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5

北京同志中心說:親愛的,等到2019, 我們去台灣結婚吧

5月24日台灣同婚釋憲結果引起國際媒體報導,雖然對岸「新華社」免不了這則熱門新聞,卻以標題「台湾推动同性婚姻合法化引发社会争议」,強調反同勢力。其實在我們看來反同團體已經越來越失去社會支持。

對岸其他網路新聞加入訪問蔡康永的感想,以娛樂軟性新聞「蔡康永惊喜听闻台湾同性婚姻合法化 蔡依林张惠妹力挺同志」平衡新華社原稿的態度。有趣的是騰訊新聞沒有把這件台灣大事放在首頁要聞,前幾天他們比較偏愛的新聞是台灣無法參加WHA,以及國民黨主席選舉。



微信裡的「北京同志中心」提供另外一種觀點,首先他們把「司法院釋字第784號解釋摘要」畫面截圖,詳細說明同婚釋憲結果。接著四段分析:

  1. 台灣在同性婚姻合法化的道路上做出過哪些努力?
  2. 為什麼會是台灣?
  3. 反對的聲音
  4. 中國大陸會受到什麼影響?

文中細數台灣多個縣市提供同性伴侶戶政注記、畢安生教授自殺事年件、12月10日世界人權日在凱道大型聚會、3月24日釋憲案開庭公開轉播、5月10日國際不再恐同日前夕由知名藝人聯手推出專曲⋯⋯這些都是我們剛親身經歷的事情。

但是在提到台灣成功之一是「傳統宗教勢力較弱小」,這段論述很有趣:
「但在大中華地區,一般來說「無神論者」都佔據多數,因此雖然本次台灣同婚合法化過程中受到不少宗教組織的非議,但這些組織並沒有像歐美那樣擁有極大的社會勢力,沒有壟斷話語權的能力。在這個文化背景的層面上來看,大中華地區事實上是擁有「得天獨厚」的包容同志的優勢。」

八成以上台灣人有宗教信仰,但是教派很多元化,大致上對同志還算寬容,不像極端的一神論宗教人士把反對同志婚姻視為現代聖戰。其實有沒有「壟斷話語權」才是真正關鍵,壟斷的力量不只來自偏激的宗教勢力,更來自壓抑的政治環境。台灣政治開放之後才能支持開放的社會環境。或許撰文者知道,但無法明說。

最後一段展望台灣的經驗對中國的啟示:
「大陸能否借鑒台灣修法的模式保障同志婚姻權利?筆者不得而知,但是在此之前,我們希望大家思考下自己是否有良好的自我認同,是否會出櫃,明確不會走進異性婚姻,多參加LGBT組織的各種活動,願每個人都可找到屬於自己的真愛,步入幸福的殿堂,也為社群有更好的明天出一份力。」

台灣看得到隧道的出口在二年後等待我們,但是亞洲其他地方,日本、韓國、中國⋯⋯甚至澳洲都還看不到光明。我們固然為台灣的進步感到驕傲,也應哀矜勿喜。當別人為婚姻平權奮鬥時,在我們有餘力的範圍,是不是也該關注、幫助其他地方的同志社群建立更好的明天。

結婚不只是婚禮儀式,而是法律權利。「我們去台灣結婚吧」只是句苦澀的玩笑話,安慰隧道深處的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繼續努力。

0 意見: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