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入購買【拉子時代】

串聯每部電影和每段感情的時空背景

自己寫作,自己出版

台灣第一本以自出版介紹「如何自出版」,看看三家電子書平台主管怎麼推薦

點入購買《卡麥蓉的錯誤教育指南》

一部拉子成長小說的啟發,從讀者、觀眾到意外的ex-gay專題研究

活著,就要繼續寫下去

希望保持一年一書的進度

顯示具有 best of 00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best of 00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9/12/23

Readers Poll and My Opinion

十年最佳拉片票選台北時間12月22日下午約3點結束,這次迷你票選活動共有154位人次參與,採用複選,讓大家自由發揮.沒有規定明確的評選條件(我們不是專業影人,就算規定也沒用),每個人對於最佳的標準也不相同.一開始是由大家提供初步的片單,接著我再將出現率最高的影片整理為票選名單.基本上,這是一個讓大家回顧剛過去十年拉片的活動(我有時候會回顧得更遠一些).我覺得自已看得不夠多,原來還有那麼多的拉片!

票選結果:
Saving Face 117 (75%)
Imagine me and you 92 (59%)
I can't think straight 76 (49%)
The Hours 33 (21%)
If These Walls Could Talk 2 33 (21%)
Mulholland Dr. 22 (14%)
V for Vendetta 21 (13%)
Lost and delirious 19 (12%)
Four Minutes 18 (11%)
Gray Matter 18 (11%)
8 femmes 16 (10%)
The Fish Child 16 (10%)
Nina's Havenly Delights 15 (9%)
Monster 13 (8%)
Ha-Sodot 12 (7%)
Goldfish Memory 12 (7%)
The Gymnast 10 (6%)
The Edge of Heaven 9 (5%)
Unveiled 9 (5%)

以這次票選結果而言,取得較大共識的是前三部作品,剛好都是喜劇.但不是所有的喜劇都如此受到青睞,三部的共通點是主角必須相貌不差,越美越好,雙方戀情經過一番挫折後底定.還有一項神秘的特色:都在公園長椅上共享快樂時光. (請參考:Talking About:Bench 象徵美好關係的公園長椅)

嚴格來說,唯一一部獲得絕大多數共識的影片只有《面子》.這部影片對於亞裔拉子有歷史性的意義,我們總算可以在大銀幕上看見一部製作用心的電影,以華人的樣貌講述拉子的故事.

當年《面子》入圍金馬獎,我和Fruit都隨著Yahoo「薇珞與泰拉的魔法空間」家族的成員遠赴基隆參加放映和座談會,投票支持它獲得最受觀眾歡迎的影片.那可能是我這十年來最熱血的一次觀影經驗了.此後,我都會注意Michelle Krusiec楊雅慧其他作品的表現.最近一次是看她出現在《What Happens in Vegas 頭彩冤家》(2008).我很感慨,一般亞裔在美國很少獲得能好好表現的角色,不曉得她還要堅持多久才能完成她的理想?

Orange的十年最佳拉片
1)The Edge of Heaven 天堂邊緣(2007)
2)Mulholland Dr. 穆荷蘭大道(2001)
3)V for Vendetta V 怪客(2005)
4)Saving Face 面子(2004)
5)The Fish Child 湖底的小王子(2009)
6)Four Minutes 情鍵四分鐘(2006)
7)Monster 女魔頭(2003)
8)Nathalie 愛上娜塔莉(2003)
9)Imagine Me and You 新娘向後跑(2005)
10)刺青(2007)

身為版主,我享有版面特權,暢言個人圈選十年最佳拉片的理由.有些是理性的分析,有些是出於主觀的因素.原則上,我偏好淚水洗滌心靈.我歸納考量的重點如下:

拉子情節與周遭的關係:上一個十年的拉子情節,比較著重主角愛自己、找到真愛.近年來,我開始重視非同志的角色與女同角色之間的和解、接納、關愛、敬重.

《天堂邊緣》有一小段落提到Ayten-Charlotte這對戀人,Ayten原是土耳其的恐怖份子,Charlotte是德國大學生.起初Charlotte的母親與Ayten關係很緊張,後來Charlotte為救Ayten出獄而意外身亡,她的母親並沒有怪罪Ayten,反而將對女兒的親情移轉到女兒所愛的人,幫助對方出獄.Ayten隔著對話窗,無聲哭喊的畫面是最撼動我的一幕.人與人之間的接納,可以超越國界、文化、意識型態和性傾向.

