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Times Of Lez
從Pillow Talk到拉子時代
我一直想把故事「從頭開始」寫起,但是在認識Fruit之前的源頭是什麼?成長故事千頭萬緒很龐雜,進入社會後生活形態多樣化,這本書的主軸到底是什麼?我想起我的部落格。我很愛看電影,童年在電影院裡度過,但是我不想寫所有的電影評論,只聚焦在同志相關的電影。這就對了!以前KONICA軟片的廣告詞說: 「有人用照片寫日記」,這本書就用同志電影來刻度歲月之軸,從「小我」的故事聯結「群體」的共同記憶。
2016年8月6日第一次在部落格提到「拉子時代」的概念。起因是我租片看了紀錄片《我們的那時此刻》,好訝異怎麼沒有提到近年來風起雲湧的台灣同志影片?(片中只是輕輕帶過《藍色大門》)
當下湧現寫書的強烈動機:我不喜歡同志成為歷史的空白頁,也不喜歡只是某個學者田間調查同志族群的個案研究。我要拿回說話的權力,自己的歷史自己寫。
這句子裡的「我」應該也意謂著很多的「我們」。
台灣的同志出版多半是文學小說,不管是早期的「文學本文」還是後期的「通俗言情本文」,要不然就是偏學院派的評論,沒見過市井小民角度的歷史紀錄,好像也從沒有中年拉子現身說法,從小到大的長篇書寫。
我在書裡除了描述自己成長和家庭故事,也大量記錄這段歲月的同志影片,有那些電影出現同志角色,台灣主流報紙報導過的重大同志新聞。我花了很多功夫考據時空背景,查出這些影片在台灣的上映日期,而不是直接使用IMDB的美國發行日期,再加註當時社會脈動。回首來時路,在時光如水的漂流記憶裡,我漸漸了解是靠著那些撫慰、影響、歷練⋯⋯成為現在的我。
媒體及通路推薦

2018年5月27日「性別平等EasyGo」
這本書很精彩的是Orange的家庭、生命經歷、愛情與電影、影集(當中也提到一些台灣與美國同志運動發展,例如同性婚姻、愛滋、台灣電視、MTV、金馬影展同志單元、影劇新聞)的交會,扣連時代背景,就像Orange有提到,台灣同志出版比較是文學或者學術,比較少市井小民的自己寫歷史,生命故事跟電影很緊密扣連,以電影跟影集來跟生命經驗對話⋯⋯
線上收聽

2018年1月 Readmoo讀墨2017年度最佳推薦電子書
零電阻推書獎
在這個出版不再是出版社專利的時代,網路提供了近乎無限的可能。
當你平日有好好將內容電子化與存檔,接下來思考怎麼面對讀者?紙本?電子書?部落格?架網站?不管哪一種,都有在該媒介最適當的呈現,因此需要好好地編輯。在網路,關鍵就是css與html,只需基礎的語法,就能讓內容有清楚的樣式。最後,每個作者都盡其所能地將自己作品推廣出去,因為出版社與平台再也不像以往,可以全面性地接觸各種類型的讀者。
做好上述的事,作品就可在網路暢行無阻。你說怎麼沒提到《拉子時代》?因為它就是做好這一切的良好示範。

2017年7月Lez’s Meeting雜誌
台北‧電影‧我的拉子時代
這是一本自(助)出版的奇書,作者名叫橘子(Orange),五年級中段班的拉子,做過各種不同職業,但是成長過程,心心念念都是電影。不是文青,卻熱愛電影,家在西門町,開設電影院,見證電影與家族興衰,以「我」為出發點的第一人稱敘述,傳記似的書寫,又細數伴隨成長年歲出現的台北地景變遷、西門町電影院、同志刊物與拉子片。
濃烈的台北情懷,描述物事更迭,場景變換。這是一本私史,卻又讓每個年級的同志們看見自己那一代的文化關鍵字。作者不只看電影,她也看電視,那些台灣同志出櫃路,是怎麼受到時事與同志電影的啟發,隨著細密的新聞剪報,告訴我們每個時期不同的同志身影,還有橘子親眼看見的一九九一年電視女女吻。
文字直面書寫心境,絮絮叨叨、言無不盡,將過去情信一一打字,平行面對台美時空,篇章並附 QR Code,插播電影故事。二十三萬字,厚重的一本書,載著她的成長故事與台北城的電影地景變遷。每個人的成長都有那麼一份地圖,它會在我們閉上眼睛時,像星星的卷軸那般攤開,每一顆都閃耀著記憶。

2017年3月女書店
《拉子時代》本人就是一本扎扎實實、完全不需要任何支撐物就可以頂天立地的大書!本書採用美國自助印(Print On Demand)模式印製,封面有著微絨觸感,內頁用紙偏灰,舒適好讀。美規的《拉子時代》不論是尺寸還是紙質,都提供中文世界讀者難得的閱讀體驗,好像作者以個人經驗寫群體歷史,那麼重又那麼輕。
《拉子時代》首先是部落格與電子書,印製成紙本書之後,它依然處處有QRcode,網路媒體的特性並不因此消失,因而使這本書成為實體書中少見的超文本!
除了形式很酷,作者在書中爬梳了七十年代至千禧年前的個人生命史並反映出大環境,是難得以同志電影與文化為題的口述歷史,相關主題的專書在台灣並不多見,大概是跟李幼新《男同性戀電影…》同等級的奇書。

2017年2月
Yiling的文學廚房
在婚姻平權走到這個時候,終於有了ㄧ點曙光,各方關於同志生命的史料重新出土,再度獲得討論與重視,例如,女朋友、愛報的回顧,紀大偉從文學角度觀察出版的同志文學史,還有在網路經營Orange's Review部落格,介紹國外女同志相關影視的 Orange亦在今年初自行出版《拉子時代》,以同志電影為軸,紀錄了中年拉子的成長,當代社會的變遷,這是從素/庶民角度呈現的不同歷史切片,而選擇自行出版(電子書和紙本印刷)的方式,更是顯現網路時代創作者的自主精神,以及同志們在主流價值觀之外耕耘出多元且豐盛的沃土,補足了台灣同志生命論述非主流的篇章。
今天收到書,厚厚一本,只是第一部而已。與Orange 相識於網路,閱讀她的部落格常常讓我長見識,也分享她與伴侶的日常以及對於老後生活的規劃,當了許多年的讀者,樂見《拉子時代》的出版,從文字創作到排版,親身歷經出版上架販賣的過程,Orange 在我心目中再一次確定了前輩的地位啦!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