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01

The Price Of Salt

我不贊成紀大偉先生在「鹽的代價」書後的「解說」,用「勾心鬥角」來定義主角之間的互動.不過,有一件事情他說對了,她們愛得這麼痛苦,是因為溝通有問題.為什麼有問題?因為愛上同性,愛在心裡口難開,卻又在乎對方的想法.這段遲疑焦慮的融冰歷程,對post-TLW的讀者而言是嫌慢了點,但就50年代而言,如臨深淵的情境卻相當寫實.

紀大偉說書中的女同志之間有時恨意多於愛意,其實有個曲折:她們就是太愛對方了,但是她們的愛意卻成為別人攻擊的武器,讓人一無所有,怎能怪書中主角不生悔恨?最後,兩人熬過痛楚,放下怨懟,重新接納對方,這就不只是「光明結局」可以形容,這可能是作者罕見地對未來充滿希望的人生階段--在50年代,是黑暗地平線上孤立的火炬.



兩位女主角真的沒有所謂的「勾心鬥角」.故事是從特芮絲的觀點述說,讀者只能從她的判斷獲取片面資訊,如果主述者的解讀錯誤,或是資訊有限,讀者就跟著被誤導.這是作者佈局的樂趣所在.

我們可以看到特芮絲這一方很明確的心理狀態,她對周遭人事物的喜惡,她被第一次被卡蘿吸引時的悸動,她對卡蘿所有的渴望和越來越直接的慾念.另一方面,特芮絲搞不懂卡蘿到底對她投下多少程度的感情?卡蘿在書中,眉頭深鎖的時候多,兩人之間常常有段沈默空白,卡蘿三不五時背對著特芮絲,或是走到另一個房間去.彷彿她與特芮絲吃飯或開車兜風,只是一般交際會面,連邀約重要的西部旅程,都像是卡蘿在幫助特芮絲見見世面.

我覺得最大的樂趣是在看透卡蘿的心事.不是從她對話表面上的意義,而是她話中的結構,以及行為語言.我本來不想細談這本書,擔心「破壞別人閱讀的樂趣」,但是網路上沒見到有人給過適當評價,決定貢獻雜碎眉批,分享一些樂趣.

卡蘿是位三十出頭,結婚有小孩,有車子、有豪宅、有佣人,穿著體面相貌引人,可出入高級場合的富裕少奶奶.相形之下,特芮絲起初只是個貧窮平庸,沒有太多人生閱歷的年輕人.她們不但有社會階級的差異,還有年齡的差距.我看卡蘿前段的故作冷淡,倒不儘然是考量自己是否會失去既有的一切利益,反而更擔心特芮絲因為年輕心性未定,兩人是否能真心交往下去?當然,卡蘿還要花心思釐清自己與艾比的關係.

不知為什麼,書中修長而高挑美麗的卡蘿老是讓我想早期女星Lauren Bacall洛琳白考兒(如左圖)年輕時冷豔的形象.她曾在<Young Man with a Horn 熱情狂想曲(1950)>飾演有女同傾向的少婦.這部電影只有一段小小的暗示,就因Production Code被禁演,直到1962才重新推出.

「鹽的代價」是50年代的小說,我找到一些當年的老照片,補充一些場景的時代氛圍.右邊這張是當時某家百貨公司大促銷結束後,店員在收拾殘局,中間還有一人累得脫掉高跟鞋,撐著頭,頹然坐在椅上發呆.

特芮絲描述每個人在百貨公司工作的倦怠,可用這張照片來想像.但照片描述不出來的是日復一日待在同一個工作地點的封閉囚禁感.特芮絲在最糟的時刻,抬頭看見心目中的女神.

特芮絲寄出了一張謝卡,引出故事,後面則是靠卡蘿一次一次小心的試探,慢慢推展出情節.於是,卡蘿打電話至百貨公司,表面上是確認那是不是滑雪部男士寄出的卡片,其實是藉口聖誕節邀約特芮絲.這個午餐聚會,奠定幾個線索:卡蘿不會邀約那個男士;特芮絲不會隨便寄謝卡.

卡蘿最後認定特芮絲是個「奇特」且「和世界脫節」的女孩.卡蘿評估特芮絲是潛力目標對象 (雖然讀者早就知道特芮絲第一次約會就想要推開桌子,投入卡蘿的懷中).

