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很怕那些「打定主意」要拍女同影片的編導,他們有時花太多時間描述天雷勾動地火的追求過程,反而忘了人物和故事在那裡?愛情有很多種驗證的方式,並非一定要依賴汗水淋漓的性愛場面.《Nothing Else Matters》提供一場絕佳範例,最後一幕的相視而笑,足以代表千言萬語,是我今年看過的女女影片中,最快樂平實的結局.
- 《Nothing Else Matters》Was am Ende zählt在今年9月台北的女性影展放映,譯名《癡人追夢》,完全背離主題,而大陸譯為《別無所求》,則是雖不滿意,但勉強接受.

工地還有另一位少女Lucie.她是男孩圈中的女孩,哥兒們中的妹妹.Lucie一開始誤以為Carla是Rico's girl.這個女孩還算有點骨氣,斬釘截鐵否認.Lucie於是一路幫助Carla,讓她有地方住,有衣服換穿.
兩位女主角個性截然不同.Carla懷抱明確的目的和計劃,有時不擇手段,所以她可以偷走父親的錢,離家出走.Lucie則是隨遇而安,只想待在Rico的酒吧等著未來當個經理,守著吸毒頹廢的哥哥,幻想圓滿家庭和一間房子.
影片常常用攝影取景去描述她們在現實與夢想之間的掙扎.

當Lucie向Carla提議由她扮成孕婦的計劃,是她們在船頭上討論.俗諺:「船到橋頭自然直」和這一景產生微妙的對比.其實船不會載往她們到任何地方,是人決定船的走向.兩個女孩聯合放手一搏.
影片用了很多俯視的遠景,顯得人物在命運的歷程中微小無力,例如Carla被搶走行李,在車站顯現的無助,或是鏡頭常常由大樓往下看一樓的動;但同一時間,她又常讓二位女主角平視著遠方,懷抱著夢想和希望,例如她們兩人帶著小孩到小山坡上,談到未來的共同計劃.


兩人在山坡上的談話,是劇情重要的轉折.觀眾一路都知道Lucie暗戀Carla,但是Carla是否接受對方?當Carla要求Lucie一起遠走高飛,這份還很柏拉圖式感情推動著劇情後半段,一直到兩人都做了最後抉擇,確定對方是唯一的選擇.
許多女同作品常會提到身份交換,在這部影片中也是非常明顯.我們看見Lucie不斷想成為Carla.例如一開始Lucie撿到Carla的服裝設計畫冊,偷將書內Carla母親的照片謊稱為自己母親的照片.當然,最重要的身份交換是Carla面臨懷孕過久無法流產的困境時,Lucie提議由她扮成孕婦去取得社會福利和醫療資源.
導演對小母親的處境有些幽默的視角.Carla在待產期間向工廠批貨,在家做洋娃娃代工.複雜的組裝說明讓三個年輕人手忙腳亂,比喻未來生兒育女的細膩繁瑣,比處理陶瓷娃娃有過之而無不及.


Carla為了脫離和Lucie的哥哥一起生活的窘困侷促,再度打起Rico的主意.這一回Lucie為了阻止她,用行動直接表白心意.Lucie一直在扮演共同母親的角色,此時她甚至表示爭取成為「父親」的資格.這裡的「父親」象徵的是強大的經濟來源.
在女同影片,表白的初吻一直是重要的元素(請參考:小拉拉的女女初吻).它雖沒有立刻發生效果,卻餘波盪漾.當Carla接著與Rico肌膚之親,發現男人的擁抱與親吻變得再也無法忍受.Carla先完成她的最後抉擇,接受Lucie是她感情的歸屬.


最後輪到Lucie必須在Carla與「家人」之間選擇.由於Lucie一直不願面對她哥哥是永遠無法戒毒的寄生蟲,Rico只是利用別人的黑道老闆,她還需要一個更大的推力來行動.於是劇本出現極具戲劇性的衝突點:Carla準備離開時發現存款被偷走,小孩墜地受傷.
Carla必走無疑,Lucie發現再也沒有久留的價值,於是為愛冒險偷走了黑幫的錢.好久沒有展現的《Bound 驚世狂花》(1996)反叛精神!但不同於《驚世狂花》的結尾在於成功的喜悅,這部影片結尾著重兩人真正的接納合解.
飾演Lucie的女演員外貌普通,電影卻把她塑造得頗有特色.她最後丟下一袋子鈔票,告訴Carla:和妳在一起的日子是我最美好的時光.轉身便走.觀眾其實能感覺Carla內心狂跳,她不曉得該如何答話,還在想著是望著窗戶眼睜睜看著Lucie離去,還是該追門出去補上回應?才一開門,看見Lucie靜靜等著,毫無防備地被對方撞見自己的心意,羞赧地不敢正視,更不知要如何開口.
這段結尾處理得太可愛了,讓人在睡前可以帶著微笑入夢.如果女同片單有所謂癒療系風格,它絕對是選單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