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入購買【拉子時代】

串聯每部電影和每段感情的時空背景

自己寫作,自己出版

台灣第一本以自出版介紹「如何自出版」,看看三家電子書平台主管怎麼推薦

點入購買《卡麥蓉的錯誤教育指南》

一部拉子成長小說的啟發,從讀者、觀眾到意外的ex-gay專題研究

活著,就要繼續寫下去

希望保持一年一書的進度

2006/12/31

Bad Girls Feature : Nikki's Tears

Nikki含淚的畫面不少,以下是第一季中,她流出淚來的片段:

110
千辛萬苦救回Monica,看她抒發獲得自由及生命的感言,能不感慨?




109
怎麼這場相吻變成自已一廂情願?





107
應該是被氣哭了:笨Helen,妳不知道It's about this--我的心啊?




105
女友分手、Rachel自殺、明明是Shell搞的鬼,卻沒有人相信、和她打架卻只有我被關,天理在哪?




104
為了保護Trish而犯法,她忍不住寂寞就可以提分手,Nikki不是成冤大頭?




102
平白被陷害搜身,再加上海大人不分青紅皂白先罵一頓,真是倒楣至極.

2006/12/27

Loving Annabelle

<Loving Annabelle>的編導Katherine Brooks節衣縮食獨立製片的行為令人敬佩,但不論她在網路上花多少精神說明創作理念,都無法掩飾她的作品眼高手低的問題,甚至讓我質疑她的誠懇.在網路一片盛讚聲中,這一篇是評價較負面的Minority Report.

在拉子影視有限的年代,市場上只要是相關題材的創作,我們幾乎都用特別寬容標準,購買正版還不足以表達深深的期許,就算要批評,恐怕都是好幾年以後才解禁.抱歉,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本以為編導是新人,心想要酌情輕重,一看她已在電視界打混一陣子,反而深惡痛絕她好的沒學,只知道把精力花在表面功夫.這部充斥太多前人影子的商業取巧之作,簡直是濫用拉子觀眾的支持!(我終於come out對這部片的感覺!)

編導參考太多前輩的作品,就像時下交報告時複製過多網路文章,用功到她以為是自己原創.我不忍心說她是抄襲,但是真的沒有轉化成自己的內容.從電影海報就可見一斑,它的編排方式令人聯想<My Summer of Love (2004)>.我發現別人也有同感,這篇發表於Moviepie影評,也是炮聲隆隆!

故事背景設在天主教女子寄宿學校的老少師生同志戀情.一看就是禁忌爭議的內容,先天就具有宣傳話題.但是很抱歉,這條路上已經人聲鼎沸.導演承認她是受到<Maedchen in Uniform (Germany, 1931)>的影響而拍出,但是她只是借用美美的攝影和音樂,拉攏年輕拉子.

*我有<Maedchen in Uniform>原版VHS,30年代黑白電影的質感仍令今人訝異.在<Henry and June 第三情(1990)>戲中Henry Miller的妻子June (Uma Thurman飾)與Anaïs (Maria de Medeiros飾)去看電影,就是看這一部.June還對Anaïs佻情:妳是那老師,我就是那學生...

天主教女子寄宿學校,繼女子監獄之後成為女女相戀的溫床,拉子的大本營嗎?常看日本動畫的影迷都知道,不少百合劇情都是發生在天主教女子寄宿學校,< Lost and Delirious(2001)>早就專美於前,如果沒有更傑出的劇本,後人真的不必再拿女校做奇觀式的廉價消費.

老少師生戀情,挑戰的是倫理與階級對愛情的桎梏.我們可以用開放的心胸來接受各種感情形式,但編導至少要提得出好的戲劇點吧!我認識不少現職的中學老師,一看Simone的角色塑造,就覺得大有問題.她太柔弱無定見,像不經人事的少女,一點都不符合角色該有的年齡和專業態度.而Annabelle則太過老成進取.那種藉機摸項鍊、碰手指、送玫瑰的追求方式,一方面引不起成熟觀眾認同Simone,二方面Annabelle如此輕易得手,戲劇的衝突性被白白浪費掉(又是因為預算不足嗎?)