第二次約會,卡蘿開車載特芮絲去上城風景優美的豪宅.現代讀者正以為有什麼好事要發生了,唉,是有些事發生,但不是那種好事.卡蘿一路車程沈默;在二樓綠色書房和樓下花園,兩人漫無目的走動;沈默地對望吃著午餐.在所有對話中,只有一句是重點,卡蘿問特芮絲:「妳認識很多顧客嗎?」

卡蘿在特芮絲彈琴後,從身後觸摸特芮絲的頸部和下巴,在她的髮絲邊緣輕吻一下.但是親吻這個部位,讓訊息變得很複雜,因為這通常是長者對後輩的吻法,表示關愛.接著,卡蘿讓特芮絲在床上小睡,她眉頭深鎖:「妳還是小孩子。」年齡的差距是卡蘿第一個心理障礙.

她們在聖誕夜再度相聚,這次話題集中在特芮絲的男友理查.卡蘿想要了解特芮絲對於異性間的性愛、愛情、婚姻的態度.有趣的是,她透露自己的領悟:「該怎麼形容呢?想要找到朋友、伴侶,甚至分享者。這些字眼有什麼用呢?我的意思是,我覺得人類好像想要藉著「性」來找尋某些東西,但如果用別的方法來找,或許更容易得多。」

到西部旅行,在這一章中被導引出來.起因是成天無所事事的艾比先提出旅行的建議,卡蘿當場以沒有心情回絕.可是隔了一章,卡蘿到特芮絲的住處,回贈一個手提箱,沒多久便順勢提議一齊旅行.特芮絲反問,為什麼她不和艾比出遊?卡蘿卻看著天花板顛倒事實:「首先,我認為她沒有空。」我看到這裡心裡竊笑,作者開始為卡蘿加溫,煽動她外冷內熱的性格.

不久,卡蘿穿衣準備離開,出現比輕吻髮絲更進一步的動作:「她把手臂環繞在特芮絲腰上,就和她穿上外套的動作一樣。卡蘿的手只在她身上停留了一瞬間,這個突然的動作令她驚惶失措,讓她猜不透這個動作是慰藉、結束或是開始。」

過了一陣子,特芮絲留宿卡蘿家,當晚為了旅行之事起了一點爭執,但最後達成協議.卡蘿還特地準備一瓶口味特別的酒,以慶祝成行.我突然想起了<The Crying Game 亂世浮生(1992)>男主角與他心目中的「女人」準備肌膚之親前,先在酒吧裡共飲味道古怪的酒.我總認為所有特別的酒都有交杯交心的喻意.

特芮絲慶祝成行的方式是開口向卡蘿討一個吻道晚安.卡蘿噘嘴沒有答應.當然,故事還沒到一半,作者要繼續吊胃口.

在旅程之前,有很多事情要暫告一個段落,例如理查認定特芮絲迷戀卡蘿,他爭不過卡蘿;而特芮絲要與女管家競爭,認為自己水煮蛋的功力較能贏得卡蘿的芳心;艾比早就被打敗了,眼睜睜看著卡蘿與特芮絲一齊旅行.

特芮絲有些行為就像情荳初開的小女生.她們在出發當天早上:「特芮絲把廚房桌上卡蘿喝了一半的咖啡端起來啜一口,就從卡蘿留著口紅印的地方喝。」不論時空跨越多久,這個純情的經典舉動仍然可以在<Sugar Rush>裡看到現代詮釋.

就算再純情,在旅程中也會到達情慾的臨界點.Highsmith的選材超越她所在的時地,但情慾場面仍保持50年代的古典含蓄.作者描寫她們第一次相擁而眠:「幸福就像是綠色的藤蔓爬滿她全身,伸展纖細的卷鬚,從她的血肉中生出花朵。她看到灰白色的花朵在閃爍,好像出現在黑暗中或在水面底下一樣。她想起人們討論天堂的原因。」

