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7

Allen v. Farrow:事實可能無法驗證,評斷軸心卻已經改變

你最喜歡伍迪艾倫那部電影?我很想告訴你是1985年The Purple Rose of Cairo《開羅紫玫瑰》,但現在光是這樣回答都會讓我感到痛苦。


80年代末期我剛進入社會,周遭同事都很崇拜伍迪艾倫作品,要是沒喜歡過他的電影,簡直不配稱為影痴。Husbands and Wives 《賢伉儷》上映時,我當時女友哈哈大笑Juliette Lewis所飾年輕女孩像野獸般倒追伍迪艾倫飾演的中年男子。最初我們以為是他在劇本投射內心的期望吧,因為現實中他是和米亞法羅交往,沒料到劇本自傳成份比想像濃厚。


我翻回1992年8月台灣媒體報導他與米亞法羅的養女宋宜私下暗戀還傳出拍攝不雅裸照。同一期間兩人大打官司爭奪子女撫養權,其中Dylan猥褻事件並未在第一時間清楚說明,我們沒有直接的美國新聞來源,根本搞不清楚這場官司所為何來。


那時候報紙標題都站在伍迪艾倫這一邊:「為子女撫養權結束12年情侶關係」、「伍迪艾倫為養女之戀不得已亮相」、「伍迪艾倫⋯除了自我懲罰,沒有最後審判」 ⋯⋯大家有一種印象,覺得這些官司是米亞法羅嫉妒宋宜奪愛而報復大導演。雖然我認為他拍攝宋宜裸照實在太沒導演品味,但是他與米亞法羅沒有婚姻約束,他和宋宜也沒有血緣關係,老少配就算令人側目,也沒有理由限制成年人自由戀愛權利。


真正核心的猥褻事件拖到1993年台灣報紙才有小篇幅說明。標題多為大導演加油打氣:「伍迪艾倫未猥褻養女狄倫撫養權爭奪戰中佔得上風」。他後來並未蠃得撫養權,報紙卻不著墨他的敗訴。最後,報導把Dylan猥褻案件全都輕輕帶過:「怕傷害8歲的戴琳伍建艾倫性騷擾案不予起訴」、「法院查無實據終止調查,被控侵犯八歲養女,伍迪艾倫重獲清白」。


相較於美國新聞沸沸揚揚多時,台灣很少人注意到這項醜聞,再加上他的電影逐年上映又常常獲獎,電影雜誌只會介紹電影作品本身。在網路世代之前,我沒有機會也不會特別關注他的私生活。總之,我只是個純真的電影觀眾,不用負擔任何責任。


事實上,我對他作品熱忱在1995年Mighty Aphrodite《非強力春藥》之後就告一段落。並不是因為新聞事件影響,只是覺得厭倦他的表演和說故事的方法,後來我都提不勁去看他的電影,連Blue Jasmine《藍色茉莉》都讓人很無力,為什麼凱特·布蘭琪要演無可救藥的瘋女人才能得奧斯卡?


2014年


凱特·布蘭琪以《藍色茉莉》得獎潮帶動氣勢,2014年1月伍迪艾倫獲得金球獎終生成就獎,似乎就此蓋棺論定他的完美創作形象。緊接著2月1日,成年的Dylan發表公開信第一次揭露猥褻事件”An Open Letter From Dylan Farrow”, 她劈頭就問「你最喜歡伍迪艾倫那部電影?」後來才知道,媒體不敢刊出她的投書,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將她的文章發佈於自己在紐時的部落格。


2月3日聯合報國際版刊出「養女公開信:7歲遭伍迪艾倫性侵」,文中大概也是第一次提到當年法官雖然無法判定性侵,但斥責這位導演「自私、不值得信任、麻木不仁」。六天後聯合報影劇版跟著出現「伍迪艾倫還原現場」把所有過錯推到米亞法羅說謊唆使。怪了,這次是成年的Dylan公開控訴,為什麼要扯到米亞法羅?可惜Dylan聲量太小,大眾再度陷入陳年印象,又是米亞法羅找機會報負,還不如關注凱特·布蘭琪會不會獲得小金人。


2014年的台灣,國外資訊比90年代流通,在媒體發言的背景也更多元,2月14日梁玉芳在民意論壇提出客觀看法:「當輿論對女演員得獎與否,比受害控訴更重視時,也令人反思社會是否方便地選擇站在加害者那一邊,如同狄蘭所控:錢、名聲、權力都是加害者最佳保護傘?」