我最受不了有人讚美二位主角的演技?拜託!飾演Annabelle的年輕演員真的是呆若木雞,除了裝鼻環、抽煙、畫黑眼影...這種表面式的叛逆包裝,她在課堂上看老師的那種眼神只是一再重覆.我們已經有<South of Nowhere>的Ashley,Erin Kelly真的可以回去重修表演學分,順便陪著導演重修編劇概論.

飾演老師Simone的Diane Gaidry,雖然擅長眼波流轉,但是除了褲裝還算英挺,她的詮釋和空洞的劇本旗鼓相當.我最受不了的就是她拿相機的方式.沒錯,她只是演員,但是導演應該要教她把相機拿穩,取景時要堅定.觀摩一下<High Art 高檔貨>吧,看看Ally Sheedy是怎麼拿相機的.

我只承認她們的床戲「精確」,可以做其他拉片教學範本.這一點幾乎是所有評論的共識.但也因為「太精確」,我對Annabelle會掛著念珠懷念初戀情人感到高度懷疑,她拿一盒泰國菸,難不成對方是信仰「歡喜佛」?

年輕演員中,反而飾Cat和Colins的二位演員帶動一些戲味,要不然整部戲真要無聊死了.

導演很愛廉價消費禁忌主題,Simone在教堂內幻想被Annabelle勾引,就是掛禁忌的羊頭,賣譁眾取寵的狗肉.情欲綺想在拉片不是沒用過,<When Night Is Falling 夜幕低垂>裡神學女教授一邊抑鬱地洗碗,一邊幻想女魔術師從背後悄然地撫吻;<Fucking Åmål 同窗之愛>年輕的Agnes想像暗戀的Elin在她頸上一吻;連<Imagine Me and You>都有一段幻想....但是在教堂的性幻想?如果沒有阿莫多瓦的功力,不要輕易嚐試.

導演最糟糕的羊頭狗肉,出現在同學Cat於游泳池吻Annabelle,前段拍得像是<Wild Things 野東西>,後段Annabelle突然變臉義正詞嚴推開Cat.但是導演在預告片故意只出現前段,令人厭惡她的商業操作.




有一段,大家玩起"I have never"的罰酒遊戲,Annabelle故意出題「我沒有和女人做愛過」,因為有經驗而喝罰酒.她自己是無所謂,其他女孩還覺得很興奮,算是有趣的一點.這個遊戲在<Go Fish>已是一段經典,導演拿來再度回收利用.



Cat很早就猜出Annabelle迷戀Simone,她忽而男情女情的性向,反而較有時代感.校園中知道Simone性向的人不少,校長曾經控制過年輕的Simon,也在門外看到Simone與Annabelle的奇異互動;神父不僅知道Simon與Amanda偷拿葡萄酒,其實也知道她們的關係.當Annabelle為了否認暗戀而與Cat大打出手流鼻血時,我突然想額手稱慶,活該妳打不贏.


我感到唯一有趣的是二位主角做愛前後的衣服.Simone在舞會上穿的是白色外衣,等到被Annabelle剝掉,發現裡頭是象徵慾火的全紅內衣.次日被校長破門而入,Simon急忙穿上紅色外衣,象徵心性終於內外一致.



後記
本文一出,爭議不斷,有二個議題最常被討論,我想補充說明:

1)"或許品質不是很好,但還不至於是差到家"

我的出發點是愛之深,責之切!Katherine Brooks從1992年即進入電視製作,IMDB洋洋灑灑列出參與作品超過十項,比起同樣是首部電影編導的Alice Wu(Saving Face),Angela Robinson (D.E.B.S.),相較之下,Brooks該算是老手.她在影展,YouTube,部落格...的宣傳,在圈內人人引領期盼.Afterelln美文讚賞,KissingFingertips批評之處相當委婉....

如果它真的很爛,沒有人會提及,但是網路一片盛讚後的成果如此,突顯影片過譽:她應該拍好,卻沒拍好.痛心疾首都來不及,它就算有優點,也是瑜不掩瑕,我完全失去鼓勵她的動力.這可能是我們角度不同所引起的爭議.