真正的情慾場面則像是黑白片的蒙太奇,充滿抽象的符號和跳接的畫面:「....然後她的身體似乎也消失在越來越大的圓圈中。這些圓圈跳得越來越遠,超出思緒可以跟隨的範圍。上千個回憶、時刻、字眼、第一個心愛的人,卡蘿第二次在店裡和她碰面,上千個關於卡蘿臉孔、聲音的回憶,憤怒和充滿笑聲的時刻在她腦中,就像慧星的尾巴一樣一閃而過。而現在那是一段灰藍色的距離和空間,一個逐漸擴展的空間。在這個空間中,她可以突然像一枝長箭般往前奔去。那枝箭輕而易舉橫跨了寬廣的、不可思議的深淵,在空間中不斷拉出弧形,而且沒有停止的跡象。」我舉出這一段,無關文筆高低,而是這種形式現在相當少見,很少人用這麼冷調的筆法去形容激情.但是這一段的描述卻也讓我懷疑作者有沒有大麻或迷幻藥助興.

全書我最不滿意的部份是私家偵探跟蹤她們的「不倫戀」,以及卡蘿受脅失去監護權的經過.這一段斧鑿過於明顯,移植她的犯罪小說技巧進來,反而與整本的風格不一致.只能推諉於她早期調性不穩.而旁生的瑣碎枝節則讓現代讀者感到步履雜沓,最後卻得不到什麼回饋.

後面描述特芮絲受到背叛,經過成長的洗禮,與卡蘿重逢,在最後一刻回心轉意接納卡蘿,我對這一段的心理轉折很感興趣.

要了解特芮絲的轉變,要看別人對她的態度.她的男友理查一直表示特芮絲猶豫不決,在我看來似乎是理查不重視她的意志.一開始,理查鼓舞她去百貨公司工作:「....妳相信妳在那裡做不了多久就會離開,但其他人卻沒這麼想。」(P.10).理查不斷編織去歐洲的夢想,10個星期前便訂好船票,卻不願正視特芮絲不想去的心聲.另一方面,理查對特芮絲要與卡蘿旅行的計畫卻保持懷疑:「妳很少下定決心,說不定妳會改變心意。」(P.159).有一回,理查、特芮絲、卡蘿三人在餐廳,特芮絲已婉拒點心,但理查還是為她拿了二塊,特芮絲不悅:「這是幹什麼?以免我改變心意嗎?」(P.161).等到特芮絲決定要與卡蘿旅行,理查還無法面對現實:「禮拜三,或下禮拜六,妳的想法就會完全變了。...」(P.167)

卡蘿與她先生有同樣的問題,他的家人不喜歡有主見個性的女人,她更直接點出她先生並不愛她,「只是一種強迫作用」(P.142),只是要控制她.

特芮絲與卡蘿之間原本也有問題,不同於被男性壓抑控制,而是特芮絲在卡蘿的面前缺乏自我.特芮絲在經濟上很自覺地抗拒卡蘿的資助,但是在情感上卻顯得不夠獨立,所以卡蘿的擔心一直掛在嘴上:「妳還年輕....」特芮絲也曾意識到自己是對方跟前的小寵物:「...在那雙眼睛之下,特芮絲覺得自己像一隻卡蘿從路邊寵物店買來的小狗...」(P.83).還一次:「卡蘿的手放在特芮絲的頸部,手指揉著她的耳朵後面,就像撫弄小狗一樣。」(P.177)

當特芮絲覺得被卡蘿背叛,她對卡蘿的感情便不再只有「愛」的選項,而多出了「恨」的選項.我認為特芮絲這才開始成長,真正去思考自己要什麼樣子的感情.這點在最後一段成為最終測驗:一方面,她感覺那個女演員試圖誘惑她,重覆一種似曾相識的興奮.另一方面,卡蘿在千帆過盡後提出同居的邀請.特芮絲最後作出決定,回應卡蘿的開誠佈公.愛在50年代,終於不再是有口難開.

參考:Patricia Highsmith 簡介

50 意見:

匿名 提到...

I tried to get hold of the Chinese edition but failed, so I haven't read Mr. 紀大偉's 解說. From his views, you can see what he thinks of gay community and, furthermore, gay lifestyle (coincidentally my friend just had a rant of this one).

"女同志和[正常社會]之間固然存有緊張關係,彼此不順眼,可是女同志和女同志之間也往往恨意多於愛意,冷笑和白眼齊發。"

What was he talking about? Don't these things happen between straight couples/lovers? Don't we hear so many sad tragedies due to love & hate in heterosexual community? Does he really understand that these are not about sexuality but humanity?

