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04

《卡蘿》的愛在心裡口難開

2008年寫「鹽的代價」書評,我認為兩個主角之間的溝通有問題,所以才會愛得這麼痛苦。不能溝通的原因在於50年代的時空下,這是禁忌的愛情,不能說,也沒有語言可以描述。小說使用特芮絲的單一觀點,她常常誤判,一直在摸索這段感情到底是什麼?

電影劇本同時呈現雙方的行為舉止,但並未解釋動機,更沒有使用常用的旁白描述心理狀態。整部電影滿佈線索,讓觀眾去推敲主角的內心世界。在這一篇把範圍聚焦在片中電話與郵件溝通。



有篇影評說:"Carol needs to stay true to herself, while Therese must learn to express herself." 電影中兩個人表達的內容與表達方式,呈現有趣的對比。

在電影劇本,卡蘿有7場電話的場景,其中6次都由她主動撥打。但是打了那麼多電話,卻沒有一次是對特芮絲開誠佈公,而且卡蘿的電話充滿逃避色彩。在電影的角度,電話被設定成單向片面,無回應的溝通模式。

1. 邀約午餐

卡蘿收到手套,一邊作菜一邊打給特芮絲邀請吃午餐。劇本寫的很清楚,卡蘿的用意是藉作菜消除緊張,好像也是用來掩飾,不過就是個已婚婦人的邀約。

2. Ask me things

週日來訪掃興變場,卡蘿晚上打給特芮絲道歉。特芮絲主動談到關鍵話題,卡蘿不敢說,把球丟給特芮絲 Ask me things。


3. 旅程中的第一通電話

劇本有,但電影被剪掉的一段。出發第一天,特芮絲送唱片給卡蘿後,提到自己不想理查、不想家。「家」觸動卡蘿,打電話回去卻在接通前就掛斷。

現場拍攝紀錄照

4. 旅程中的第二通電話

在芝加哥郵局,特芮絲收取信件,卡蘿偷偷去打電話,聽到哈吉開罵便掛斷電話。卡蘿走出電話亭,向特芮絲謊稱沒有打電話。

電話亭和窗格都是電影不斷出現的畫面,象徵環境侷限。卡蘿走進電話亭,卻沒打成電話,似乎暗示她與舊環境的掙扎拉扯。

5. 打給艾比

私家偵探錄音事件曝光,卡蘿向艾比求救。特芮絲只聽到連聲道謝,並不曉得會發生什麼事。其實特芮絲從來沒有在電話中獲得足夠訊息。

6. I Miss You

特芮絲回到紐約朝思暮想,鼓起勇氣打給卡蘿,卡蘿為了切斷聯絡,強忍住不回應。這比原著更戲劇化。


7. a few calls before dinner

最後茶敘,卡蘿在看到特芮絲入座之前,先去打了電話,劇本沒有寫出打給誰,公開的片段只看到她在電話亭裡。畫面顯示一開始佔據7成的牆面,慢慢敞開退縮剩下3成。

猜測卡蘿是打給茶敘之後,晚餐的賓客。這有多重的意思,卡蘿可能預先做好「退路」,也可能是往前的「舖路」。當傑克過來打擾她們,卡蘿準備望離開講了一句,她要在晚餐前打幾通電話,事實上她早打過電話了。



關於主角的通訊狀況,尤其是卡蘿,原著和電影的處理方式不同,但主要精神是一致。

在原著,卡蘿經常打電話、寫信、收電報,既使在旅程中,她也和女兒通電話,讓特芮絲在一旁有點吃味。 兩人有時會隱瞞對方收信的內容,例如特芮絲在芝加哥明明收到理查的信件力圖挽回她,卻對卡蘿說只有收到丹尼的卡片。卡蘿在滑鐵盧之前收到艾比的神秘信件,說要讓特芮絲看,卻始終不敢拿出來。

電影裡的信件比電話誠實多了,趣味點在於收信人的反應。

1. 收到手套

卡蘿收到特芮絲寄回來的手套和卡片。電影劇本安排卡蘿勉為其難同意參加哈吉的派對,所以把特芮絲卡片丟進紙簍,燃起一根煙後(燃起慾望),她改變心意,決定就在派對的同一天邀約特芮絲共進午餐。這段影片被剪掉,但是公開片段出現桌子的畫面,網路流傳著陶導和凱特在這一幕現場合照。
取自某公開片段



2. Dearest 分手信

特芮絲收到信件當然打擊很大,難過痛苦好幾個月。這是一個很糟糕的分手案例,卡蘿一直使用單向主導的方式,傷害性很大。直到特芮絲拒絕同居,拿回一半的同意權,兩人關係才有可能平等對話,才有比較健康的未來。(雖然就作者本人,她不是平等的信徒,小說能有這樣開放的結局,已是萬幸。)

Dearest,

There are no accidents and he would have found us one way or another. Everything comes full circle. Be grateful it was sooner than later. You'll think it harsh of me to say so. But no explanation I offer will satisfy you.

Please don't be angry when I tell you that you seek resolutions and explanations because you're young. But you will understand this one day.

And when it happens, I want you to imagine me there to greet you, our lives stretched out ahead of us, a perpetual sunrise.

But until then, there must be no contact between us. I have much to do and you, my darling, even more. Please believe that I would do anything to see you happy and so I do the only thing I can- I release you.