我贊同Vickie的一段話
.... no matter how desperate moviegoers are for lesbian love stories, just because you can make one, doesn't mean you should. And just because you still go ahead and make one anyway, doesn't mean I'm going to like it.
不論電影人是多麼想拍一部女同愛情故事:你有辦法拍片,不表示你有資格來拍;你執意拍出後,不表示我一定要喜歡它.

對這一句,我還有個註解:不是「性傾向」,而是「品質」決定一切.


2)"應該肯定DIANE的演技"

如果Simone是年輕剛畢業的老師,或許本片詮釋的方式尚可接受.但Simone不是菜鳥.
老師是很特殊的專業,他們面對管理群眾的壓力與教學倫理要求,自然形成師生關係的張力.就算是新生代強調師生打成一片,仍有權力界線.其實師生戀好看之處,不就是如何跨越這個階級障礙?可是Simone缺少應有的堅定氣質(她拿不穩相機只是一例),她的尖細似少女的聲音,無法定視的眼神,讓我直搖頭.她一而再讓Annabelle直觸其項頸甚至胸前,只討好觀眾,卻有違常理.這那有感人戀情,只有廉價誘惑.我恕難認同她的演技.但我認為編劇比演員要負更大責任.

2006/12/25

Notes on a Scandal

Notes On a Scandal 醜聞筆記:很棒的小說故事,很爛的改編電影

我沒有那種慣性,認為改編電影一定比原著差.不同媒體有各自表現的優勢,我喜歡分解評斷.但是這次電影編劇實在太便宜行事了,就算演員再傑出,也只像文過飾非.

在篇幅有限的電影劇本中,編劇只想講一件事:芭芭拉這個老女人有多變態.所以,每個角色的景深都不見了,每個人都變好了,只有芭芭拉變得更露骨扭曲.用這種劇本格局怎麼可能把Judi Dench送上獎座?原著裡人心幽明晦暗,如果編劇真要粗枝大葉將芭芭拉定位為女同(但我並不認同),請他多看看日本百合動畫,學習如何拿捏曖昧.

另外,配樂大師的作品真是不敢苟同.大家都說原著是屬於尖酸刻薄黑色幽默,可是他老兄把它弄成急著趕一個半小時結束的驚悚劇.音樂情感強過演員表情也就算了,最後成音展現更是「駭人聽聞」,電影院的音響震得五臟六腑翻轉,讓觀影印象更負面.

忘了提一句,電影海報設計像極阿莫多瓦的<Hable con ella 悄悄告訴她 (英文片名:Talk To Her )

從一個社會案件,全球新聞說起...
要說明電影編劇的怠職,不得不回頭從原著分析著手.表面上,主要的故事是一位42歲有二個孩子的女教師Sheba Hart 希芭,與15歲的男學生Steven Connolly 康納利之間的不倫之戀.本書原有個副標題:WHAT WAS SHE THINKING? 讀者以為可以了解主事者的想法,有趣的是,故事的旁述者吐露更多自己的內心世界.Barbara Covett 芭芭拉才是故事真正的主角,令人又憐又恨.

作者Zoë Heller曾任報社記者,第一本小說是Everything You Know,描述中年男子Willy Muller以幫好萊塢名人代撰回憶錄為生,聽起來很符合作者的「核心競爭力」.Heller不諱言第二本書的靈感來自於美國Mary Kay Letourneau於1997轟動全球的師生戀,她與13歲的男學生持續發生性關係,後來還生了二個孩子.2005年當事人終於成婚,新聞才暫時告一段落.Heller將它當創作藍圖,建構另一個核心主題:孤寂.

如果孤寂是個病因,老化是所有疾病惡化的催化劑.

芭芭拉的孤寂是顯而易見,她曾鄙視希芭根本不懂什麼叫孤寂.我認為芭芭拉是離群索居,形單影隻的孤絕;希芭則是身處繁華的心靈疏離.這可從她的婚姻和事業看出.而電影編劇懶到連寫都沒寫進去.