In "Price of Salt", Ms Highsmith did not put the focus on homosexuality on Teresa's love to Carol; instead, it's the age and financial independence that bother Carol and Teresa, respectively, more. Homosexuality is the problem only when the divorce and children custody are concerned, and there also worry Carol.

"一直到二十一世紀,對於酒的態度還是很放不開;於是,這部一九五O年代的女同志美國小說竟然一直讓角色灌酒,就格外讓人側目。有心人不妨算算書中人物花了多少錢買酒,喝什麼品牌的酒。書中人物甚至空腹喝烈酒,並且喝酒駕車──這些極為錯誤示範,造就了極為難忘的角色。"

I wonder which United Sates Mr 紀大偉 has visited before. Ms Highsmith was writing for the time and place where she had lived. Didn't she know better than Mr 紀大偉? Besides, This isn't 20s when drinking in public was illegal. Conservative attitude for alcohol in 21th century? Which universe he is in?! Even though I don't drink, I know better.

"既然書中人物喜歡鑽牛角尖,怎麼可以不斤斤計較談論金錢。"

Again, I wonder whether Mr 紀大偉 knew what he was talking about. It's part of Teresa's personality, since she was born poor. She had to live by herself after finishing the high school. It's not just the poverty but also her pride that made Teresa so bothered by money.

I am so disappointed (pissed off) by this kind of article. Not only the reviewer get the book wrong (story, characters, and the background), but also posses the wrong opinions about gay community/ lifestyle. Despite the difficult environment in the society toward gay people, the love between them is not different from that between straights. That's also part of what Ms Highsmith intended to convey.

Orange 提到...

Wow, calm down. I think he did a poor job and the publisher made the wrong choice. Thus he misled the readers who deserve better guide.

匿名 提到...

Sorry. I was too mad to read Mr 紀大偉's article.

Just an additional note to this book. Though the story is expressed in the 3rd-person point of view (POV), we actually see the story being told mostly from Teresa's POV. Ms Highsmith leads the readers to understand Carol's thoughts and action through Teresa's eyes, which also gives some room for the readers for imagination. That's why this book is better than the regular lesbian fiction.

Orange 提到...

I hope you are ok now.

匿名 提到...

Oops. I got the name of the main character wrong. :blush: Should be Therese, not Teresa. Got the book back. I'm going to read this book again (should be > 2 times).

匿名 提到...

看到Orange寫這本書的書評真是意外的驚喜. 的確, 網路上沒有什麼適當的評價. 我讀到紀大偉書評時也覺得莫名奇妙, 怎會用"勾心鬥角"來形容. 也很能理解Wildeny的激憤.

很巧的是卡蘿也一直讓我想起Lauren Bacall, 我倒是不知道她有演過女同傾向的少婦. 也真虧Orange厲害, 找到好多照片作想像的輔助. 我曾住過紐約, 對書中很多場景的倒是很能體會. 雖然已經過了50年了, 百貨公司還是看得出小說中的樣貌, 連特芮絲跟艾比吃飯的餐廳也或許還找的到-"餐廳地板上有鋸木屑, 還有幾隻黑色小貓在吧台扶手下面玩耍."

雖然不像現代作品這樣露骨, 我倒是覺得作者醞釀的情感更是波濤洶湧, Orange也都點出來了. 書中的對白很簡單, 卻能把那種盡在不言中的情感表達出來, 感覺像在看舞台劇.

私家偵探用卑劣手法跟蹤那段縱然令我不快, 但主角們去公路旅行了, 實在沒什麼機會讓她們的"不倫戀"受到社會一般價值觀的批判. 而2位主角似乎沒什麼親戚朋友需要面對, 只好安排出這樣一個衝擊.

我比較不能理解的是特芮絲的轉變, 尤其是她忽然的又跑回去找卡蘿. 難道被深愛的人背叛是這麼容易可以重新來過的?

Orange 提到...

這本書的書評算是為wy而寫.因為你老叫我要多推薦一些東西,我不一定有新的東西可以提出來,但至少可以就你看過的,分享心得.

