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0

她的錯誤教育:誠懇紮實的改編,瑕不掩瑜的視覺轉換


《The Miseducation of Cameron Post 》(她的錯誤教育)製作團隊多數為女性,電影描述一群青少年受到不合理但居然合法的精神迫害。類似同志傷痕題材很容易成為引人熱淚的警世社教片,本片意外地冷靜自制,又不失原著的機智幽默,讓觀眾常會心一笑,卻不致於像《But I’m A Cheerleader》大肆嘲弄。畢竟二十年重新審視性傾向矯正,現實依舊苦澀。顯然這次需要不同的觀看角度,甚至對這類題目要持續有更大的批判。



身兼編導的Desiree Akhavan(德西利·阿哈文)和共同編劇Cecilia Frugiuele一起交出漂亮的成績單。電影僅以原著後半部為主,我很仔細地比較原著,她們改編過程中把握原著精髓,有些安排比原著合理且更符合電影語言,讓人忍不住點頭稱是。相較於之前《Disobedience》失落原著主旨和角色性格空洞,再次警惕大品牌不等於高品質。

左:Desiree Akhavan,右:Cecilia Frugiuele

從讀者的立場,我很肯定改編劇本,只是從電影觀眾的角度,覺得有一些力有未逮。

導演德西利·阿哈文的場面調度功力較弱,鏡頭轉換頗為乾澀。然而最大遺憾是弱化主角卡麥蓉。她在原著前半部累積活潑搞笑能量,進入矯正中心只留下疑惑、沈默、消極抵抗。原著確實透過她探索其他青少年故事,但是少了前半部的點綴,Chloë Moretz(克蘿伊·摩蕾茲)單薄的演技未能撐起第一主角應有的銀幕責任。

我沒有全部責怪克蘿伊·摩蕾茲的意思,這是導演的選擇,德西利·阿哈文表明不希望拍成一部too white的影片,她刻意把最犀利有趣的台詞留給珍芳達和亞當(分別由Sasha Lane和Forrest Goodluck飾演),非裔和美洲原住民兩個有色人種才是最酷的角色。

克蘿伊·摩蕾茲的拉子架勢超出我的預期,可以用「克莉絲汀·史都華的表妹」來形容。片中她和三位演員數段親熱戲相當自然,不像近期有些女女情欲片段過於做作。可惜其他片段她沒有好好運用眼神演戲,也未能從聲音表情帶出更多層次,被各個配角搶去丰采。



我對原著和改編電影有很多衍生研究留在《卡麥蓉的錯誤教育指南》詳述,這裡我整理一些改編方式優於原著,更適合電影視覺的部份。

(以下有電影劇情)
圖片截自預告片









三人結盟方式

左:亞當,右:珍芳達

原著卡麥蓉到達矯正中心,很快和珍芳達成為朋友,當天就從亞當身上公開聞到呼大麻味道。珍芳達解釋其他成員基於各種奇特理由不會告狀,而副主任瑞克天生沒有嗅覺,不能辨識味道。

電影直接把成員心態分兩派:多數人互相鼓勵「向上」,只有珍芳達和亞當虛與委蛇,這兩人戒心重,不會馬上和外人交朋友。卡麥蓉有天跑完操場看見珍芳達和亞當偷偷走進地下室,從氣窗發現兩人偷抽大麻,才找到同路人。

視覺上,地下室同時暗喻著地下會社。

半夜閃爍的手電筒


矯正中心兩人一室,不得關門。平常不定期檢查房間內違禁品,每天有人夜間巡房,以防出現不當行為。原著寫來相當平淡,感覺就像一般的寄宿學校。

電影不斷運用半夜閃爍的手電筒,矯正中心出現濃厚的囚禁感。手電筒燈光常閃在卡麥蓉的臉上,效果最好的一次是卡麥蓉正夢見和柯莉第一次雲雨,卡麥蓉努力拔開扣子,很貼心提醒柯莉:Tell me when to stop。結果她被手電筒燈光驚醒停手。這些光束也變成思想監禁的象徵。



電影這段夢中回憶出現的戲中戲是《Desert Hearts》(1985)。其實原著兩人的第一次是看《The Hunger》(1983)。由於劇組聯絡不到電影版權,而改為《Desert Hearts》。這個安排意外地受到日舞影展歡迎,因為影展才在2017年舉行《Desert Hearts》週年回顧放映,別具拉子電影傳承意義。

卡麥蓉廚房歡唱



原著是卡麥蓉和瑞克一同合唱類似《修女也瘋狂》朗朗上口的聖歌,後來遭莉蒂亞制止。但是瑞克覺得卡麥蓉終於放開心防,決定解禁通信,交給卡麥蓉家書,包含柯莉的粉紅色來信。

電影改為卡麥蓉獨唱 4 Non Blondes(非金髮四美)"What's Up"。這個拉子團體的名曲,年輕觀眾只要看過Netflix《Sense8 超感8人組》一定聽過 。這段歌詞意外地吻合矯正中心情境:
And I try, oh my god do I try
I try all the time, in this institution
And I pray, oh my god do I pray
I pray every single day
For a revolution