Sheba Hart 希芭
芭芭拉與先生是老少配,理查年長20歲.她自己分析成婚的原因:「....我認為,其實我是刻意藉著跟理查在一起,來延長我的青春。我可以一直當個小女孩,妳沒看出來嗎?我成年以後所有的歲月,在我生活的圈子中,我都是扮演年齡較小的年輕人.....所以理查其實一直在保護我,讓我不必面對自己的中年危機。」(P.128) 或許,作者推測師生戀的原因之一,是主角的心理年齡與現實脫勾.

希芭一直沒有在職場中學習足夠的社會經歷,因為她一直忙著照顧二個小孩,特別是那一個有唐氏症的兒子.她曾把家庭當成壓抑她成長的原因,後來她坦誠:「結果是,理查和小班並沒有防礙我成就大事業。相反地,婚姻給了我很好的藉口,掩護我原本就缺乏的企圖心。」(P.127) 因為兒子上學,她不得不以老新鮮人的身份投入職場,當一個菜鳥老師.

老師,是一項高難度的工作,既要有統合群眾又要有個別因材施教的能力.希芭剛上課便遇到學生喧鬧失控的場面.其他老師形容,好像小說Lord of the flies 蒼蠅王活生生上演.一旦在敵對的陣營中出現友軍,出現康納利的友善與欽慕,希芭便容易向對方示好.

但像芭芭拉這種資深老師是如此界定師生的距離:「實際情況是,跟學生做朋友並不是妳的職責,當妳模糊了老師與學生的那條界線時--當妳試著想要對他們好、對他們友善、成為他們的"一份子"時--其實是害了他們。」

把希芭推向康納利還有一個更大的環境因素.希芭在那所學校顯得太特出,太漂亮.出於她的上層家世,和她保鮮如新的天真.每個男同事都在垂涎卻不敢行動,但是「只有康納利,要不是太年輕,要不就是太愚鈍,未曾察覺到自己膽大包天,才敢挾其魅力鍥而不捨地接近她。他既不怕她,也不惱她,也毋需索盡枯腸地盛讚她有多美。他望著她時,彷彿要把她吃了。」(P.31)

「康納利是她在聖喬治乏味的教書生涯裡的一道護身符....」(p.74) 這還不能成為一個結論.希芭個性的柔弱是最後的致命傷,以致她沒有辦法下定決心離開康納利,最後甚至沒有辦法離開芭芭拉的保護.在電影的後段,希芭發現芭芭拉的筆記,激動地對芭芭拉大罵:妳想x我嗎?(我看了真心痛)然後衝到門外被記者包圍...這不是原著中希芭的個性,原著和電影的結局相差十萬八千里.

Barbara Covett 芭芭拉
芭芭拉對周遭人事物的尖刻批評是全書菁華之一,當然電影編劇同樣懶到沒時間消化她的黑色趣味.每一件事情出自芭芭拉口中,無一倖免於難,但是對於師生戀,她的標靶不是當事人,而是社會標準:

「我們的社會選擇將十六歲以下的人區分為孩童.而在全世界大多數地區,男孩和女孩大約在十二歲左右,就被視為成人。他們進入青春期,開始做那個社會裡大人所做的所有事情--在工廠工作、獵熊、殺人、性交。我們可能有非常好的理由選擇延長童年的特權和對童年的保護,但是當我們這麼做的時候,至少得承認我們所反對的究竟是什麼。根據官方定義康納利是「未成年人」,而希芭的行為是「剝削」。可是,只要誠實地評估他們的關係,就得承認康納利不僅是出於自願,而且實際上在這段關係裡比希芭掌有更大的主控權。(P.81)

老男人迷戀年輕女人是進化的本能.....和未成年男孩有染的女人,不是潛藏的常態,而是個異類。...根據進化論,希芭的畸戀只不過是人類生存道路上一條怪誕的旁支罷了.....」(P.83)

芭芭拉有她耐人尋味的一面,電影編劇卻吝於給她正反辯論的機會.