PS:我覺得卡蘿並沒有真的背叛特芮絲,那是特芮絲的感受,感覺順位被往後放.

匿名 提到...

很感動Orange特意為我寫了評論. 你寫的所有評論都讓我獲益良多, 謝謝!

我自己看了這本書有很多感觸, 但也沒多去深思. 看了Orange的評論讓我對這本書跟自己的想法有了更多的了解. 或許應師法Orange寫下評論, 這樣可以比較有頭緒的了解到底被什麼觸動了.

嗯, "背叛"的定義是什麼? 或許在卡蘿或作者的定義中卡蘿沒有背叛, 但特芮絲覺得受傷了, 那算不算? 或許這個問題在書中不是頂重要的環節, 但在所有的親密關係中, 這不都是爭執的根源? 一個人覺得ok的事另一個人無法忍受? 又或者是作者要告訴我們, 只要有真愛, 一切都不是問題?

在TLW第5季騎自行車露營的晚上, 大家圍繞著營火在辯論"cheating"的定義是什麼? 親吻, 上床算不算? 或只是想一想算不算?

匿名 提到...

sigh...
自從在書店發現此書的中文版去家族丟了消息到現在, 書都已經不知買多久了卻還是沒勇氣去讀它, 這類的lesbian pulp fiction看完我都會有種想死掉的感覺... (老師我對不起妳!!!)

看完review, 稍稍感覺到雖然此書的結局跟當時的潮流不太相同(少見的good ending... 幸好幸好還有這麼一本), 不過怎麼看著看著又看到很多lesbian pulp fiction都會隱約扯到的"arrested development"中的戀母情節在裡面 (好吧.. 沒看過書的人沒資格講這種話 > <)

Orange妳說的沒錯, 作者Patricia Highsmith 的確是個有趣的角色!!

匿名 提到...

請問,艾比為什麼會對特芮絲說"你贏了"?我搞不太懂呢,還有卡羅問她:「妳認識很多顧客嗎?」這代表她在吃醋嗎?還有,位什麼Orange會覺得:「幸福就像是綠色的藤蔓爬滿她全身,伸展纖細的卷鬚,從她的血肉中生出花朵。她看到灰白色的花朵在閃爍,好像出現在黑暗中或在水面底下一樣。她想起人們討論天堂的原因。」:「....然後她的身體似乎也消失在越來越大的圓圈中。這些圓圈跳得越來越遠,超出思緒可以跟隨的範圍。上千個回憶、時刻、字眼、第一個心愛的人,卡蘿第二次在店裡和她碰面,上千個關於卡蘿臉孔、聲音的回憶,憤怒和充滿笑聲的時刻在她腦中,就像慧星的尾巴一樣一閃而過。.....停止的跡象。」是在描寫情慾阿?是有特殊的象徵的字嗎?
以上 就是我看這本書的問題
這是我第一次看外國這類型的書
我今天拿到書 花了兩個多小時看它
真的很好看呢,雖然她們的對話我要想一下才能理解==
我覺得Orange你很厲害呢,很多情景你都知道它在表示什麼,然後你又很會說
就是覺得你很厲害^^

Orange 提到...

小朋友,
多看看書是好事,你的問題,我不願一一解答,因為每個人的感受不同.我鼓勵你多思考,反覆地閱讀,鑑賞力是需要時間養成.
假以時日,當你對一件事物,不只是用「好棒」讚美;對一部影片,不再用「超好看」形容,而是能夠有條理地整理出自己的看法,並且歸納出為什麼,你看世界的角度就會更多采多姿.

匿名 提到...

妳說的對,這樣太投機了我應該有自己的解讀才對 嗯!我會努力培養這方面的功力的,謝謝妳orange姊姊(希望沒有用錯)下次如果妳有新的心得,我也會試著說出我的^^

Orange 提到...

姊? 不敢當.不過,這個輩份稱呼聽來還不錯.

匿名 提到...

