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09

Sarah Waters on The South Bank Show

莎拉華特絲在不少英國電視節目上接受採訪,但以The South Bank Show這次製作的專題最讓我耳目一新,不只結構完整,四本書都逐一提及,還提到莎拉華特絲許多童年往事.而且主持人極少插話,讓她暢所欲言.原始的首映時間是6月9日晚上(另有報導是6月8日).

第一段
節目一開始介紹莎拉華特絲因為Tipping The Velvet改編成影集而聲名大噪,她現身在故事發生地Whitstable大啖生蠔.與主持人談到創作動機,談到80年代以來女同運動興起,女同文學相較男同文學仍相對保守(二個女人相愛,隱居到鄉間相依為命...).她一開始就設定主角像她一樣在都會區生活,追尋發展不同的情慾.

她收藏不少早期女扮男裝藝人的照片,假定在觀眾群中有同性情愫的流動(就像我們的歌仔戲一樣),於是創造出Nan.只不過故事更進一步推衍,這樣的跨性別裝扮被搬到真實的街頭會如何?

自承Fingersmith受到維多利亞時期sensation fiction (奇情小說)的影響,舉出Wilkie Collins(威爾基.柯林斯)的The Woman In White為例.維多利亞時期的中產階級家庭成為秘密的集散地,創造歌德式的心理驚悚.

她童年時期看了很多恐怖影片,是個電視兒童,從電視上以及圖書館吸收文化.她也參加過劇團--嘗試不同生命的機會.

這張大概是她的全家福,看來她的相貌是偏向母親的遺傳.






金色長髮小女孩的樣子,讓人想起年紀相近的茱蒂福斯特.






我一直以為她眼角下垂是後天的,原來她天生如此.






青少年時期,還真是頗為嬌柔.她在訪問中提到,曾經交過男朋友.害我忍不住好奇她轉變的歷程.



第二段
童年居處環境,由悠閒的海濱生活轉移到工業都市,讓她一度水土不服.對於環境的無力感,使她一直執著於監獄囚禁的描寫.

話題一轉,回憶Tipping The Velvet被十家出版社拒絕,直到大環境時機成熟,除了獲得上市出版的機會,還能藉由電視媒體登堂入室.當時劇中出現假陽具的畫面,一度引起大眾注意.

提到第二部小說Affinity,便穿插影集多個片段.故事發生地Millbank Prison是她在書寫Tipping The Velvet發現的地點.實景中的通道非常狹小,我看到的片段大量使用手持攝影,在視覺上形成焦慮感.



靈魂是她從小就感興趣的主題,而監獄與靈媒都是最具歌德式驚悚的元素.她表示有親友具有通靈的能力,她本人亦承認看過異象.甚至在電視訪問中,她還親自去拜訪一位靈媒.



第三段
她進一步談到Affinity(同類/雙生)的概念,對同志本身就有很大的吸引力,其實還擴及到人與不同物種之間所存在的奇妙緣份.她觀察到維多利亞時期的靈媒掌握跨越階級流動的能力,一個原為勞工階級的女性,可以因此成為上流社會的紅人.她提到當時電話電器開始引入,跨界溝通漸習以為常,或許讓靈媒可以被視為一種溝通的科學.

(我看到片中出現水底取景,突然一陣糾結.如果那是最後一幕的幻想,我到時肯定會一邊流淚一邊讚美導演的高招)

講到Fingersmith(哦,小心莫德出現了),書中李大人取材真有其人.論到情色文學,我喜歡她以beyond the word總結,性的愉悅與親密不是言語能形容,而是親身體驗.所以在原著中莫德的初次體驗,是一片漆黑之境,完全不靠閱讀文字的視覺.



第四段
她師法1945<Brief Encounter相見恨晚>電影片段,在The Night Watch以火車上,小薇與瑞奇的邂逅揭開故事的時序(1941).
    <相見恨晚>是英國大導演David Lean(大衛連)執導,改編自英國同志作家Noel Coward的舞台劇Still Life (1936).這齣完全以車站為背景的獨幕舞台劇是特別為當時舞台劇天后暨他的好友Gertrude Lawrence所寫.Gertrude是誰呢?她就是在單元劇<Daphne>中與女作家Daphne du Maurier(戴芬.杜莫里哀).有段情緣的女演員(記得吧?).這部電影深受同志觀眾喜愛,電影學者要研究英國早期電影中的同志隱喻,一定會將它納入分析.例如這本書:Brief Encounters: Lesbians and Gays in British Cinema, 1930-71 

    電影故事是各有婚嫁的中年男女偶然在車站相識,彼此傾心,於是每週四相約見面.道德與責任的牽絆,讓這段婚外情份外掙扎.二位主角把二次大戰時期禁忌的愛情詮釋得絲絲入扣.同志觀眾對禁忌之愛的痛苦,最能感同身受,該片在當時的同志社群甚受注目.莎拉華特絲在書中引用,頗有致敬的意味.她用小薇-瑞奇的婚外情,對照海倫的女女戀,其實就是該片禁忌之愛的現實反射.電影採用倒敘的方式,與The Night Watch的結構不謀而合.

這一段提供許多英國二次大戰時期的紀錄片,大大協助了解The Night Watch的時空背景.他們提到女性在戰時突然變得重要,莎拉華特絲愉快地指出,女同在戰時獲得表現陽剛的通行證,她們可以剪短髮、穿褲裝、開卡車.談到40年代的女同,雖然比維多利亞時期的同胞較為自由,但是大環境仍然非常險惡,同志依然脆弱,必須小小冀冀地隱藏在櫃中.

她在結尾表示,下一本作品暫定於戰後,約40~50年代之間,短時間還不會有現代時態的作品,除非她找到如何在現代故事中,表現她歌德式的黑暗面.....

3 意見:

匿名 提到...

不错,若然电视版Affinity当真如此在水底缠绵中幻化而去,那真是老天有眼了。上帝保佑痴情的众生!

Orange 提到...

Lang,我同意你,真不敢相信電視版會照顧到我們內心最大的遺憾.真有撫慰的結尾.

匿名 提到...

请问在哪里有整集的Sarah Waters on the south bank show,找来找去只能下到8分多钟的版本...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