芭芭拉是女同嗎?
我認為她有傾向,但並表示她不喜歡異性.她太孤寂了,她真正需要的是伴侶,不論是什麼性別.她像一個溺水求生的人,想要緊緊抓住任何靠近她的生命體,友情演變成佔有,常令對方窒息而離去.年輕女子常視芭芭拉為良師忠友,所以芭芭拉會傾向和年輕女子作伴.絕不是如電影結尾描述,彷彿連續犯罪一般,再度勾引另一個年輕女子.(這個電影編劇,真的是....)

原著中,一位男同事來約芭芭拉週六聚餐.她當時正與希芭不太愉快,認為這個邀約是拯救孤寂的希望:
"I pictured myself shedding my old, unfortunate self and stepping forth into the light and air of the regular world. I would cease to be the shut-in biddy waiting around for an invitation from my one, married friend."
「想像自己蛻掉過去那個不幸的我,踏入清新光明的尋常世界。我將不再是個孤僻的老母雞,只能痴痴乾等自己唯一、還已經結了婚的朋友來遨請參加活動。」(P.186)

雖然事後發現男同事只是向她打探希芭的事情,希望破碎.在原著,芭芭拉一開始是滿心期待這個約會,但在電影中,精簡成男同事來打探,芭芭拉羞辱對方,好像徹頭徹尾痛恨男人.

她只是要一個生物作伴,就算是貓也好--只要牠能說話.

無邊的孤寂

孤寂--本書的最終主題,以下是原著最經典的一段文字,電影編劇難得把八成原文放進電影旁白中.場景是芭芭拉躺在浴缸,右手持菸,全身浸入乳白的水池中,畫外音響起:

「但是對於長夜漫漫、點點滴滴、永無止境的無邊孤寂("the drip drip of long-haul, no-end-in-sight solitude) ,他們一無所知。他們不會懂得計劃整個週末只能圍繞在去自助洗衣店洗衣這件事的感覺;或是在萬聖節晚上必須整夜坐在漆黑的公寓中,只因為無法忍受自己淒涼的夜晚,曝露在晚上來鬧場不給糖吃就惡作劇的人的面前;或是讓圖書館的管理員憐憫的對妳著說:「噢老天,妳讀書讀得真快!」只因為妳借了七本書回家,把它們從頭讀到尾,一週後就拿去還書了。他們不會懂久久沒有人碰過,以至於公車車掌的手一個不經意碰到肩膀時,都會像觸電一樣,一股渴望的震撼直傳到兩腿之間的感覺。」(P.194)

或許,真正的孤寂是對人心的否定:「別人向我吐露秘密絕對不是--從來就不是--因為我是他們的朋友,或是我有什麼重要性;相反地,那正證實了我與他們完全不相干。」(P.198)


醜聞筆記(中譯本)

2006/12/15

Bad Girls Profile: Denny Blood

邊緣人Denny by Lang阿朗

丹妮本名Denny Blood,這個姓容易引起一些不太好的聯想。其實她幷不嗜血,只是個性帶著少許陰鷙,年紀輕輕,却不如三十開外的尼琪來得陽光。

丹妮出身卑微不明,看上去像是混血。她沒有爹,媽媽是個貧困的酒鬼,在她五歲上就把她交給了給社工。她轉過幾個托管家庭,十一歲被性侵犯,墮胎,後因縱火罪入獄,叛了七年。丹妮在外無親無故,無人探望。她不善言辭,三言兩語不合就動拳脚,獄中沒多少人跟她親近,除了混世霸王杜雪兒。因此她便認了杜雪兒做老大,跟著她在獄裏橫行,壞事沒少幹,强暴搜身Zandra,逼死Rachael,運毒,收風,夾帶電話誣陷Nikki,越獄後虐打Bodybag夫婦,栽贓Crystal等,都有她積極參與,雖然不是主謀。從小沒爹養沒娘教的丹妮,一邊冷漠,一邊也患著感情饑渴。她看見小T Shaz,眼睛也亮了,心花也開了,似乎也懂得保護弱小了。雪兒一個媚眼,Shaz幾句稱贊,她就不分青紅皂白地大打出手,或者把釘子往自己舌頭上釘。