第一次在這邊發言,不好意思

個人很贊同orange的說法,每個人的感受不同,多思考,多閱讀,看世界的角度會更多采多姿。

看到紀大偉的書評,也是一整愣住,真的是讓人些許不舒服的書寫。
回想當初是因為看到紀先生介紹Fingersmith中文版的書評,看了書,接著開始找來影片,也是因為這的緣故知道了orange的網站,然後就一路看到今天;沒想到今天因為這本小說,一路繞回紀先生的書評,個人覺得是有趣的過程

很謝謝orange的分享及介紹,跟著看了很多以前都沒接觸過的電影、影集及觀點,增長許多見聞啊~~^^

不好意思,第一次發言就講了一堆

Orange 提到...

我有點訝異,本篇文章居然引起那麼多的回應,原來是大家都不滿意紀大偉的書評.他很早就介紹Sarah Waters, 所以我曾推薦過他的部落格.很可惜,他為「鹽的代價」寫的書評,確實很令人失望.沒關係,這是網路公民的時代,我們有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book,你千萬不要為自已發言太多而不好意思,我們又沒有限制字數.

你覺得看這些文章有增長見聞,我寫的時候也有同樣收獲.有些主題平常不一定有涉獵,但在構思內容時,便會花心思研究,從外國的網站學到很多事物.

匿名 提到...

謝謝orange的和藹可親,實在是覺得自己常常說話言不及意,擔心大家看半天還不了解我要說的。

有時候也會上國外網站看看,只是英文實在太破,常常看到很挫折,而且大多接觸的都是美國的影集較多,是因為看了orange的blog之後,才開始接觸英國的影集,也越來越欣賞英國影集,有不同於美影的質感,但是很難找到影集看,所以每次看了orange的介紹之後都會心癢癢的,可是又看不到 ﹦﹦

不夠用功的讀者 提到...

關於"閱讀"
最常見的憾事就是:
"書評比文本精彩".
偶爾我會從詹宏志與柯裕棻那兒
驗證這一點
也許是我太執著於作者本人的寫作功力
卻看不見作者鋪陳與營造的心思投注
也或許是不太能夠
"有條理地整理出自己的看法,
並且歸納出為什麼"

感謝格主精闢的見地
在下有一事相問:
如此天南地北穿越時空引經據典地
把作者本人與當時的社會慨況
介紹如此詳盡
HOW?

Orange 提到...

你是問"怎麼做",對吧?就在網路上檢索啊,有些是外文書上看來.如果中文資料越少,我就越想寫,如果主題牽涉到女女,我就越愛寫.

因為中文資料少,大部份要看英文資料,慢慢挖掘再整理成中文.我沒有唸過研究所,只修過研究方法一點皮毛.主要還是靠對知識的熱情,還有個人有點偏執狂,明明有正事在做,還沒事找事.

gaga 提到...

看了這篇介紹
讓我好想看喔
博客來說此書已絕版Q_Q


PS.
其實我從高中就一直偷偷發樓這裡
這裡的東西好多好豐富,每次都讓我大開眼界
我也很喜歡orange大大的深入研究和犀利的觀點
常常點這裡期待有新PO文>"<

Orange 提到...

賣完了? 沒關係,我想電影上市就會再刷出版了。

哇,從高中念到現在, 你現在多大了? (好像我有多老似的)

gaga 提到...

..其實我現在也才大一而已啦
發樓到現在有三年了吧~真的很喜歡這裡唷:)

Orange 提到...

所以,我的文字「餵養」你三年了!呵,我的榮幸。

Dawn 提到...

這選角
這選角
搞得我好激動!

Orange 提到...

嗯,Dawn,你留錯位置了,電影選角激動區是在另一篇啦。

Dawn 提到...

eh?
噗哈!!真是拍謝呀!看完這篇再想到她們兩位要對這戲不小心就激動起來了! XD

Angela 提到...

天呀,这书Orange在08年就写过书评了。我才刚刚看完原版的The Price of Salt,也看完这里的评论。
我没看过中文版,这也是我唯一看到的一篇书评。大部分的内容都是赞。
唯一想提出的是,Carol提问:你认识很多顾客么?其实在英文版里好像不该这么翻译,应该是:你(常常主动)认识很多顾客么?Carol是想确认Theresa是不是因为“顾客”的身份才要认识自己。
全书前面一大段虽然是从Theresa的角度去写,但也可以看出Carol和Abby都在试探,Carol试探Theresa的感情深浅,Abby试探Carol是否可以重拾爱情。而Theresa完全就是一直在找机会表白。

Orange 提到...