2014年的美國,傳統媒體或許不想再深究老朋友的猥褻事件,反正多年來伍迪艾倫已經反駁很多次,新興媒體卻想重新認識伍迪艾倫。例如VOX MEDIA旗下雜誌在Dylan公開信曝光後,整理伍迪艾倫引人疑竇的黑歷史”A Brief History of Woody Allen Being Creepy About Young Girls”:

  • 1976年伍迪艾倫在《時人雜誌》提到,他對性一向開放,若別人看到他和12歲女孩躺在床上也不會訝異。
  • 1992年New York 雜誌訪問親朋好友,他們早就覺得伍迪艾倫黏著Dylan方式不太尋常。
  • 1993年作家Nancy Jo Sales回憶她在13歲曾和伍迪艾倫熱切地通信一段時間,她也不懂為什麼大導演有時間回信。後來看到《賢伉儷》描述Juliette Lewis角色出生時遇到颶風,她嚇一跳因為她的生日出就在颶風來襲時。當新聞報導伍迪艾倫與宋宜老少戀,她一度以為是她對導演產生負面影響。


這一年更多人以不同眼光重新審視伍迪艾倫作品,《君子雜誌》Re-Watching Woody Allen ,發現他經常提及亂倫話題:

  • 1986年《漢娜姐妹》開場沒多,電視台助理告訴米奇(伍迪艾倫飾):「兒童性騷擾太敏感了⋯⋯」 米奇:「去看報紙吧,全國一半的人都在做。」 
  •  1980年《星塵往事》,女主角朵莉質疑山迪(伍迪艾倫飾)和小表妹打情罵俏。山迪辯解對方才14歲,根本不可能。朵莉說她和爸爸「玩過這種遊戲」,非常清楚這種神秘互動。好巧不巧,這幕背景牆面出現一行大字:Incest between father’s…(與父親亂倫)
  • 2011年伍迪艾倫舞台劇本Honeymoon Hotel有段露骨對話把亂倫當成玩笑。劇中Fay說她被舅舅用三根指頭性騷擾;Judy問三根指頭能做什麼?Fay說很難解釋,不過通常是用五根指頭;Sam指著Fay,至少妳還有性騷擾,我到25歲還沒有性經驗,妳是我的第一個。


文中一定會提到1979年《曼哈頓》是他最經典的老少配,女孩纏著神經質中年男子不想分手。2014年《君子雜誌》那篇作者並不清楚這到底是想像還是經驗。2018年12月17日真實的《曼哈頓》女孩Christina Engelhardt出面證實:Woody Allen’s Former Teenage Girlfriend Defends Their ‘70s Relationship; He Was 41, She Was 17.


不過伍迪艾倫傳記作者卻指稱應該是Stacey Nelkin才是《曼哈頓》靈感來源。無論如何這證明一件事,他不斷和年輕女子交往,只是不知道有多少位女子當時未成年。


哈維·溫斯坦事件影響


Dylan被猥褻事件很可能再度沈寂二十年。幸好舊社會權貴網絡再也無法堵住性權力不平等所腐蝕千瘡百孔,從哈維·溫斯坦性侵事件湧出巨大吶喊,震驚全世界。


2017年10月《紐約時報》和《紐約客》幾乎同時公開哈維·溫斯坦惡行,MeToo運動風起雲湧。《紐約客》撰文作者是Ronan Farrow(羅南·法羅),他正是米亞法羅最小兒子,一位律師,記者,身為同志。


Dylan陳年往事隨著MeToo順勢而起,越來越多人願意傾聽她的故事。2018年1月CBS電視台邀請Dylan現身說法,節目播出後一連串大明星公開與伍迪艾倫切割,紛紛表示不再合作,甚至捐出拍片報酬。


同一個月出現反擊。米亞法羅亞裔養子Moses發表公開信,揭露米亞法羅是糟糕的母親,會對小孩家暴,灌輸仇恨伍迪艾倫;質疑Dylan對那天記憶有問題,閣樓裡根本沒有電動火車。那年宋宜隨後也接受訪問提到米亞法羅曾對她甩耳光、頭上腳下倒掛,常常打打罵罵。