電影由莉蒂亞交給卡麥蓉家書,不像原著瑞克是出於好意。莉蒂亞像是刻意壓制卡麥蓉,因為柯莉的粉紅色信件指責卡麥蓉佔她便宜。

柯莉怎能不推卸責任,要不然她得一起送來矯正。

五花八門的課程



原著對於課程內容其實著墨不多,不外乎一對一討論冰山圖、團體禱告和分享、貝老師個別指導學業功課。重點是描述各個成員的背景故事。

電影版課程形式變得多樣化,這要歸功於德西利·阿哈文經驗談。她年輕時深受暴飲暴食困擾接受治療,非常了解其中過程。團體治療的夥伴互相鼓勵,但也形成團體壓力。

有一幕是兩人一組躺在草皮上自我剖析,卡麥蓉一直支吾其詞,胖姊海倫受不了,起身指責她不努力坦白,讓其他人沒有安全感。接著所有人都起身變成公審大會,室友艾倫領頭逼問她和柯莉之間的故事。

另一場課程是所謂的藝術治療法,大家從各種雜誌上剪下圖片重組黏貼,再來解釋創作所代表的心靈意義。當然如同分析冰山圖一般,多半是硬塞的話術。

原著福音有氧運動本來只是艾倫硬拉著卡麥蓉一起活動,並不是正式課程。電影版播放當時流行的福音健身錄影帶,運動主持人大量引用經文,像是洗腦催眠一般。但卡麥蓉不敵天性,照舊發夢和指導課業的女老師熱烈擁吻。

未完成的偷竊事件



矯正中心有時會開小巴載著學員到附近鎮上書店。原著卡麥蓉想偷走一盒麥克筆,被室友艾倫看到,不但被逼得放回去,還得回去向瑞克認錯。艾倫代表自欺欺人的改造個案,一天到晚表演自己的異性戀傾向,還向同儕推銷改造壓力。臨到夜深人靜,艾倫才是春夢實踐者。

電影改成卡麥蓉想偷走的是錄音帶,那張卡帶一開始就被瑞克檢查行李時搜走了。卡麥蓉只是想要回原來的東西,偷竊動機比較合情合理。原著偷麥克筆的動機很複雜,非常不易解釋。

電影最妙的是安排讀經模範生馬克出面解圍,主張卡麥蓉放回卡帶就不需要向瑞克認錯。讀過原著會心有戚戚焉。馬克並沒經歷過同性肉體關係,他只是外表柔弱,掙扎於同性幻想。他父親論心不論跡,就將他送來矯正。

亞當的頭髮


原著亞當的長髮會蓋著眼睛,只是顯現陰柔氣質。他在矯正中心沒有剪頭髮,而是學期中回家過聖誕假期,父親看不下去才被迫剃掉。聖誕假期是個轉捩點,學員幾乎都做不到家人的改造要求,開始心生恐懼會一直留在矯正中心。

電影發揮頭髮的視覺效果,將它轉變成園區主任莉蒂亞的眼中釘,突顯她想強力改變別人。

莉蒂亞第一次出場,先是客套歡迎卡麥蓉,接著走近亞當直接綁起他的頭髮。第二次是莉蒂亞制止卡麥蓉在廚房歡唱,同時警告亞當不要再披頭散髮。第三次是緊接卡麥蓉無法克制的女女春夢以及室友無法克制的實踐春夢,下一幕莉蒂亞就剃掉亞當的頭髮,很像精神科醫生執行前額葉切除手術。隨後三個人像木乃伊呆坐在KTV之夜聽別人唱歌。除了剃頭效應,也因為卡麥蓉發現一切都是謊言。


我想提一下剃刀象徵的「去除」。亞當的頭髮被剃掉,是為了去除他的陰柔形象。原著裡亞當有把剃刀,被室友馬克拿去自殘,去除讓他痛苦的部位。

離別前的早餐


原著結局是卡麥蓉、珍芳達、亞當一起逃出矯正中心。準備逃亡的過程很細密,最後一章的意象和第一章首尾相扣,電影不包含前半部細節,勢必大幅修改結局。電影安排一段離別前的早餐,鏡頭很精簡,對白卻充滿弦外之音。

三個年輕人默默吃早餐,瑞克過來同桌,稱讚他們早起鳥兒有蟲吃。他們手邊放著背包,準備出去踏青。瑞克提到招募了新的成員,亞當很快就會有新室友(註:原室友是馬克,因嚴重自殘住院)

他接受卡麥蓉的建議,看了錄影帶《新科學怪人》,覺得非常好笑。瑞克看著他們離桌,想要下次一起健行,好像會很好玩。三個人拿起背包,收走餐具。

鏡頭只剩下瑞克獨自用餐,餐具碰觸碗盤發出孤寂的聲響。瑞克的表情好像猜到什麼,又好像什麼都不知道。


最後來談一下電影插曲

卡麥蓉不斷轉換燈光,看見鏡中轉換成另外一個人

大概是經費不足,本片沒什麼電影插曲,最具詮釋功能的是一首老歌"Anyone Who Knows What Love Is"。開場沒多久,卡麥蓉準備舞會裝扮、舞會的過程,直到她和柯莉坐在汽車後座,歌曲才結束。

別被預告片裡青春洋溢的配樂誤導,《她的錯誤教育》很像這首老歌,年輕但歷盡滄桑的靈魂,除非你曾經愛過,要不然你怎會了解為了愛情做過的蠢事







《卡麥蓉的錯誤教育指南:以及你所不知的性傾向扭轉治療》
購買電子書:ReadmooKoboGooglePlay



0 意見: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