很同意你的說法,卡蘿最怕被識為一般顧客待之。

我覺得電影改編成卡蘿的觀點會很有趣,對於看過原著的人,可以增加吸引力。

Angela 提到...

我并不知道电影要改编成Carol的观点。Cate Blanchett是我喜欢的演员之一,她的眼神很适合演Carol的角色。在读书的时候就已经把她代入作为Carol的替身了。
但读完发现,其实还是喜欢Carol。
Anyway,这么多年(快有6,7年了吧?)Orange还是那么的和蔼可亲,依然是每个留言都会回复。即使现在FB,Twitter满天飞,我很庆幸这里还保留着原来的味道。好想说些谢谢的话,不过好像太煽情了。哈哈

Orange 提到...

我不習慣在臉書寫「原生內容」,至少沒辦法寫太長,沒辦法集中注意力。這裡可以讓我慢慢寫,隨意執行的步調。

讀者的留言就是最好的回饋。我們書寫不過是圖個共嗚吧。

Unknown 提到...

Orange大大你好,我最近才看了此書的中文版,然後又在網路上找到原文書,正在努力的閱讀中,也覺得大大寫的書評讓我受益良多,覺得更了解某些時刻角色台詞所代表的意思,有時候也更能感同身受一點。

不過還是想說一句,覺得原文書還是好看的多,整體都較為流暢,有時候看中文譯本,同一段要看個兩三次才知道在講什麼;也比較能夠想像Carol說話時那種帶著命令的口氣之類的,或是有時候突如其來的較為親密的台詞。

而且看了原文版,發現其實書中較為激情的部分(床戲?)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理性或是冷感,反而是我覺得作者能這樣用言語描述出來很厲害XD

總而言之,感謝大大的分享和評論
現在真的好期待電影阿!

Orange 提到...

我同意讀原文的用字才能精確抓到作者舖陳的tone and manner。只是很可惜我還沒看過此書的原文版。

Lang 提到...

今天才看到紀大偉的“解說”——我的心情,和WY一樣,怒了。
@#¥……*(!不說粗口簡直不行!
纪寫的那是什麼?一派胡言。说好听点叫做不解风情,说不好听就是不懂装懂,瞎掰!

另,我看的是英文原版,情慾實在是非常直白的情慾,看了你貼出的中文翻譯,不太好,lost in translation太多。强烈推荐原版!

Orange 提到...

我也覺得很可惜,好不容易台灣出版了中譯本,結果翻譯不夠好,更慘的是同志文學圈裡知名的紀大偉隨書評論可能會因為電影上市重新讓大家注意到他荒腔走板的詮釋。

Lang 提到...

“女同志和女同志之間往往恨意多於愛意,冷笑和白眼齊發。小說主要人物的心裡都擺了一副算盤,叭噠叭噠撥個不停,生怕吃虧”,“我並不在乎此書是不是展現了火辣辣的限制級場景,也不在乎此書最後端出快樂大團圓還是悲情結局──我覺得光是看書中的女人勾心鬥角就很夠看。”

——這番言論真是讓人汗如雨下,紀先生真是優越感滿滿,喝多了還是怎地?怎麼退化到只認得字面了?字裡行間那些心證意證,你證我證都看不到啦?敢情寶玉和黛玉都是互相算計勾心鬥角呢!?

Orange 提到...

不值得為那篇不稱職的評論生氣,已經7年前的事了。

Clair C 提到...

我也是在看到電影預告後又拿書出來重讀,奇妙的是有了電影選角畫面以後書讀來更加生動有茲有味。平常我不太讀譯者序或書評,因為讀完心裡餘波未平順便讀了紀大偉那篇,簡直大怒。還好讀了妳的書評感到共鳴,心裏才舒服了點。

Unknown 提到...

