能免俗地安排男主角在窗下呼喚著女主角,彷彿男主角的深情仰望才能突顯女主角的眩目美貌和激情的渴望.從90年代起,世界各地女同影片中,這個橋段一視同仁不缺席.

Nina's Heavenly Delights 蓮娜的甜美生活(2006)> *Review
蘇格蘭代表:當Nina還在師法前輩,用小石子敲響對方的窗戶,而不是按電視對講機扣門,其實是在暗示接下來:敲敲敲進了我的心!



<Voice of Waves 那年夏天的浪聲 2005>
台灣代表:這是個倒敘回憶的故事,我們姑且接受用小石子敲窗戶的方式.(奇怪,當年我騎腳踏車到眷村去找她,怎麼都找不到小石子?)





D.E.B.S. 高校女特務(2004) >
好萊塢代表:身為頭號罪犯,敲窗戶恐怕行蹤曝光,會被亂槍打死,還是直接破窗而入較好.




Show Me Love (Fucking Åmål) 同窗之愛(1998) >
瑞典代表:把小石子敲窗戶的傳統顛覆一下,女主角歉疚折返,卻不小心敲破窗戶.




Foxfire 烈火青春(1996) >
好萊塢代表:敲窗的方式是直接爬到窗前,用手指扣窗,而且第一次就直接進到屋內.





When Night Is Falling 夜幕低垂(1995)>
加拿大代表:用小石子敲窗太俗氣了,乾脆用愛神的箭把自已的誘惑玉照射進窗戶.






French Twist (Gazon Maudit) 我的心裡只有妳沒有他(1994) >
法國代表:她最大膽,不只敲醒女主人,連男主人都一併敲醒.沒辦法,這個屋簷下,將來要三人共同生活.






特別收錄
Sylvia Scarlett男裝(1935)>(*Review)
雖然凱薩琳赫本在本片穿男裝,敲窗爬窗是為會情郎,容我胡思亂想把屋子裡的主角換一下.......

2007/07/25

Talking about : Water_Part 2

先前,已推出The L Word_Water的主題文章,現在要來看看其他影視中出現的相畫面.

Gray Matters 格瑞的困擾 (2007)> (*Review)
關於共浴同飲香檳,<Gray Matters>算是<Sugar Rush>的後輩.不過,Kim末了至少勾住Sugar,可是這一場戲對Gray到底有何作用?好像徒勞無功.除了她嫂嫂入水前全裸抱著冰筒,讓觀眾眼睛吃冰淇淋之外,不曉得這一段所為何來?




Love My Life (2006) > *Review
看日片取景方式:因為居住空間有限,一個浴缸勉強取到兩人同時入鏡.




Butterfly 蝴蝶
香港同樣地狹人稠,但是這一戶人家的浴缸真是海派.小葉借別人的場子約會,道義上有點說不過去.可惜這場情慾戲,表演不到位,浪費浪費.....





South of Nowhere S1 (2005)
美國的YA影集總要賣弄一下俊男美女的胴體.但這一集Ashley在開導Spencer的性傾向疑惑,配上她們躺在海邊的青春身影,恰如其分,沒有賣弄意味.想想第三季的Ashley,忍不住感慨美好的過去.




Sugar Rush S1 (2005)
她們逃家至倫敦的大飯店,落地窗外的聖保羅大教堂,襯著她們共浴同飲香檳的畫面,既虛幻又苦澀.




Sugar Rush S1 (2005)
12月的海水冰冷刺骨,兩個演員非常盡責地跳入海中,詮釋年少輕狂.在<Love My Life>也見到二個主角作勢要衝入海中--只是做做樣子.



My Summer of Love 夏日午後的初纏愛戀 (2004)>
山谷山澗都有女性性徵的暗喻.她們的愛與恨,開始與結束,都在這裡發生.




Laurel Canyon 月桂谷 (2002)> *Review
竟聯想起TLW第一季,Alice的媽媽吹牛年輕時曾在游泳池和別的女人大膽玩樂.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