如果用幻想娛樂的角度來看《V 怪客》,它絕不在我的名單之內,但是片中自由平等的革命意識卻來自一頁女同的自傳.她的戀情或許平平凡凡,對主角的精神召喚卻是轟轟烈烈.我從來沒有看過女同的故事在片中曾有如此巨大的影響力.(請參考:Talking about : Love Letter )

《情鍵四分鐘》是和解的小品,多蒙激昂的片尾令人難以忘懷本片.鋼琴老師的女同背景看似可有可無,卻意外營造出兩人之間看不見的阻力和張力.回頭細看少女純真地擁抱不知所措的鋼琴老師.我後來意識到,和解的最佳狀態是不必再防衛自己的感情,鋼琴老師不必去避諱她的女同背景,能夠單純直接地珍惜對方.

劇本創意:《天堂邊緣》將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的人生無奈,傳達得絲絲入扣;《穆荷蘭大道》把心理與夢境做了一場最為「大衛林區」式的辯證;《湖底的小王子》顯露強烈南美風格的城市傳奇和英雄神話;《愛上娜塔莉》是另人耳目一新的法國式拉片,就算艾騰伊格重拍,可能難再超越;《面子》將母女違背傳統的情事相互對照,故事小巧溫馨;《刺青》是台灣少見的精彩劇本,只可惜電影工業整體基礎薄弱,沒有相得益彰的製作結果.

敘事技巧:非線性的敘事,或多層次的結構,通常會引起我的注意.但最近幾年似乎也流行到有點泛濫的程度.敘事技巧仍須根植於劇本的品質,而不是為了結構而玩弄結構.《天堂邊緣》、《穆荷蘭大道》、《湖底的小王子》在三位各具特色的導演手上,特別有神韻.

演員表現:如果以得獎與否來看女女角色,可能要屬《時時刻刻》的妮可基嫚和《女魔頭》的莎莉賽隆.不過我傾向選擇後者,因為她戲份較集中,扮演的難度更高.但若以演員的魅力來看,Lena Headey在多次AfterEllen Hot List票選,證明她人氣最高.她從《Imagine Me and You》獲得的歡迎,顯示女同觀眾真得很期待演員俊美,故事輕鬆,快樂結局的喜劇.

創作心態:這是比較自由心證的感覺,我很在乎電影是不是拍得很誠懇.除了《穆荷蘭大道》、《Imagine Me and You》不在此題討論範圍,《V 怪客》則是個很難判斷的特例.其他7部片子有個共通的特色,多是出自新近導演或是女導演的作品.因為他們柔軟的心,我們才有機會看到不斷創新的拉子角色.希望他們下一部作品依舊令人拭目以待.

2009/12/16

Favorite TV Characters of decade

這十年來拉子影劇,電視劇(包含網路影集)比電影更蓬勃發展,而且拜各國語言專才的協助,我們可以在最短時間看遍世界各地的節目.

影集因為篇幅長,拉子角色不一定是最主要的劇情線,我覺得目前還不適宜只討論拉子影集,而是以拉子的角色為主.各位可以只提單一角色,或是提一組.

我想到的保障名額就有:
Tipping The Velvet: Nancy-Kitty-Florance
Affinity(請讓我放在影集吧): Margaret
Fingersmith: Sue-Maud
Bad Girls: Nikki-Helen
Sugar Rush: Kim-Sugar-Saint
South of Nowhere: Spencer-Ashley

至於The L Word....請稍微先行篩選,別全部提上來 :-)

12/24 目前名單整理如下(依字順):
Affinity (UK):Margaret
Bad Girls (UK):Nikki-Helen
Bones:Angela-Roxie
Buffy the Vampire Slayer(US):Tara-Willow
ER (US):Dr. Kim Legaspi
Exes and Ohs (US):Sam, Jen
Fingersmith (UK):Sue-Maud
Grey's Anatomy (US):Callie-Arizona
Guiding Light: Olivia-Natalia
Hasufim (Israel):Shira & Teri
Hex (UK):Thelma
Hollyoaks (UK):Sarah-Zoe
Hospital Central (Spain): Maca-Esther
L word,The (US):Jenny-Marina , Bette-Tina, Shane-Carmen
Last friends (日):瑠可(-美知留)
Los Hombre de Paco (Spain):Pepa & Silvia
Mistresses(UK):Jessica-Alex
OC, The (US):Alex-Marissa
Once and Again (US):Katie-Jessie
Queer as Folk:Lindsay-Melanie
Skins (UK):Emily-Naomi
South of Nowhere (US):Spencer-Ashley
Sugar Rush (UK): Kim-Sugar-Saint
Terapia d'urgenza (Italy): Marina & Esther
Tipping The Velvet (UK): Nancy-Kitty-Florance
Venice (US):Gina, Ani
Verbotene Liebe (German):carla-stella, carla-hanna
We have to stop now (*web series):Dyna-Kit
Xena (US) : Xena-Gabrielle

心理心裡有個謎(港):邢楓-方雅妍
正義代書戰士(日): (田村希美-榮田千春)
東京Love Collection: 铃木夏树-山田みどり
追魂交易(港):江鳳蘭-唐月梅
風之畫師 (韓):潤福-丁香