Orange大大您好:因為電影版的關係,我有幸拜讀了原著小說,也因為噗浪轉貼而得知這裡,看了您對於Carol的諸多論述,實在非常詳盡又充實
所以不是只有我認為中文版翻譯不是很好⋯⋯只是單純覺得行文不是很流暢,頻率一多就會不禁質疑翻譯的準確度,畢竟我英文很爛也沒有原文小說對照,手邊只有日文版,還沒有時間全部看過(且自己的日文程度還沒有那麼好^^"),不過為了對照有看了一些段落,覺得日文版翻得挺有感覺的
目前正在撰寫小說感想,希望能徵求您的同意轉貼您的部落格和對於書名「鹽的代價」的解釋
其實我對書後評論也不是挺滿意,覺得是應付了事,但不夠高明導致自曝其短,所以才認為您的解釋相當重要,且您的解釋是我目前看到最貼切的

Orange 提到...

記得註明出處,但是別全文轉,因為我還是陸續修改中。「鹽的代價」的解釋是電影編劇在訪問時透露的。我找時間會把重要的英文原文補上,更清楚些。沒想到噗浪有轉貼?

Unknown 提到...

好的,感謝您的同意。我只會轉貼您的部落格連結和「鹽的代價」的解釋。
噗浪其實是轉貼您在FB上開更名活動的那篇文章。

Unknown 提到...

光是翻譯把最經典的一段翻得一點美感都沒有,「I feel I stand in a desert with my hands outstretched, and you are raining down upon me. 」就逼得我用破英文邊看邊原文比對中文版提書再看了一遍
「Flung out of space」在書裡出現二次,結果都不一樣的意思,有時候讀著讀著會覺得如果是一位女生來翻譯,細膩程度肯定會更好,應該也不會以一篇自大男人的論點文章來當最後的解說了,女人的心思豈是男人自以為的0或1以及非黑及白呢?
謝謝妳精闢的書評與分享,有些一閃即過的文字,在書評中再次被點醒,再回去翻閱會有那種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開朗。

Unknown 提到...

我也去買了原文書!可是我英文很爛……要一句一句慢慢用app軟體翻譯了…是先愛上電影才去找原著小說,翻到後面中文書評……紀大偉的評語真的超爛!!!!!!!!

shocksbeer 提到...

好奇一問,
大家都在批評紀大偉先生的書評,
(包含我也覺得這篇寫得不是很妥當),
但是身為一為堂堂台大、專門研究同志文學、對於同志活動貢獻頗多的老師,(本身也是一位男同志)
怎麼會寫出如此文章?
我們總是笑稱男同志為"姐妹",
難道終究男同志跟女同志還是有所不同嗎?

Orange 提到...

有名望有學識的人不一定每次都有投入心力,我認為他偷懶沒有好好做功課,與他是不是同志無關,這個臭名將會跟他一輩子。

Dawn 提到...

我在fb上一時找不到討論中譯本的那篇了,這次的中譯本是不是又有再出新的(同樣的封面)?之前讓許多人吐血的“flung out of the space”翻成“飛了出去”,原本想再看一次這經典的一刻,結果前兩天在書店看又變成了“從天而降”,覺得好奇...

丹尼艾 提到...

紀先生的書評會讓人懷疑他是不是看錯本了?既然他寫錯本了我也只好代替他把那頁撕掉,就像《春風化雨》電影中老師叫學生把書前面那幾頁撕掉一樣。

Orange妳這句“這一段的描述卻也讓我懷疑作者有沒有大麻或迷幻藥助興”讓我笑出來,有種諷刺的喜感。

Orange 提到...

一個錯誤的書評,從2008年至今被罵了超過7年,大概會被繼續罵下去。很多事情,一開始就要做對做好。

匿名 提到...

說不定真的有參考lauren bacall的形象,五零年代她也三十幾歲,已經出名,且生了個女兒!

Orange 提到...

我想原作者不需要借鏡Lauren Bacall的形象了,這只是我在2008年寫文章時的猜想,根據後來的考證,作者有真人真事的參考。

Unknown 提到...

感謝Orange大大一系列對Carol小說及電影的分析(努力爬文中),讓我更喜歡這部電影,也對於中譯版的內容有多一些的理解。之前有些部分實在是...看得滿頭問號。更不用說紀大偉的書評了。
也因為多篇文章中的原文引用看得實在過癮,讓一向懶得看英文小說的我跑去把原文小說也抱回家讀了!這點真的要大大的感謝妳!
目前原文小說跟Carol相關文章同時啃食中。

Orange 提到...

出版社很愛找紀大偉寫同志書籍的推薦序,幸好最近較少找他寫導讀了。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