監獄裏的每個人,都有不甚幸福的過去,犯事的客觀原因,但這幷不能合理化她們的行爲,丹妮始終是放了火,Shaz始終是投了毒,雪兒始終是殺了人。電視劇貌似顛覆地挑逗了大衆一把,最後還是回到社會規範。第三季結束,丹妮和雪兒躺在游艇上,被西班牙警察追問,跳入水裏不知所終。她不是一個很可愛的人物,不象尼琪那樣有信念有執著,也不象蘇,同樣是目不識丁却心地純良。丹妮總是消極地在邊緣沈浮,正邪邊緣,親情邊緣,缺乏自製,隨波逐流。三季之後的事我沒有跟下去,以丹妮的性格,最終恐怕也是游離在社會邊緣,或監獄。


對了,丹妮個拉子,但這絲毫沒有使她更好或更壞,這是我喜歡BG的原因之一。

2006/12/11

Bad Girls Profile: The Julies

哼哈二茱 by Lang阿朗

要說拉寇獄裏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哼哈二將,非茱麗雙姝莫屬。此二人一高一矮,一徐一急,一攻一守,一唱一和。茱麗們四十上下年紀,高茱本名莊茱麗(Julie Johnston),矮茱本名宋茱麗(Julie Saunders),都是倫敦人氏。二人因做皮肉生意時搭夥偷了客人的錢,給判了偷竊罪入獄,刑期兩年。後來又因爲在獄中“意圖傷害他人”(GBH with intent),兩人都被再判了八年,戲份一直延續到三季以外。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先說宋茱麗。這宋茱麗生得小巧玲瓏,心眼活範,口無遮攔,心腸是不錯的,在獄裏人緣頗好。她有個十多歲的兒子,名喚大衛,是她的心頭肉,送了去讀貴族學校。做娘的把臉掖在褲腰裏出來做,無非就是爲了給兒子掙些學費錢。大衛這孩子也乖巧,心裏記著娘,時常打電話寫信來問候。大衛的親爹是矮茱當年的同學,老實敦厚。矮茱刑滿釋放時,托莫尼卡安排的福,見才著遲來的春天。

再說這莊茱麗,之前也是做皮肉生意,和宋茱麗是姊妹,犯同樣的事,也判了兩年。莊茱麗在外頭曾結婚生子,自判了刑,丈夫便跟她離了婚,帶著子女舉家遷了去美利堅,還申請了禁制令,不讓她見三個孩子。高茱沒了別的盼想,在獄中天天跟在矮茱身邊,情同手足,矮茱說上句,高茱說下句,十處打鑼九處有她倆。高茱雖人高馬大,却總跟在矮茱後面,心眼也不壞,就是缺些主見,多半時候都是聽矮茱的。矮茱出獄,她感覺落了單,差點尋了短見。好在矮茱也放不下她,出去又回來了,這才相安無事。

這兩人頭腦簡單,言語搞笑,愛凑熱鬧,真出事時又怕事,給拉寇監獄帶來很多喜劇。對她們來說,監獄跟外面分別也不大,監獄裏至少吃喝有著落,有姐妹們照應,在外面,不過自由地賺些辛苦小錢。雙姝不像尼琪那樣黑白分明,是非拎不太清,只要不殺人放火,仿佛都沒甚麽大不了,她們釀過私酒,幫過Yvonne接色情電話生意,整治過Bodybag,也好心促成過Crystal和Josh的好事,服侍扮殘疾的妓寨媽媽桑Virginia。她們是我們身邊的生活中時常可以見到的人,平庸,矛盾,毫不出色,諸多小缺點,讓人發笑,給人帶來一些暖意。

2006/12/03

Hong Kong Holiday

香港的聖誕節氣氛比台北濃厚,決定在12月初去香港繞一下。不過當時天氣很好,溫度高得不太像冬季。我們很喜歡港灣,在擁擠的城市中,令人待別珍惜開闊的視野。

去香港之前,我請教Lang阿朗的意見,特別將IFC納入行程,去那裡看了場電影(我們兩個人在座位上累到快睡著),瀏覽 Dymocks書店,發現Fingersmth原文書在架上...當然,這些不會是影片的重點,短片的主角是Fruit的後腦勺。
(2011/10/19 製作)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