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ve My Life:愛情新生態
小說被改編成電影時,常因為更動過多而被讀者罵,還沒有看過因為過份忠於原著而被觀眾嫌?我就是難以取悅的後者.看到新出爐的字幕,讓我看傻了!幾乎八成是按照原著拍.站在新媒體創新內容的角度,不免惋惜.但是對於沒看過漫畫的觀眾,倒是沒有影響.我還是忍不住手癢,想要表達對電影細節拉拉雜雜的意見.
漫畫原作畫風清爽,描述女女的兩人世界,完全不避諱大量裸露,情慾表現直接而自然.但在電影中,情慾被減化,轉換成年輕女生可愛的互動.我對這一點並沒有抱怨的意思,因為與其勉強,不如量力而為.
缺席的母親
注意其他電影中拉子與父母的關係,近期父親的態度通常是比較溫和的.在本片,更由於市子的父親是同志,還是獨立撫養女兒的單親爸爸,父親接受市子的性傾向顯得理所當理.在原著中父親的造型是比較酷的,像大哥;電影中的父親則修改得像溫情軟調的家庭煮夫.
一反常態地,故事的第一個高潮不在女兒向父親出櫃,而是父親向女兒出櫃.片中的父親在大街上突然情緒高漲蹲了下來.我不太認同這種詮釋方式.其實,日本演員的表演,一直讓我有不平順的感覺,真人與動畫的表現方式,簡直亦步亦趨.
相較之下,英理父親的反應便很傳統負面.但主要原因並非不接受英理的同性傾向,而是根本歧視她的女性價值.
這個故事的母親通通都缺席,我們只能從海濱遇見母親生前的女友來想像.這一對資深歐蕾,有著典型日式高雅風格.不是電影刻意,因為原作就是這樣.
故事人物,不是有家世,就是高知識份子.充滿中產階級的味道.原作中只有還在念書的市子,留著短頭髮,一點點叛逆樣的小T.可是到了影片,市子就變成卡哇依少女.總感覺日本的社會壓力沈重,少見率性帥氣的女性形象.
電影中的甜蜜生活
一開場,英理起床第一件事是先吃一顆糖.市子起來跟著要求以口傳糖.沒錯,畫面是甜得要命.西片裡,主角常以尚未刷牙,口味不佳,作為迴避.別想了,這種甜蜜畫面只限蜜月階段.
反而覺得片中出現多次英理下廚的畫面才是真情所示.以前不曉得下廚有什麼神奇魅力.這幾年開始洗手作羹湯,才了解整個烹調過程是示愛的儀式,細火慢燉中最是情意.
原作中,裸身在床的枕邊細語,在片中改成英理為市子塗腳指甲油的談話.我對塗腳指甲油沒有意見,但是對片中四五套變換的手指甲裝飾很有意見.太不合「實際」了吧?
原作中的夏日海濱,電影是在秋冬取景.她們作勢要衝進海中,卻只是擺個樣子.
突然想起<Sug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