網友彭十三豆特別整理:
蕭十一郎:花如玉-風四娘
點指賊賊賊做賊:吳美珩-蒙嘉慧
師奶股神:藤麗名 (lespart)
九五至尊:吳美珩-康華
鐵翼驚情:邵美琪-郭羨妮
追魂交易:韓馬利-曹衆
男女字典:朱茵-何超儀
黃金屋:?
刑偵2 端木紫(lespart)
偵3 蔣瑤(lespart)
刑偵4:田思思-?
atv縱橫四海:樂華-楊恭如
窈窕淑女:郭少芸(lespart)
迷離檔案:?
人間蒸發:神經畫家-奇怪藝人
創世紀:何超儀
帥男偶像:?
翡翠娃娃:司馬瀟-胭脂
男親女愛:miss mo-富家女
臺灣霹靂火:方岑-葉子

2009/12/15

Vote for your best films

既然Google Blogger提供投票功能,我決定提供票選.投票的片單是根據大家的留言,我挑出現率最高的19部影片.不過別太在意,它的投票功能很陽春,有些人若想灌票,我們也只能睜一隻眼閉著眼!投票截止時間12月21日.

2009/12/14

Picks by Number

上一篇選片的方式是用觀眾口碑,我突然好奇電影產業界會是如何看待這些作品?如果以票房作為指標呢?

我找了二個電影票房網站,將女同男同相關影片一起排名:The Numbers:Box Office History for Gay/Lesbian Movies,還有Box Office Mojo:Genres_GAY / LESBIAN

這兩個可以互作參考,但我建議以The Numbers的資料為主,你按表頭的Worldwide gross(全球票房)由高至低排序,斜線後面則是我再找Box Office Mojo補上全球票房統計,兩個數字有點差異:
第7名Monster (2003): $58,003,694/ $60,378,584
第10名Rent(2005) :$31,670,620/$31,670,620
第12名Boys Don't Cry (1999 上個十年的片單)$:20,741,000
第14名Mulholland Drive(2001):$20,695,413/$20,117,339
第16名Kissing Jessica Stein(2002):$8,915,268/$10,013,424
第19名The Feast of Love(2007):$5,744,218/$5,741,608
第20名Heavenly Creatures(1994 上個十年的片單):$5,438,120
第21名My Summer of Love (2005):$3,800,915/$2,766,976
第23名But I'm a Cheerleader (2000):$2,595,216/$2,595,216
第24名The Incredibly True Adventure of Two Girls in Love (1995 上個十年的片單):$2,477,155
第26名Happy Endings (2005):$1,448,701
第27名Saving Face(2005):$1,387,266/ $1,236,518

如果按照Box Office Mojo的女同相關影片歸類,則要補上二部賣座大片:
The Hours (2002):$108,846,072
Frida (2002):$56,298,474

如果依照我們上一篇討論的片單,我把能夠從Box Office Mojo找出來的數據再補上來
V for Vendetta (2005):$132,511,035
The Black Dahlia (2006):$49,332,692
8 femmes (2002):$42,426,583
The Edge of Heaven (2007):$17,804,565
La tourneuse de pages /The Page Turner (2006):$9,284,027
Nathalie (2003):$5,228,683
Imagine Me and You (2005):$2,635,305
Gray Matter (2006):$944,479
Lost & delirious (2002):$307,233
Ha-Sodot/THE SECRETS(2007):$204,871
Eulogy (2004):$75,076
Prey for Rock & Roll (2003):$58,040
I can't think straight (2007):$40,945
Itty Bitty Titty Committee (2007):$33,723

雖然以上的數據不能顯出女同影視的全貌,因為它不包含電影以外的收入,如DVD或電視版權,而且所謂的全球票房也並不是很精準.但是能給你一個概觀.越純粹的女同影片越是票房弱勢,除非有獎項或大明星的加持.「美式風格」的女同相關影片產量多,但也走向票房的兩極,票房中間部位漸漸由其他國家的作品填補,女同影片的口味越來越傾向國際化.

2009/12/11

Best Lesbian Films of The Noughties ?

"The Noughties" 是指千禧年以來的十年(2000~2009).最近快到年底,許多文章開始討論起十起年最佳影片,用關鍵字:best films of The Noughties在google搜尋,就會出現各家的排行名單.

目前我還沒看到女同相關影片的排行,不曉得大家對十年來最佳女同影片的看法如何?請各位分享您的意見吧!(我們先有初步片單,再考慮要不要票選)

為了便於討論,我建議這次先單純地針對電影,電視劇另外討論.(播出二集以上的就算是電視劇,電視電影或是電視單元劇就籠統地算是電影吧)

女同主題佔影片的比重並不是考量的重點,處理的方式才是重點.還有,不必太在意女同角色是被描寫成好人還是壞人.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