3. 茶敘邀請函

卡蘿請人直接送到特芮絲辦公室。特芮絲看看就丟進字紙簍,還好沒有那去包飯盒。卡蘿又在信中保留退路"I understand if you cannot."

注意,函中的4月17日是魯妮的生日。

“Dearest Therese,
Would you possibly be free to meet me for tea this evening?
Ritz Tower Hotel, Friday, April 17, 6:30 pm.
I understand if you cannot.
Carol”

13 意見:

Unknown 提到...

我覺得片裡Carol這個角色很內斂、很壓抑,所以要演起來也不容易。相對於Therese的角色層次比較分明,有些天真、有些蛻變,而且也愛得義無反顧,Carol就比較謹慎,但在重要時刻卻擲地有聲,很果斷、很直接。更有趣的是,本片除了含有作者PH自身的經歷外(感謝版主這麼多資訊與線索),似乎還加入她天生寫作能力的總括(舉凡一系列著名作品),讓我們隨著Carol的出現,猜想遺留的手套、內心的起伏,一直到最後的為對方等待和確定。我想書裡面對Carol的描述應該更像PH的作品,只不過,這本小說,不是犯罪或驚悚類型(還是另一種轉換?),而是更情感面(貼近作者)的半自傳型敘事,賦予平行寫作與心理描述的綜合。不得不再一提,飾演Carol的凱特實在是太厲害了,這個角色雖然光鮮亮麗,可是一個不小心就平掉了;但透過凱特的肢體到位、磁性聲音和臉色神韻的傳達(當然還有以細膩著稱的陶導加持),Carol就真的跳出來了。

匿名 提到...

很佩服和欣賞你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對LGBT作品的熱情,以及充分的搜集資料!在這裡常常有很多很捧的作品推介,看完作品再閱讀你的文章,有很大的滿足!很好奇你寫影影影評時,需要不斷看DVD回帶嗎?總覺得你有驚人的記憶力和神速的分析和理解,是因為事前對作品背景已很了解的緣故?

Orange 提到...

看完影片憑記憶,和看DVD慢慢分析的文章都有,不過我喜歡後者,因為可以記錄思考的過程。《卡蘿》是個特例,因為我在國外卡粉討論版已經很長一段時間,對內容不得不熟悉。我並沒有比較厲害,只是比較投入。

Kimberley 提到...

很喜歡你的文字。:)))

這幾天終於在東京看了這部片,為了片商的小禮物,所以事先買了前售券,看電影的當天還恰好是Ladies Day,電影院內擠滿了下班後趕來看電影的OL。
很喜歡這部片的節奏和氛圍,看完之後真的很感動!!!坐我旁邊的女生在片尾音樂一下的時候突然掩面大哭,整個影廳內的啜泣聲此起彼落。
但初次看的時候因為腦內忙著把日文字幕轉換成中文,大概不小心忽略了很多細節,看了你的文章後,我決定再去看一次、甚至是兩次、三次。
雖然我同學都覺得我瘋了,同一部片花這麼多錢(在日本看電影真的不便宜),但好電影何樂不為呢?:)

Orange 提到...

聽你這樣描述,日本人真的心思敏感,居然有這麼強的反應。我第一次看台北口碑場大,卡蘿在律師事務所的告白讓我有些落淚,不過現場從頭到尾都很安靜。第二次看就覺得越看越好看,尤其有人問我特芮絲是怎麼喜歡卡蘿,其實很早就有細節,只是我們很久沒有仔細看電影,失去領悟的樂趣。

匿名 提到...

真的很感謝大家的分柝,讓我了解更多這電影,看了三次還是想再看,也必定會買DVD。

匿名 提到...

不好意思想借問一下,鹽的代價原文門檻會很高嗎?
英文程度大概只能看哈利波特吧...
謝謝!

匿名 提到...

hello~
雖然我是外文系出身,
但是我覺得Carol原文版並不會太難讀,
從頭到尾我唯一需要查的單字就是orange大大有寫到的"淡菜",
(BTW謝謝orange提醒淡菜的重要性,否則我一定會漏掉)
當你在讀小說的時候,先不要管詞彙與文法,
我認為,
最重要的反而是流暢度、故事性以及字字句句的暗示喔。

Orange 提到...

我鼓勵大家都能欣賞電影和原著,但要記得不同媒體有不同的特質,在改編有經過相當的轉換。

匿名 提到...

Carol 送旅行箱給Therese 時為何要用腳挪?感覺地位不平等


By Therese fan

Orange 提到...

卡蘿到特芮絲公寓送行李箱的那一幕,是必須看大銀幕的原因之一。

特芮絲週日在卡蘿家,後來被隔開在另外一個房間,而且被卡蘿關上門,排拒在外。卡蘿到特芮絲公寓,是為了重新進入特芮絲的心房。一開始牆和門佔據7成,兩人只佔畫面不到20%。而且公寓一樓大門,是由房東打開,並不是特芮絲開門。卡蘿在畫面上這極小的空間,把箱子一腳推進門內,並非高傲,而是有執意的韻味,如果是用手拿,就少了那份破冰的力道。

匿名 提到...

把箱子挪進去,意味卡位的意思嗎?怕Therese 摔門...哈哈


by Therese fan

Orange 提到...

絕對沒有卡位卡門的意思,故也無所謂摔門,不要忘記,特芮絲才剛買了唱片。這是卡蘿的推進心房,that's it.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