整件事情讓人感覺再度陷入米亞法羅是壞媽媽的攻擊策略,然而單就Dylan說詞到底有沒有錯誤呢?弟弟Ronan是支持者,他回憶成長期間完全不想面對家中瘡疤,多年後他以律師角度重新審視當年調查紀錄,發現Dylan小時候證詞相當可信,轉而支持姊姊討回公道。

Ronan;右Dylan

同年6月6日聯合報刊出伍迪艾倫反擊,把他和哈維·溫斯坦並列,並不公平,理由是「我拍了50年電影,合作過超過百位女演員,從未與任何一位有過不當行為」。或許溫斯坦也不想和伍迪艾倫並列,溫斯坦可能會辯解自己不屬於戀童癖這一掛。

 

2018年以Dylan在CBS電視台訪問揭開序幕,這真的是序幕而已,大概就在這一年HBO紀錄片Allen v. Farrow《伍迪艾倫父女之戰》開始長達三年秘密製作。伍迪艾倫這年已經沒有大明星能繼續合作拍片,他選擇透過文字發聲。


2020年3月原本透過Hachette Book Group發行伍迪艾倫傳記Apropos of Nothing,羅南·法羅出面譴責,再加上出版社內部數十名員工也加入罷工抗議,Hachette只好退回版權取消出版。不過他很快找到其他出版社接手,也很快登上暢銷排行榜。他在書中大談與宋宜美好戀情,再度辯白不可能侵害Dylan。


傳記書訊和電影《紐約·雨天》娛樂新聞在台灣交錯出現,不過台灣和全世界都在面對新冠病毒進逼,而且2月24日剛宣判哈維·溫斯坦罪行,伍迪艾倫的二三事顯得不再重要。


紀錄片《伍迪艾倫父女之戰》


2021年2月22日HBO和其串流平台HBO Go開始播出《伍迪艾倫父女之戰》,接連四集份量對伍迪艾倫重拳出擊。有些觀眾會認為片中一面倒,只有法羅這家的說詞,沒有伍迪艾倫平衡觀點。不過想想這些年來不都是他在說話,還不了解他會說什麼?


紀錄片讓我感到最黑暗的一段是伍迪艾倫與米亞法羅電話錄音。其實他們兩人互相偷錄音,沒有人比較高尚。此時伍迪艾倫的聲音完全變了,不像電影中神經質結結巴巴,他很冷酷簡短,充滿威脅感。


我本來擔心這個紀錄片會成為公眾獵巫工具,伍迪艾倫沒有經過司法程序便被宣判有罪?後來我覺得這是必然反彈和修正階段,讓社會習慣去傾聽女性聲音,而不是先用瘋女人之類人格謀殺破壞對方可信度。


看完紀錄片以及後來我搜尋過伍迪艾倫辯白文章,例如他在《紐約時報》投書「我沒有猥褻迪蘭」。我還是很難判斷閣樓裡有沒有發生過關鍵的猥褻事件,但是他很可能持續很長時間對Dylan有不當接觸,那種接觸方式是旁人覺得非常不妥,他本人卻不認為是猥褻、性騷擾、性侵、虐待。就像當年比爾克林頓認為接受口交不算是性交,用狡詐定義閃避。伍迪艾倫可能覺得三個指頭罪不及一管陽具?


至於他和宋宜戀情,經過紀錄片一連串考據他作品中對少女迷戀心態,我懷疑他在宋宜未成年時已有私情,他與宋宜結婚,也不能逃避原有責任。


說到底,伍迪艾倫對小女生和未成年少女確有異樣偏好。我找到一張照片,他與宋宜收養兩個女孩,一個是白人,一個是亞裔。我不寒而慄,白人小女孩簡直是Dylan小時候翻版,根本讓我沒辦法支持他。

伍迪艾倫與順宜收養兩個女兒


Ronan;右Dylan


我有篇影評「Una:背負污名的女孩」 ,少女Una愛上年長Ray,事後男主角遠走他鄉改名換姓。成年後Una找到他,想要追回舊情。片中疑點是Ray當年對Una到底是真愛,還是戀童癖使然?最後Una發現Ray結婚,對方有一個未成年女兒,淡淡透露她是現任受害者。伍迪艾倫也在做一樣的事嗎?


我們可能無法驗證Dylan受過那些傷害,但我會記得永遠對伍迪艾倫保持懷疑。


1 意見:

匿名 提到...

我有看了這4集的紀錄片,我百分百相信Dylan說的話,Woody Allen 當然打死不認,這很可以理解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